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76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包括多个带有滤棉的过滤框单元,多个所述过滤框单元在同一平面上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的连接件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矩形体状的框架式过滤结构;所述过滤框单元的底部通过铰链设置有可绕铰链旋转而开合的过滤框底部托盘,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将所述滤棉在下方托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下翻式过滤框架设置在送风腔与室体之间,内铺设过滤棉,保证对新风的过滤效果,过滤框下翻保证顶棉的更换。

A Unitary Downward-Flip Filter Fram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装车间送风过滤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
技术介绍
涂装车间对工位送风洁净度要求较高,一般使用过滤棉或过滤袋对新风进行过滤后才会送入车间的工位室体,保证新风洁净度达标。过滤棉一般放在工位室体顶部的送风腔内,设置在送风腔与工位室体中间位置,对新风进行过滤。但很多情况下由于车间高度限制,又需保证工位室体高度,导致送风腔高度过低,使人无法进入送风腔内对过滤装置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可根据工位室体大小,随意拼装组合;可以节省送风空间,便于人员清洁维修。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包括多个带有滤棉的过滤框单元,多个所述过滤框单元在同一平面上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的连接件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矩形体状的框架式过滤结构;所述过滤框单元的底部通过铰链设置有可绕铰链旋转而开合的过滤框底部托盘,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将所述滤棉在下方托住。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的上端连接折叠杆,所述折叠杆的另一端连接过滤框架,以实现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进行限位,保证过滤框托盘能保持在方便更换滤棉的角度。具体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包括矩形状的四周外侧形成同向垂直立边结构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设置在框架的送风口的钢丝网,所述滤棉放在所述钢丝网上,并由设置在过滤框单元上部的顶部压紧件在上端压紧。具体的,所述钢丝网与所述框架为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的一侧通过锁扣连接拨片,所述连接件的侧壁上固定有与所述拨片配合的卡板,当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合上时,使所述拨片转动到所述卡板的上方时,能将闭合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与过滤框单元固定锁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翻式过滤框架设置在送风腔与室体之间,内铺设过滤棉,保证对新风的过滤效果,过滤框下翻保证顶棉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安装在工位室体顶部送风口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B向图;图4为图3的b1-b1向图;图5为图3的b2-b2向图;图6为图3的b3-b3向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200,安装在工位室体100的送风口位置处,包括多个带有滤棉8的过滤框单元5,多个所述过滤框单元在同一平面上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的连接件7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矩形体状的框架式过滤结构;所述过滤框单元的底部通过铰链设置有可绕铰链12旋转而开合的过滤框底部托盘,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将所述滤棉在下方托住。其中,所述的连接件可以是C形钢或是其它件,如工字形钢,具体不限。其中,所述的铰链12可以将过滤框底部托盘与所述的连接件件7连接或是工位室体100的壁板连接,根据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的打开方向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滤框单元5的数量可根据工位室体的室体顶部送风面积来确定,具体不限。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的上端连接折叠杆1,所述折叠杆的另一端连接过滤框架,以实现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进行限位,保证过滤框托盘能保持在方便更换滤棉8的角度。具体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包括矩形状的四周外侧形成同向垂直立边结构的框架9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设置在框架的送风口的钢丝网10,所述滤棉放在所述钢丝网上,并由设置在过滤框单元上部的顶部压紧件6在上端压紧,顶部压紧件6具有滤棉压紧垂直部,其滤棉压紧垂直部与水平部连接成L形状,水平部的另一端与连接件7的侧壁焊接连接在一起。具体的,所述钢丝网与所述框架为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的一侧通过锁扣3连接拨片11,通过锁扣能转动拨片11,所述连接件7的侧壁上固定有与所述拨片配合的卡板4,当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合上时,使所述拨片转动到所述卡板的上方时,能将闭合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与过滤框单元固定锁紧。所述卡板可以是一字形板。当拨片11转动到卡板4的上方,该状态为过滤框单的元闭合状态,此时可以通过顶部压紧件6压紧滤棉8;当拨片11转动出件卡板4范围时,过滤框底部托盘可以打开至一定角度,该状态为过滤框单元5的打开状态。具体的,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的上端设置的L形件2,所述锁扣3穿过所述L形件2与所述拨片11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翻式过滤框架设置在送风腔与工位室体之间,内铺设过滤棉,保证对新风的过滤效果,过滤框下翻保证顶棉的更换。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带有滤棉的过滤框单元,多个所述过滤框单元在同一平面上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的连接件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矩形体状的框架式过滤结构;所述过滤框单元的底部通过铰链设置有可绕铰链旋转而开合的过滤框底部托盘,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将所述滤棉在下方托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带有滤棉的过滤框单元,多个所述过滤框单元在同一平面上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的连接件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矩形体状的框架式过滤结构;所述过滤框单元的底部通过铰链设置有可绕铰链旋转而开合的过滤框底部托盘,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将所述滤棉在下方托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的上端连接折叠杆,所述折叠杆的另一端连接过滤框架,以实现所述过滤框底部托盘进行限位,保证过滤框托盘能保持在方便更换滤棉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元式下翻过滤框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郡马力代继东杜勇肖辉周双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