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炉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31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炉载具,涉及电路板载具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框架组件及第二框架组件,第一框架组件包括两根第一固定杆,两根第一固定杆之间设有一根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接,第二框架组件包括两根第二固定杆,两根第二固定杆之间设有一根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接,第二框架组件位于第一框架组件的上表面,每一根第二固定杆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第一固定杆固接,第一框架组件上表面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固接,调节杆在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有托块,第二连接杆在靠近调节杆的一侧设有托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用性好。

A Kind of Over-furnace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炉载具
技术属于电路板载具
,特别涉及一种过炉载具。
技术介绍
电路板通过熔炉时,承载电路板的工具为过炉载具。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077842U,授权公告日20170405,公开了“一种过炉载具”;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有两组横向连接杆和两组竖向连接杆焊接制成,两组横向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两组第一凹槽,两组第一凹槽的底部安装有两组第一导轨,两组第一导轨之间安装有X方向调节杆,X方向调节杆的一侧设有长条形通孔,X方向调节杆上设有第一调节腰孔,且第一调节腰孔与长条形通孔连通,第一调节腰孔上安装有第一调节按钮;该专利技术放入小尺寸的电路板后,其固定框架尺寸相对较大,固定框架占用空间;反之,当电路板尺寸大于固定框架时,该专利技术不适用,需要重新订做固定框架;具有通用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通用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通用性好的过炉载具。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炉载具,包括第一框架组件及第二框架组件,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相互平行,两根第一固定杆之间设有一根与第一固定杆垂直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框架组件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相互平行,两根第二固定杆之间设有一根与第二固定杆垂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框架组件位于第一框架组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位于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之间,每一根第二固定杆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第一固定杆固接,所述第一框架组件上表面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固接,所述调节杆在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有托块,所述第二连接杆在靠近调节杆的一侧设有托块。用本技术时,调节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使之满足电路板的尺寸大小,然后固接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接着调节调节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将电路板放在调节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调节杆在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有托块,第二连接杆在靠近调节杆的一侧设有托块;电路板一侧边搁置在调节杆上的托块上,电路板另一侧边搁置在第二连接杆上的托块上,接着将调节杆固定在第二固定杆上;本技术可改变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当承载尺寸较小的电路板时,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得本技术的产品占用空间变小;此外,当承载尺寸较大的电路板时,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增大,不需要重新订做过炉载具,通用性好。为优选,第一固定杆上设有长孔,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长条状的缺口,所述缺口与长孔适配,所述缺口的开口方向朝远离第二连接杆的方向,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固定螺栓固接,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长孔及缺口,所述调节杆与第一固定杆通过调节螺栓固接,所述调节螺栓穿过第一固定杆上的长孔。一固定杆上设有长孔,第二固定杆上设有长条状的缺口,缺口与长孔适配,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固定螺栓固接,从而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放大缩小时,固定螺栓均可穿过长孔及缺口将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固接;又由于第一固定杆上设有长孔,调节螺栓可在第一固定杆上不同的位置将调节杆固定,实现了调节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距离的可调性。为优选,固定螺栓包括第一螺栓及固定蝶形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穿过长孔及缺口后与固定蝶形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包括第二螺栓及调节蝶形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穿过长孔及调节杆后与调节蝶形螺母螺纹连接。定蝶形螺母及调节蝶形螺母方便用手调节本技术,增加本技术的便捷性。为优选,调节杆两端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调节杆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弹簧所在侧的第二固定杆的自由端连接。设弹簧,在将电路板放到第二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时,弹簧自动将电路板夹紧,只要手动拧紧调节蝶形螺母,将调节杆固定即可;进一步增加了本技术的便捷性。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改变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当承载尺寸较小的电路板时,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得本技术的产品占用空间变小;此外,当承载尺寸较大的电路板时,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增大,不需要重新订做过炉载具,通用性好;(2)第一固定杆上设有长孔,第二固定杆上设有长条状的缺口,缺口与长孔适配,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固定螺栓固接,从而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放大缩小时,固定螺栓均可穿过长孔及缺口将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固接;又由于第一固定杆上设有长孔,调节螺栓可在第一固定杆上不同的位置将调节杆固定,实现了调节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距离的可调性;(3)固定蝶形螺母及调节蝶形螺母方便用手调节本技术,增加本技术的便捷性;(4)增设弹簧,在将电路板放到第二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时,弹簧自动将电路板夹紧,只要手动拧紧调节蝶形螺母,将调节杆固定即可;进一步增加了本技术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切得到的剖视图;图3为第一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中:第一框架组件1、第二框架组件2、调节杆3、第一固定杆4、第一连接杆5、第二固定杆6、第二连接杆7、缺口8、托块9、固定蝶形螺母10、调节蝶形螺母11。具体实施方式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实施例1:图1、图2、图3、图4及图5为一种过炉载具,包括第一框架组件1及第二框架组件2,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杆4,所述第一固定杆4相互平行,两根第一固定杆4之间设有一根与第一固定杆4垂直的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4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框架组件2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杆6,所述第二固定杆6相互平行,两根第二固定杆6之间设有一根与第二固定杆6垂直的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固定杆6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框架组件2位于第一框架组件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4及第二固定杆6位于第一连接杆5及第二连接杆7之间,每一根第二固定杆6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第一固定杆4固接,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上表面设有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4固接,所述调节杆3在靠近第二连接杆7的一侧设有托块9,所述第二连接杆7在靠近调节杆3的一侧设有托块9。用本技术时,调节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使之满足电路板的尺寸大小,然后固接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接着调节调节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将电路板放在调节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调节杆在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有托块,第二连接杆在靠近调节杆的一侧设有托块;电路板一侧边搁置在调节杆上的托块上,电路板另一侧边搁置在第二连接杆上的托块上,接着将调节杆固定在第二固定杆上;本技术可改变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当承载尺寸较小的电路板时,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得本技术的产品占用空间变小;此外,当承载尺寸较大的电路板时,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炉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组件(1)及第二框架组件(2),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杆(4),所述第一固定杆(4)相互平行,两根第一固定杆(4)之间设有一根与第一固定杆(4)垂直的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4)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框架组件(2)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杆(6),所述第二固定杆(6)相互平行,两根第二固定杆(6)之间设有一根与第二固定杆(6)垂直的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固定杆(6)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框架组件(2)位于第一框架组件(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4)及第二固定杆(6)位于第一连接杆(5)及第二连接杆(7)之间,每一根第二固定杆(6)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第一固定杆(4)固接,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上表面设有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4)固接,所述调节杆(3)在靠近第二连接杆(7)的一侧设有托块(9),所述第二连接杆(7)在靠近调节杆(3)的一侧设有托块(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炉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组件(1)及第二框架组件(2),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杆(4),所述第一固定杆(4)相互平行,两根第一固定杆(4)之间设有一根与第一固定杆(4)垂直的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4)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框架组件(2)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杆(6),所述第二固定杆(6)相互平行,两根第二固定杆(6)之间设有一根与第二固定杆(6)垂直的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固定杆(6)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框架组件(2)位于第一框架组件(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4)及第二固定杆(6)位于第一连接杆(5)及第二连接杆(7)之间,每一根第二固定杆(6)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第一固定杆(4)固接,所述第一框架组件(1)上表面设有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固定杆(4)固接,所述调节杆(3)在靠近第二连接杆(7)的一侧设有托块(9),所述第二连接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树勇屠剑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