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56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属于建筑桩孔排水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空心结构的第一柱筒,第一柱筒底端设置有底板以形成封闭结构,第一柱筒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孔,第一柱筒的内壁或外壁套设有第二柱筒,第二柱筒的底端为开口结构,第一柱筒与第二柱筒之间能够在轴向进行相对运动,第二柱筒相对于第一柱筒向下运动时,第二柱筒的底端面能够与第一柱筒的底板上表面相接触以形成密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尤其适用于电力和机械设备排水受到限制的恶劣情况。

Drainage and Drainage Device for Building Pile Ho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属于建筑桩孔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桩基础是一种承载能力高、适用范围广、历史久远的基础形式。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桩基的类型、工艺、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港口、桥梁等工程中。按成桩方法可将桩基分为非挤土桩和挤土桩,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非挤土桩。干作业钻孔一般采用长螺旋钻进方式,其钻孔流程为:钻孔机就位→钻孔→停止→钻孔机移位→扩孔→终孔检查。钻孔完成后,若遇地下渗水或受降雨影响,桩孔内会残留积水,影响终孔检查甚至降低混凝土浇筑质量。针对桩孔内积水情况,目前多采用排水车进行机械排水,但设备体积庞大,对于一些狭窄部位不宜使用,且需充足的电力供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易高效的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以克服现有生产上的技术难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包括空心结构的第一柱筒,第一柱筒底端设置有底板以形成封闭结构,第一柱筒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孔,第一柱筒的内壁或外壁套设有第二柱筒,第二柱筒的底端为开口结构,第一柱筒与第二柱筒之间能够在轴向进行相对运动,第二柱筒相对于第一柱筒向下运动时,第二柱筒的底端面能够与第一柱筒的底板上表面相接触以形成密封结构。进一步的是:第二柱筒的底端面与第一柱筒的底板上表面配合形成的密封面之间设置有橡胶止水垫。进一步的是:进水孔沿第一柱筒的圆周方向布置多个。进一步的是:进水孔沿第一柱筒的侧壁竖向设置多排。进一步的是:第二柱筒相对于第一柱筒向上运动时,能够使第二柱筒的底端面所在位置高于第一柱筒的进水孔所在位置。进一步的是:第一柱筒的侧壁顶端设置有定位卡耳,第二柱筒相对于第一柱筒向上运动至接触第一柱筒的定位卡耳时,第二柱筒的底端面所在位置高于第一柱筒的进水孔所在位置。进一步的是:第二柱筒套设于第一柱筒的内壁时,第二柱筒的外壁顶端设置有定位标记,第二柱筒相对于第一柱筒向上运动至定位标记露出第一柱筒的顶端面时,第二柱筒的底端面所在位置高于第一柱筒的进水孔所在位置。进一步的是:第二柱筒的侧壁与第一柱筒的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是:第二柱筒的顶端或者第一柱筒的顶端设置有手柄,或者两者均设置有手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装置整体的外直径略小于桩孔直径,下放装置至桩孔底部,第二柱筒的底端面与第一柱筒的底板上表面初始具有间距,底部未形成密封结构,此时水通过进水孔进入第一柱筒,装置内部浸满了水,然后使第二柱筒相对于第一柱筒向下运动,第二柱筒的底端面与第一柱筒的底板上表面相接触以形成密封结构,然后提起装置,即可将桩孔内的水排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尤其适用于电力和机械设备排水受到限制的恶劣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柱筒的底板结构一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柱筒的底板结构二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柱筒、11-底板、12-进水孔、13-定位卡耳、2-第二柱筒、3-橡胶止水垫、4-螺纹、5-桩孔、6-水位线、7-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空心结构的第一柱筒1,第一柱筒1底端设置有底板11以形成封闭结构,第一柱筒1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孔12,第一柱筒1的内壁或外壁套设有第二柱筒2,第二柱筒2的底端为开口结构,第一柱筒1与第二柱筒2之间能够在轴向进行相对运动,第二柱筒2相对于第一柱筒1向下运动时,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能够与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相接触以形成密封结构。如图8所示,实施时,装置整体的外直径略小于桩孔5直径,下放装置至桩孔5底部,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与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初始具有间距,底部未形成密封结构,此时水通过进水孔12进入第一柱筒1,装置内部浸满了水,然后使第二柱筒2相对于第一柱筒1向下运动,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与第一柱筒1的底板上表面相接触以形成密封结构,然后提起装置,即可将桩孔5内的水排出。为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排水过程中装置漏水,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与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配合形成的密封面之间设置有橡胶止水垫3。橡胶止水垫3可以设置在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本实施例中的橡胶止水垫3设置在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此外,如5至图7所示,橡胶止水垫3可以在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整体设置,也可以仅在与第二柱筒2的接触面局部设置。为提高排水效率,进水孔12沿第一柱筒1的圆周方向布置多个,此外,进水孔12还可沿第一柱筒1的侧壁竖向设置多排。为提高排水效率,第二柱筒2相对于第一柱筒1向上运动时,能够使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所在位置高于第一柱筒1的进水孔12所在位置,方便水直接通过进水孔12浸入。为方便实现定位,第一柱筒1的侧壁顶端设置有定位卡耳13,第二柱筒2相对于第一柱筒1向上运动至接触第一柱筒1的定位卡耳13时,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所在位置高于第一柱筒1的进水孔12所在位置。第二柱筒2套设于第一柱筒1的内壁时,定位方式还可通过另一方式实现,第二柱筒2的外壁顶端设置有定位标记,第二柱筒2相对于第一柱筒1向上运动至定位标记露出第一柱筒1的顶端面时,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所在位置高于第一柱筒1的进水孔12所在位置。为提高装置在排水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第二柱筒2的侧壁与第一柱筒1的侧壁之间通过螺纹4连接。为方便操作,第二柱筒2的顶端或者第一柱筒1的顶端设置有手柄7,或者两者均设置有手柄7。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第二柱筒2的顶部设置手柄7,第二柱筒2套设于第一柱筒1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结构的第一柱筒(1),第一柱筒(1)底端设置有底板(11)以形成封闭结构,第一柱筒(1)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孔(12),第一柱筒(1)的内壁或外壁套设有第二柱筒(2),第二柱筒(2)的底端为开口结构,第一柱筒(1)与第二柱筒(2)之间能够在轴向进行相对运动,第二柱筒(2)相对于第一柱筒(1)向下运动时,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能够与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相接触以形成密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结构的第一柱筒(1),第一柱筒(1)底端设置有底板(11)以形成封闭结构,第一柱筒(1)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进水孔(12),第一柱筒(1)的内壁或外壁套设有第二柱筒(2),第二柱筒(2)的底端为开口结构,第一柱筒(1)与第二柱筒(2)之间能够在轴向进行相对运动,第二柱筒(2)相对于第一柱筒(1)向下运动时,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能够与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相接触以形成密封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柱筒(2)的底端面与第一柱筒(1)的底板(11)上表面配合形成的密封面之间设置有橡胶止水垫(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孔(12)沿第一柱筒(1)的圆周方向布置多个。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孔(12)沿第一柱筒(1)的侧壁竖向设置多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桩孔的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柱筒(2)相对于第一柱筒(1)向上运动时,能够使第二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韶阳鞠其凤张成波周全胜焦小亮刘巧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