一种金属制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85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制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床体上设有与支撑板对应的活动槽,所述床体通过支撑机构与支撑板连接,所述床体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按压板上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贯穿按压板并向底部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把手、转动块、固定板和挡板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挡板在按压板上滑动的效果,实现了对需要折弯的钢板进行左右限位的功能;通过支脚和万向轮的配合作用,达到了推动床体带动万向轮转动的效果,实现了便于该金属制套床移动的功能。

A Kind of Metal Sleeve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制套床
本技术涉及金属制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制套床。
技术介绍
钢质材料的柜子通常都是用钢板进行裁剪,裁剪完毕的钢板折弯呈矩型设置的筒状,然后将呈矩形的筒状的一端用钢板焊接,另一端安装上柜门,就形成了我们所使用的钢质柜子。现在在对钢板进行折弯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液压的钢板折弯车床,由于钢板的韧性比较强,需要对钢板进行长时间的折弯,防止钢板出现反弹的情况,而现在的钢板在折弯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使用按压板将钢板的一端按压在车床上,然后将钢板的另一端抬起进行折弯,但是在折弯的过程中,由于只是钢板的表面进行按压,没有对钢板的左右进行固定,钢板会在折弯的车床上出现左右移动,导致加工出的钢板不符合要求,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制套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对钢板进行折弯的过程中,由于只是钢板的表面进行按压,没有对钢板的左右进行固定,钢板会在折弯的车床上出现左右移动,导致加工出的钢板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金属制套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制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床体上设有与支撑板对应的活动槽,所述床体通过支撑机构与支撑板连接,所述床体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按压板上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贯穿按压板并向底部延伸,所述按压板上设有与挡板对应的滑动口,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依次固定板和挡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挡板上设有与第一转动块对应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顶部设有与第一螺纹杆对应的第一转动口,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一转动口相通,所述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移机构。优选地,所述活动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支撑板转动套接在第一支杆的外侧壁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动槽内侧壁的第二支杆,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杆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外侧壁和第三支杆的外侧壁均转动套接有套筒,两个所述套筒通过液压推杆连接。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在按压板两端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部依次贯穿按压板和床体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床体上设有与第二转动块对应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顶部设有与第二螺纹杆对应的第二转动口,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二转动口相通,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第一转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优选地,所述位移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床体底部呈2*2设置的支脚,所述支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把手、转动块、固定板和挡板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挡板在按压板上滑动的效果,实现了对需要折弯的钢板进行左右限位的功能;2、通过支脚和万向轮的配合作用,达到了推动床体带动万向轮转动的效果,实现了便于该金属制套床移动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金属制套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金属制套床中第一螺纹杆、按压板、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二螺纹杆、固定板、第一转动块和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体、2活动槽、3第一支杆、4支撑板、5第二支杆、6液压推杆、7第三支杆、8套筒、9第一螺纹杆、10按压板、11第一把手、12第一转动块、13第二把手、14支脚、15万向轮、16第二螺纹杆、17固定板、18第二转动块、19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金属制套床,包括床体1,床体1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床体1上设有与支撑板4对应的活动槽2,床体1通过支撑机构与支撑板4连接,活动槽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3,支撑板4转动套接在第一支杆3的外侧壁上,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动槽2内侧壁的第二支杆5,支撑板4远离第一支杆3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杆7,第二支杆5的外侧壁和第三支杆7的外侧壁均转动套接有套筒8,两个套筒8通过液压推杆6连接,支撑板4的一端与床体1是转动的,需要说明的是,液压推杆6和液压推杆6的控制技术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叙述,液压推杆6的作用是推动着支撑板4对固定在床体1上的钢板进行折弯,使钢板加工呈矩形的筒状。其中,床体1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按压板10,升降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在按压板10两端的第二螺纹杆16,第二螺纹杆16的底部依次贯穿按压板10和床体1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18,床体1上设有与第二转动块18对应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内顶部设有与第二螺纹杆16对应的第二转动口,第二空腔与第二转动口相通,第二螺纹杆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1,通过转动第一把手11带动第二螺纹杆16转动,由于按压板10是螺纹套接在第二螺纹杆16的外侧壁上的,所以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6调节按压板10的升降通过按压板10从顶部固定放置在床体1上的钢板进行按压,防止在对钢板进行折弯的过程中,钢板由于弹性势能崩出床体1上,误伤工作人员。其中,按压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按压板10上滑动连接有挡板19,挡板19底部贯穿按压板10并向底部延伸,按压板10上设有与挡板19对应的滑动口,第一螺纹杆9的一端依次固定板17和挡板19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12,挡板19上设有与第一转动块12对应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内顶部设有与第一螺纹杆9对应的第一转动口,第一空腔与第一转动口相通,第一螺纹杆9远离第一转动块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3,通过转动第二把手13带动第一螺纹杆9转动,由于挡板19是滑动在按压板10上的,所以转动第一螺纹杆9调节两个挡板19往相对的方向运动,对按压板10按压住的钢板从两侧进行限位,防止在对钢板进行中折弯的过程中,钢板出现左右移动,导致钢板出现倾斜折弯的情况,加工出的钢板不符合生产要求。其中,床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移机构,位移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床体1底部呈2*2设置的支脚14,支脚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5,需要说明的是,万向轮15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叙述,万向轮15的作用是便于该金属制套床的移动。本技术中,当需要将钢板加工成柜体的矩形套筒状时,将钢板放置在按压板10与床体1之间,转动第一把手11带动第二螺纹杆16转动,第二螺纹杆16转动带动按压板10下降,将钢板固定在床体1上,转动第二把手13带动第一螺纹杆9转动,两个第一螺纹杆9转动带动两个挡板19往相对的方向运动,实现了从两侧对钢板进行限位的功能,防止在对钢板进行中折弯的过程中,钢板出现左右移动,导致钢板出现倾斜折弯的情况,加工出的钢板不符合生产要求,启动液压推杆6带动支撑板4转动,对钢板进行折弯,床体1的底部安装四个万向轮15,便于该金属制套床的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制套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床体(1)上设有与支撑板(4)对应的活动槽(2),所述床体(1)通过支撑机构与支撑板(4)连接,所述床体(1)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按压板(10),所述按压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所述按压板(10)上滑动连接有挡板(19),所述挡板(19)底部贯穿按压板(10)并向底部延伸,所述按压板(10)上设有与挡板(19)对应的滑动口,所述第一螺纹杆(9)的一端依次固定板(17)和挡板(19)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12),所述挡板(19)上设有与第一转动块(12)对应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顶部设有与第一螺纹杆(9)对应的第一转动口,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一转动口相通,所述床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移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制套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床体(1)上设有与支撑板(4)对应的活动槽(2),所述床体(1)通过支撑机构与支撑板(4)连接,所述床体(1)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按压板(10),所述按压板(1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所述按压板(10)上滑动连接有挡板(19),所述挡板(19)底部贯穿按压板(10)并向底部延伸,所述按压板(10)上设有与挡板(19)对应的滑动口,所述第一螺纹杆(9)的一端依次固定板(17)和挡板(19)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12),所述挡板(19)上设有与第一转动块(12)对应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顶部设有与第一螺纹杆(9)对应的第一转动口,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一转动口相通,所述床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移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制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3),所述支撑板(4)转动套接在第一支杆(3)的外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制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宏亮郝世峰牛宏朝石帅兵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奥福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