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分立元件的boost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22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分立元件的boost电路,包括电路输入端并联的电容C1,串联在电路输入端正极的电感L1,连接在电感L1和电路输入端负极的MOS管Q2,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连接在电感L1输出端,同时在电感L1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所述MOS管Q2的门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同时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于电路输入端负极,三极管Q1发射极接于电路输入端正极,电阻R1和电容C2串联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基极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感L1输出端相接,在电路输出端设置有采样反馈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不依赖电源芯片或集成PWM调制芯片,仅靠分立式元件即可实现完整的BOOST电路,达到直流升压的目的,降低了boost电路的门槛。

A boost circuit with discret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分立元件的boost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分立元件的boost电路。
技术介绍
boost升压电路set-upconverter,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可以使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本质上讲,boost电路是通过能量转换来达到升压的目的的。boost升压电路基本拓扑结构参见图1,包括依次串联于电源Vin的正极与输出端正极之间的电感和二极管,还包括一个作为开关的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输入端链接于电感和二极管之间,三极管的输出端连接于电源Vin的负极与电路输出端的负极。通过控制三极管的导通时间与截至时间的比例,即可控制输出电压。但目前,boost电路大多依靠电源集成芯片或PWM调制芯片搭建,成本较高,不适用于一些低成本、低需求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更低、门槛更低的boost电路。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分立元件的boost电路,包括电路输入端并联的电容C1,串联在电路输入端正极的电感L1,连接在电感L1和电路输入端负极的MOS管Q2,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连接在电感L1输出端,同时在电感L1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所述MOS管Q2的门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同时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于电路输入端负极,三极管Q1发射极接于电路输入端正极,电阻R1和电容C2串联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基极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感L1输出端相接,在电路输出端设置有采样反馈电路,所述采样反馈电路包括三极管Q3、基准源Q4、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所述三极管Q3发射极与电路输出端正极相连,三极管Q3基极与基准源Q4阴极相连,同时与电阻R5相连,电阻R4和电阻R6串联再与电路输出端并联,基准源Q4参考极接于电阻R4和电阻R6之间,基准源Q4阳极接于电路输出端负极。所述基准源Q4为TL4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依赖电源芯片或集成PWM调制芯片,仅靠分立式元件即可实现完整的boost电路,达到直流升压的目的,降低了boost电路的门槛。附图说明图1是BOOST升压电路基本拓扑结构。图2是本技术BOOST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2所示为本技术电路结构示意图,一种用分立元件的boost电路,包括电路输入端并联的电容C1,串联在电路输入端正极的电感L1,连接在电感L1和电路输入端负极的MOS管Q2,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连接在电感L1输出端,同时在电感L1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所述MOS管Q2的门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同时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于电路输入端负极,三极管Q1发射极接于电路输入端正极,电阻R1和电容C2串联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基极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感L1输出端相接,在电路输出端设置有采样反馈电路,所述采样反馈电路包括三极管Q3、基准源Q4、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所述三极管Q3发射极与电路输出端正极相连,三极管Q3基极与基准源Q4阴极相连,同时与电阻R5相连,电阻R4和电阻R6串联再与电路输出端并联,基准源Q4参考极接于电阻R4和电阻R6之间,基准源Q4阳极接于电路输出端负极。电容C1和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2构成震荡器,自激震荡产生正弦波控制开关闭合和断开,当MOS管Q2门极电压高于MOS管开启电压时,相当于开关闭合,电感L1开始储能,当MOS管Q2门极电压低于MOS管开启电压时,相当于开关断开,电感L1释放能量。三极管Q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基准源Q4构成采样反馈环节,当输出电压低于目标电压时,三极管Q3导通,振荡器正常工作,输出电压Vout高于输入电压Vin,当输出电压高于目标电压时,三极管截至,振荡器关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输出电压Vout等于输入电压Vin。基准源Q4为TL431,基准源Q4产生2.5V基准电压,可通过调节电阻R4,电阻R6阻值比例调节输出电压,达到升压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分立元件的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输入端并联的电容C1,串联在电路输入端正极的电感L1,连接在电感L1和电路输入端负极的MOS管Q2,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连接在电感L1输出端,同时在电感L1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所述MOS管Q2的门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同时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于电路输入端负极,三极管Q1发射极接于电路输入端正极,电阻R1和电容C2串联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基极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感L1输出端相接,在电路输出端设置有采样反馈电路,所述采样反馈电路包括三极管Q3、基准源Q4、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所述三极管Q3发射极与电路输出端正极相连,三极管Q3基极与基准源Q4阴极相连,同时与电阻R5相连,电阻R4和电阻R6串联再与电路输出端并联,基准源Q4参考极接于电阻R4和电阻R6之间,基准源Q4阳极接于电路输出端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分立元件的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输入端并联的电容C1,串联在电路输入端正极的电感L1,连接在电感L1和电路输入端负极的MOS管Q2,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连接在电感L1输出端,同时在电感L1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所述MOS管Q2的门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同时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于电路输入端负极,三极管Q1发射极接于电路输入端正极,电阻R1和电容C2串联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基极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宇顾敏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