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圣楠专利>正文

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50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级变速器,由压力控制机构、传动比控制机构、输出输入机构、行星轮系机构及锥形太阳轮、行星轮系摩擦轮和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等组成,其特征是:压力控制机构控制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的压紧与分离,来控制锥形太阳轮与行星轮系摩擦轮之间和行星轮系摩擦轮与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之间的摩擦,来达到切断和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传动比控制机构控制行星轮系在输出机构中的行星架上的运动,来改变传动比;利用行星轮系的公转把运动和动力由输入机构向输出机构传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通用的传动装置,它可以在输入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输出轴转速的连续变化,同时它也可以切断和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广泛的机械式无级变速器是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传递动力。通过改变主动轮或从动轮与传动带的接触直径来达到在一定范围内的无级变速。另外一种是通过摩擦轮方式实现无级变速,但其缺点是无法实现运动和动力的切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无级变速所采用的方法是运动与动力由动力机传递给锥形太阳轮,锥形太阳轮与行星轮系摩擦轮产生摩擦,使行星轮系摩擦轮自转,利用行星轮系摩擦轮的自转,同时使行星轮系摩擦轮和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接触产生摩擦,使行星轮系机构产生公转,通过行星架将行星轮系机构的公转传递给输出轴盘,由输出轴盘将运动和动力向外输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压力控制机构来控制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使其压紧或分离,以此来直接加载或卸除对行星轮系摩擦轮的压力,间接地加载或卸除对锥形太阳轮的压力。在卸除压力时,通过传动比控制机构调节在上面两摩擦之间的行星轮系,沿行星架往复运动,从而改变锥形太阳轮与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有效传动直径,这样就改变了传动比,由于行星轮系的运动具有连续性,所以传动比的改变也是连续变化的,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的无级变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调节变速器所能传递的许用载荷,切断和实现对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实现在一定范围内传动比的连续变速,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或缩小这个范围。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离合器与变速器的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传动原理图;图2无级变速器装配图;图3传动比控制机构(IV)(a)传动比控制机构原理图1;(b)传动比控制机构原理图2;(c)传动比控制机构实体图;(d)控制轮机构实体(VI)爆炸图;图4压力控制机构(III)(a)压力控制机构原理图;(b)压力控制机构实体图;图5输出机构(V)(a)输出机构原理图;(b)输出机构实体图;(c)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d)左压力楔盘;图6行星轮系机构(II)(a)行星轮系机构原理图;(b)行星轮系机构实体图;图7输入机构(I)(a)输入机构原理图;(b)输入机构纵剖图;图8传动比计算图。图中序号说明I-输入机构;II-行星轮系机构;III-压力控制机构;IV-传动比控制机构;V-输出机构;VI-控制轮机构。1-锥形太阳轮;2-行星轮系摩擦轮;3-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4-行星架;5-输出轴盘;6-丝杠;7-锥齿轮z11;8-锥齿轮z12;9-锥齿轮z21;10-锥齿轮z22;11-直齿轮z31;12-齿条z32;13-右压力楔盘;14-左压力楔盘;15-弹簧座;16-左箱盖;17-可传递载荷调节螺栓;18-拉杆;19-控制拉杆;20-弹簧;21-固定块槽;22-滑动副;23-滑动副左压盖;24-控制轮导轨;25-行星轮系左轴承;26-箱体;27-轴z2;28-控制轮支撑盘;29-控制轮;30-齿轮支承座;31-轴套z3;32-轴z3;33-轴套z2;34-轴承外座;35-推力轴承;36-轴承内座;37-输出端轴承内座;38-推力轴承;39-输出端轴承外座;40-螺栓;41-摩擦轮左压盖;42-控制轮轴承左压套;43-控制轮内嵌左轴承;44-控制轮导轨孔;45-控制轮内嵌右轴承;46-控制轮轴承右压套;47-控制手柄;48-右箱盖;49-比控轴承。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通过压力控制机构(III)来控制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3),使其压紧或分离,以此来间接地加载或卸除对锥形太阳轮(1)的压力,使锥形太阳轮(1)与行星轮系摩擦轮(2)产生摩擦,使行星轮系摩擦轮(2)自转,同时,它也直接加载或卸除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3)对行星轮系摩擦轮(2)的压力,并将行星轮系摩擦轮(2)和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3)接触产生摩擦,使行星轮系机构(II)产生公转,通过行星架(4)将行星轮系(II)的公转传递给输出轴盘(5),由输出轴盘(5)将运动和动力向外输出。在卸除压力时,通过传动比控制机构(IV)调节在锥形太阳轮(1)和两摩擦之间的行星轮系(II),沿行星架(4)往复运动,从而改变太阳轮(1)与内摩擦轮(3)有效传动直径,这样就改变了传动比。图8中,行星轮系中心线OP,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3)在摩擦点处纵剖面的内轮廓线MN,锥形太阳轮(1)在摩擦点处纵剖面的外轮廓线KL,三线平行。在这里,可改变行星轮系机构、传动比控制机构的数量来改变传递载荷的大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以三组行星轮系机构、传动比控制机构为例,根据情况可多可少。图2为具体实施实例装配图。图3(a)传动比控制机构的原理说明控制轮机构操纵齿条z32(12)水平往复运动,通过安在齿轮支承座上的直齿轮z31(11),将直线运动改变为直齿轮z31(11)的旋转运动,直齿轮z31(11)与锥齿轮z22(10)同轴且与轴键连接,这样直齿轮z31(11)带动锥齿轮z22(10)的转动,锥齿轮z22(10)与锥齿轮z21(9)为直交传动,运动传给了锥齿轮z21(9),锥齿轮z21(9)与锥齿轮z12(8)同轴且与轴键连接,运动传给了锥齿轮z12(8),锥齿轮z12(8)与锥齿轮z11(7)斜交传动,将运动传给了锥齿轮z11(7),锥齿轮z11(7)与丝杠(6)键连接,将运动传给了丝杠(6),丝杠(6)转动,行星轮系的滑动副(22)内有螺纹,与丝杠(6)可产生自锁构成滑动旋转副,将转动变为行星轮系机构沿丝杠(6)的往复运动且可自锁。结合图3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控制手柄(47)与控制轮轴承右压套(46)连接,控制轮轴承左压套(42)与控制轴承右压套(46)螺纹连接,控制轮(29)左侧装有控制轮内嵌左轴承(43),右侧装有控制轮右轴承(45),左轴承(43)和右轴承(45)由控制轮轴左压套(42)与控制轴承右压套(46)螺纹连接压紧装在控制轮(29)上,控制轮(29)与齿条(12)由螺栓连接。通过控制手柄(47)与控制轮轴承右压套(46)连接,把控制手柄(47)的水平运动通过以上连接传递给齿条(12)的水平运动,通过直齿轮(11)、锥齿轮(10),(9),(8),(7)将齿条(12)的水平运动变为锥齿轮(7)的旋转运动,锥齿轮(7)与安装在行星架(4)上丝杠(6)固接,使丝杠旋转,通过丝杠(6)与行星轮系机构中的滑动副(22)组成的滑动旋转副,将丝杠(6)的旋转运动传递为行星轮系机构沿丝杠的往复运动。图3(b)中,在齿轮支承座(30)的座身孔上安装轴z2(27),并在孔的相应两侧装上比控轴承(49),在外侧装上轴套z2(33);在齿轮支承座(30)的凸台孔上安装轴z3(32),并在孔的相应两侧装上比控轴承(49),在外侧装上轴套z3(31)。图4(a)压力控制机构的原理说明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3)用于使其和行星轮系机构、行星轮系机构和锥形太阳轮(1)压紧。左、右压力楔盘(14)、(13)的楔面分别与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3)的外部对称斜面斜度相同且接触,利用左压力楔盘(14)的水平运动可使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3)压紧或分离;箱体中的固定块通过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3)上的固定块槽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器,由压力控制机构、传动比控制机构、输出输入机构、行星轮系机构及锥形太阳轮、行星轮系摩擦轮和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等组成,其特征是:压力控制机构控制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的压紧与分离,来控制锥形太阳轮与行星轮系摩擦轮之间和行星轮系摩擦轮与可分离固定内锥形摩擦轮之间的摩擦,来达到切断和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传动比控制机构控制行星轮系在输出机构中的行星架上的运动,来改变传动比;利用行星轮系的公转把运动和动力由输入机构向输出机构传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圣楠
申请(专利权)人:吕圣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