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14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路面结构,涉及路面技术领域,其自上而下包括透水砖层、透水找平层、透水垫层、基层,透水砖层包括间隔排布的透水砖以及连接相邻透水砖的连接块,透水砖的侧面均开设有一凹槽,凹槽向上贯穿透水砖上端面并在透水砖中间形成一立柱,连接块插入凹槽内抵接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透水性较好,路面砖之减不会存有积水,避免溅湿行人鞋子的效果。

A Porous Pav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路面砖技术单一,仅起到铺设路面的作用,不具有防止积水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路面砖是以水泥和石子为主要原材料,经加工、加压或其他成型工艺制成各种形状的混凝土路面砖,混凝土路面砖主要用于铺设城市道路、人行道、城市广场等混凝土路面及地面工程的块、板等。现有的,由于路面砖透水性不好,导致路面砖使用时间长之后,水堆积在路面砖底部,行人踩在路面砖上会有泥水从相邻路面砖之间的缝隙逬出,溅湿行人鞋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路面结构,透水性较好,路面砖之间不会存有积水,避免溅湿行人鞋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孔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透水砖层、透水找平层、透水垫层、基层,透水砖层包括间隔排布的透水砖以及连接相邻透水砖的连接块,透水砖的侧面均开设有一凹槽,凹槽向上贯穿透水砖上端面并在透水砖中间形成一立柱,连接块插入凹槽内抵接立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凹槽流入到透水砖两侧的透水找平层内,沿透水找平层流入到透水垫层内,然后沿防水粘结层向路面两侧流出;透水砖上的水经过连接块流入凹槽内,沿凹槽流入到透水砖一侧的透水找平层内;路面透水性能较好,路面砖之间不会存有积水,避免溅湿行人鞋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上端面开设有一侧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为斜面,且斜面自靠近立柱一端倾斜向下设置,连接块底部为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凹槽内的雨水沿凹槽底部的斜面快速流到靠近凹槽一侧的透水找平层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底部靠近立柱一侧还对称开设有放置槽,连接块底部固定连接有配合放置槽使用的支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放置槽和支脚,使连接块与凹槽之间有间隔,使雨水快速的从透水砖内排出,流入到透水砖一侧的透水找平层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上均匀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连接块上的透水孔流入到凹槽内,加快透水砖的排水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孔内填充有透水填充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透水填充层,避免连接块上的透水孔被杂物堵塞,导致排水效果变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四个所述透水砖形成一十字槽,十字槽内填充有鹅卵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上的水经过鹅卵石层直接流入透水找平层内,起到较好的排水效果,同时也避免行人在行走时,弄脏鞋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粘结层中部向上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透水垫层上的雨水沿防水粘结层的倾斜角度流入到路面两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与防水粘结层之间设置有一防水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层防水,避免防水粘结层发生意外情况破裂后,雨水下渗到地基内,对地基产生不良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凹槽,透水砖透水性能较好,透水砖通过连接块连接,透水砖之间连接较好,防止行人鞋子被透水砖上之间的雨水溅湿;2、设置防水粘结层,避免透水垫层被水侵蚀,增加路面的使用寿命;3、设置碎石层,避免连接块上的透水孔堵塞,从而使连接块的排水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用于表现透水砖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透水砖层;11、透水砖;111、凹槽;112、放置槽;12、立柱;13、连接块;131、支脚;132、透水孔;14、透水填充层;15、十字槽;2、找平层;21、鹅卵石层;3、透水垫层;4、防水粘结层;5、防水土工布;6、基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多孔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透水砖11、透水找平层2、透水垫层3、防水粘结层4、防水土工布5、基层6。参照图2,透水砖层1包括多块结构相同的透水砖11,相邻的透水砖11间隔设置且间隔保持一致,相邻的透水砖11通过连接块13连接。透水砖11在四个侧面均开设一凹槽111,凹槽111向上贯穿透水砖11上端面并在透水砖11中间形成一立柱12;连接块13同时插入相邻两个透水砖11相对的凹槽111内,且连接块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透水砖11的立柱12侧壁抵接。参照图2,为了便于雨水下流,凹槽111的底部为斜面,且斜面自靠近立柱12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凹槽111底部靠近立柱12一侧还对称开设有放置槽112,连接块13底部为斜面,并固定连接有配合放置槽112使用的支脚131,支脚131设置四个,分别插入相邻两个透水砖11的放置槽112内,这样便使两个相邻透水砖11不会移动,增加透水砖层1的稳定性。参照图2,为了利于雨水穿过透水砖11,在连接块13上均匀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132;为了避免连接块13上的透水孔132堵塞,导致排水效果较差,在透水孔132内填充有透水填充层14,透水填充层14为碎石填充物。参照图3,相邻四个透水砖11形成一十字槽15,十字槽15内填充有鹅卵石层21(图上未示出);既起到较好的排水效果,又避免行人在行走时,弄脏鞋子。参照图1,透水找平层2为细沙层;透水垫层3采用开级配碎石、单粒径碎石配合制成,单粒径碎石的粒径大于19cm,厚度为10-35cm;防水粘结层4中部向上凸起,使透水找平层2上渗下的水向两侧快速的排出,防水粘结层4采用环氧乳化改性沥青制成,洒布量0.5kg/m2;设置防水土工布5,防水粘结层4发生意外情况破裂后,雨水被防水土工布5阻隔在外;基层6采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制成,以水泥为结合料,将石灰综合稳定土与水泥拌和均匀,摊铺平整,碾压密实成型。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雨天时,一部分的雨水通过鹅卵石层21沿找平层2下渗至透水垫层3内,然后沿防水粘结层4向路面两侧流出;另一部分的雨水通过连接块13上的渗水孔,沿凹槽111的斜面流入到透水砖11一侧的找平层2上,然后下渗至透水垫层3内,沿防水粘结层4上端面向路面两侧流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透水砖(11)层(1)、透水找平层(2)、透水垫层(3)、防水粘结层(4)、基层(6),其特征在于:透水砖(11)层(1)包括间隔排布的透水砖(11)以及连接相邻透水砖(11)的连接块(13),透水砖(11)的侧面均开设有一凹槽(111),凹槽(111)向上贯穿透水砖(11)上端面并在透水砖(11)中间形成一立柱(12),连接块(13)插入凹槽(111)内抵接立柱(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透水砖(11)层(1)、透水找平层(2)、透水垫层(3)、防水粘结层(4)、基层(6),其特征在于:透水砖(11)层(1)包括间隔排布的透水砖(11)以及连接相邻透水砖(11)的连接块(13),透水砖(11)的侧面均开设有一凹槽(111),凹槽(111)向上贯穿透水砖(11)上端面并在透水砖(11)中间形成一立柱(12),连接块(13)插入凹槽(111)内抵接立柱(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11)上端面开设有一侧贯通的凹槽(111),所述凹槽(111)的底部为斜面,且斜面自靠近立柱(12)一端倾斜向下设置,连接块(13)底部为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孔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平俊吴明光汪晓光任世俊高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恒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