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壳体,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循环管路,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循环管路内设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制冷剂,制冷剂具有可燃性;吸附带,贴合于循环管路,配置成当制冷剂泄漏到循环管路外后对制冷剂进行吸附。通过吸附装置来对泄漏的可燃制冷剂进行吸附,可以有效地防止泄漏的可燃制冷剂遇见明火而被点燃,降低了制冷设备燃烧甚至爆炸的风险。同时,由于本制冷设备不需要对制冷剂系统进行重新更换和设计,即可实现对制冷剂的泄漏处理,方法易操作,简单可行。
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温度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用于换热的制冷剂常见于空调以及冰箱等制冷设备中的循环管路中,由于现有的制冷剂普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出于环保要求,无污染的可燃性制冷剂替代传统制冷剂的技术迫在眉睫,然而可燃制冷剂应用于空调设备,当发生泄漏时,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燃烧、火灾甚至爆炸,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可燃制冷剂的防泄漏技术或者泄漏处理技术显得至关重要。现有的针对可燃制冷剂的安全防护技术,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类主要手段是增强循环系统的密封性和防止循环系统中出现堵塞等,当可燃制冷剂不出现泄漏时,也便不存在可燃制冷剂燃烧的安全隐患,但是单纯运用此类防护手段来进行安全防范,效果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大类是当可燃制冷剂出现泄漏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其主要实现手段为检测到可燃制冷剂泄漏后进行警示、将泄漏的可燃制冷剂抽取并排出到室外、采取隔离措施使泄漏的可燃制冷剂不与自身系统中的电气元件或其他高温元件进行接触、通过构造改进使可燃制冷剂的温度值降低到燃点以下,这类措施均是通过各种方法使泄漏的可燃制冷剂不满足燃烧条件或减少因可燃制冷剂燃烧而造成的损失。第三大类是设计多制冷剂系统,即系统中既存在可燃制冷剂,又存在不可燃制冷剂,可燃制冷剂在安全要求较低的环境下运行,不可燃制冷剂在安全要求较高的环境下运行,可燃以及不可燃制冷剂进行交互,以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但是这类处理方式设计成本以及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制冷设备。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壳体,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循环管路,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循环管路内设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制冷剂,制冷剂具有可燃性;吸附带,贴合于循环管路,配置成当制冷剂泄漏到循环管路外后对制冷剂进行吸附。进一步地,吸附带至少贴合于循环管路的接缝处。进一步地,循环管路包括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换热部,换热部包括弯曲段以及与弯曲段连接的直线段,吸附带至少贴合于弯曲段处和/或弯曲段与直线段的接缝处。进一步地,循环管路包括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换热部,换热部包括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翅片,吸附带贴合于翅片。进一步地,吸附带螺旋缠绕于循环管路。进一步地,吸附带包括贴合于循环管路的载体带以及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吸附剂设置于载体带的贴合循环管路的表面。进一步地,吸附带包括具有密封性的载体带、具有透气性的包覆带以及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包覆带的一面贴合于循环管路,另一面连接载体带的面向循环管路的表面并与载体带共同限定出呈条形的容纳腔,吸附剂置于容纳腔。进一步地,吸附剂呈粉末状。进一步地,制冷剂为烷烃类可燃物,吸附带包括吸附剂,吸附剂材料为金属有机框架、高硅分子筛、中空纤维超滤膜、改性活性炭、π-络合物、沸石分子筛、凹凸棒石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制冷设备为空调。本技术中的制冷设备通过吸附装置来对泄漏的可燃制冷剂进行吸附,可以有效地防止泄漏的可燃制冷剂遇见明火而被点燃,降低了制冷设备燃烧甚至爆炸的风险。同时,由于本制冷设备不需要对制冷剂系统进行重新更换和设计,即可实现对制冷剂的泄漏处理,方法易操作,简单可行。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制冷设备具体可以为空调、冰箱、冰柜或冷库等可以进行温度调节的装置,为了方便进行描述,以下以制冷设备为空调进行举例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制冷设备不应仅狭义理解为空调。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包括壳体10(可以为空调室内机中的壳体10也可以为空调室外机中的壳体10,为了方便描述,以下以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进行举例说明)、循环管路以及吸附装置30。壳体10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循环管路的一部分设置于壳体10的容纳空间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循环管路也可以完全位于壳体10中,例如当制冷设备为冰箱时,循环管路完全设置于壳体10的容纳空间内)。循环管路内设有制冷剂,制冷剂具有可燃性,其可以理解为现有的应用于空调上的所有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吸附装置30位于容纳空间内,配置成当制冷剂泄漏到循环管路外后对制冷剂进行吸附。吸附装置30对可燃制冷剂具有吸附效果,其具体可表现为物理吸附(如活性炭的吸附方式)或化学吸附(如铁粉对水蒸气的吸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吸附装置30主要用于吸附泄漏到容纳空间中的可燃制冷剂。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可燃制冷剂材料为烷烃类,吸附装置30包括吸附剂,吸附剂材料为金属有机框架、高硅分子筛、中空纤维超滤膜、改性活性炭、π-络合物、沸石分子筛、凹凸棒石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烷烃的气体分子与上述吸附材料之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氢键、分子与孔隙之间的表面作用力和毛细作用力等,在这些作用力下,气体分子被吸收进入吸附剂内部;吸附量增加时,气体分子发生凝聚变为液态,在孔隙表面作用力下被储存在吸附材料发达的孔隙结构中;在上述过程中,可燃制冷剂被吸附和储存,同时也达到了制冷剂泄漏后被及时处理、防止泄漏至室内的效果。在其它实施例中,制冷剂的材料还可以为其它类别,相应地,吸附剂也可以由其它对应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通过吸附装置30来对泄漏的可燃制冷剂进行吸附,可以有效的防止泄漏的可燃制冷剂遇见明火而被点燃,降低了制冷设备燃烧甚至爆炸的风险。同时,由于本制冷设备不需要对制冷剂系统进行重新更换和设计,即可实现对制冷剂的泄漏处理,方法易操作,简单可行。当出现可燃制冷剂泄漏并危险解除后,对空调再次维修时也十分简单,仅需要加强循环管路的密封效果,更换吸附剂以及制冷剂即可。循环管路包括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换热部21,换热部21相当于空调的蒸发器或冷凝器。换热部21包括换热管路以及与换热管路连接的用于散热或吸热的翅片213,换热管路呈弯曲迂回状,其包括直线段212以及弯曲段211(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管路可以仅包括弯曲段211,其整体呈螺旋状)。换热管路的弯曲段211弯制成型,并与直线段212通过连接工艺连成一体,由于弯曲段211在弯制时将产生变形,且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连接时可能出现密封性不达标的现象,故换热管路的弯曲段211以及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的接缝处为制冷剂泄漏风险较大的部位。为了有效防止制冷剂泄露后产生危险,吸附装置30可以设置于弯曲段211处或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的连接处,用于吸附弯曲段211或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的连接处泄漏出的制冷剂。吸附装置30具体布置位置如何视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吸附装置30可以紧贴弯曲段211设置,也可以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循环管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循环管路内设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具有可燃性;吸附带,贴合于所述循环管路,配置成当所述制冷剂泄漏到所述循环管路外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吸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循环管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循环管路内设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具有可燃性;吸附带,贴合于所述循环管路,配置成当所述制冷剂泄漏到所述循环管路外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吸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带至少贴合于所述循环管路的接缝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弯曲段以及与所述弯曲段连接的直线段,所述吸附带至少贴合于所述弯曲段处和/或所述弯曲段与所述直线段的接缝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翅片,所述吸附带贴合于所述翅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带螺旋缠绕于所述循环管路。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旭,王飞,罗荣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