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094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以及极群入槽避让孔,所述极耳弯折机构和极群整理机构的附近设置有极群定位机构;滑动设于操作台上方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设置有三个可升降分别对应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和极群入槽避让孔的夹具,三个夹具处于同一直线上,将极群从上一工位转移至下一工位,所述活动架上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将极群推入电池槽的顶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由夹具同步将极群从上一工位转移到下一工位,实现极群整理和入槽工序的自动化进行。

A Polar Group Finishing and Slo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将若干个极群插入到电池槽中,该过程称为极群入槽,极群入槽前一般需要对极群中的极板和极耳进行整理,以便后续铸焊汇流排等能够顺利完成,确保铸焊质量。现有技术中,一般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线均采用自动化的入槽装置。比如,公开号为CN10629949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自动入槽装置,包括底座、入槽升降机构、电池壳升降机构、极群夹具支撑框架、机头和极群压装模块,底座两侧各固定一排立柱,立柱上部固定机头,极群压装模块固定在机头下部;入槽升降机构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可相对底座上下移动,电池壳升降机构设有电池壳支撑板,电池壳支撑板位于升降板上、可相对升降板上下移动,极群夹具支撑框架位于电池壳支撑板之上,极群压装模块与极群支撑框架上下对应。授权公告号为CN20614856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入槽的极群夹具,属于铅蓄电池制造
所述极群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立板,两立板之间设有若干夹板,所述夹板穿套在设于两立板之间的水平导杆上,并且其中位于最边缘位置的一夹板为主动夹板,所述底板设有供极群入槽时通过的避让孔;两立板之间设有贴靠底板覆盖所述避让孔的垫板,所述垫板连接驱动机构,极群入槽时被抽出夹具。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实现了极群入槽这一步的自动化,但还是需要手工将极群放入极群夹具中再进行后续入槽的自动化操作,也即,整个过程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以及极群入槽避让孔,所述极耳弯折机构和极群整理机构的附近设置有极群定位机构;滑动设于操作台上方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设置有三个可升降分别对应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和极群入槽避让孔的夹具,三个夹具处于同一直线上,将极群从上一工位转移至下一工位,所述活动架上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将极群推入电池槽的顶推件。优选的,所述的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包括将极群输送至初始工位的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上设置有极群定位机构。所述极群定位机构包括底座以及竖直设于底座上的弹性夹板,所述弹性夹板的顶部向两侧弯曲,使得开口张开。优选的,所述的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包括输送电池槽至极群入槽避让孔下方的进槽输送机构。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电池槽限位机构,所述电池槽限位机构包括一对位于极群入槽避让孔下方可升降的限位杆。优选的,所述极耳弯折机构包括多对捏极耳夹具,每对捏极耳夹具包括两根分别由两个第一气缸驱动可相向运动的捏指,所有捏极耳夹具位于同一侧的捏指通过连杆连接并由同一第一气缸驱动。优选的,所述极群整理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用于顶推极群侧面使极板排列整齐的一对顶推板,所述顶推板由第二气缸驱动相向运动。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可升降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面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立板,两立板之间设有若干对夹板,每对夹板包括活动板和固定板,所有活动板均与活动导杆固定联动。所述顶推件设于对应极群入槽避让孔的夹具上方,该夹具的安装板具有避让所述顶推件的避让孔;所述顶推件包括压板及设于压板下方、与极群一一对应的顶推柱;所述避让孔的上方设有通过立柱与该安装板固定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驱动所述压板升降的第三气缸。各夹具均具有三对夹板,相邻两对夹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极群定位机构上对应两极群之间的间距相等。本技术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通过在同一操作台上依次设置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以及极群入槽避让孔,然后再通过依次设置在活动架上的三个可升降分别对应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和极群入槽避让孔的夹具,由夹具同步将极群从上一工位转移到下一工位,实现极群整理和入槽工序的自动化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另一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极耳弯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极群整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极群整理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设置在极耳弯折机构附近的极群定位机构及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对应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的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对应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的夹具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对应极群入槽避让孔的夹具及顶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对应极群入槽避让孔的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进槽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进槽输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上设置有极耳弯折机构2、极群整理机构3以及极群入槽避让孔11,其中,极耳弯折机构2和极群整理机构3的附近设置有极群定位机构4。极耳弯折机构2、极群整理机构3以及极群入槽避让孔11依次排列成一条直线,且相邻两者之间的间距相等。操作台1的上方设有能够滑动的活动架5,操作台1的上方设有滑轨13,滑轨13通过立柱与操作台1固定,活动架5上设有与滑轨13配合的滑槽,操作台1的上方还设有驱动活动架5滑动的电机14,电机14驱动丝杠15,丝杠15转动,带动活动架5移动,活动架5的移动方向与各工位排列方向一致。活动架5上设置有三个可升降分别对应极耳弯折机构2、极群整理机构3和极群入槽避让孔11的夹具6,三个夹具6处于同一直线上,将极群从上一工位转移至下一工位。本申请中的工位包括极耳弯折工位、极群整理工位和极群入槽工位,分别对应于极耳弯折机构2、极群整理机构3和极群入槽避让孔11,前一个夹具6将极群放到一个工位上后,完成该工位的工序后,由后一个夹具6将该极群转移到后一个工位完成下一步工序,相邻夹具6之间的间距也相等。活动架5上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将极群推入电池槽的顶推件7。本技术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还包括将极群输送至初始工位的进料输送带8,进料输送带8上也设置有极群定位机构4。极群定位机构4包括底座41以及竖直设于底座41上的弹性夹板42。优选弹性夹板42的顶部向两侧弯曲,使得开口张开,这样便于极群插入到弹性夹板42之间,当然,对于设置在极耳弯折机构2和极群整理机构3附近的极群定位机构4,由于极群的取放均通过夹具6进行,在夹具6定位准确的情况下,弹性夹板42的顶部可以不向两侧弯曲以使开口张开。设置在进料输送带8上的极群定位机构4,其底座41可以直接与进料输送带8固定。如图6所示,极耳弯折机构2包括多对捏极耳夹具,每对捏极耳夹具包括两根分别由两个第一气缸23驱动可相向运动的捏指21,所有捏极耳夹具位于同一侧的捏指21通过连杆22连接并由同一第一气缸23驱动,从而,在两个第一气缸23相向驱动下,每对捏极耳夹具中的两根捏指21相互靠近用于将极群两侧的极耳弯折一定角度,不同捏极耳夹具之间,由于捏指21通过连杆22连接而同步移动,所以极耳的弯折程度相一致。操作台1上设有滑轨24,极耳弯折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以及极群入槽避让孔,所述极耳弯折机构和极群整理机构的附近设置有极群定位机构;滑动设于操作台上方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设置有三个可升降分别对应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和极群入槽避让孔的夹具,三个夹具处于同一直线上,将极群从上一工位转移至下一工位,所述活动架上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将极群推入电池槽的顶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以及极群入槽避让孔,所述极耳弯折机构和极群整理机构的附近设置有极群定位机构;滑动设于操作台上方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设置有三个可升降分别对应极耳弯折机构、极群整理机构和极群入槽避让孔的夹具,三个夹具处于同一直线上,将极群从上一工位转移至下一工位,所述活动架上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将极群推入电池槽的顶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极群输送至初始工位的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上设置有极群定位机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定位机构包括底座以及竖直设于底座上的弹性夹板,所述弹性夹板的顶部向两侧弯曲,使得开口张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电池槽至极群入槽避让孔下方的进槽输送机构。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电池槽限位机构,所述电池槽限位机构包括一对位于极群入槽避让孔下方可升降的限位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滔李常飞裴小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