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11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袜机,包括编织装置、转移装置以及缝头装置,所述转移装置用于将编织装置上完成编织的织物转移到缝头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有按压盘和转移盘,所述按压盘上套设环状的压线盘,所述转移盘连接线圈钩针,所述压线盘的外圆周在轴向方向上与线圈钩针的背部配合,所述按压盘能够沿垂直于转移盘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将编织装置上的织物线圈推压到转移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袜机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压线盘的生产成本,便于加工,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降低对钩针的影响,避免零件损坏,而且适用于针数更加密集的针筒,适用范围更广。

A Kind of Hosiery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袜机
本技术涉及涉及针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袜机。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在袜类生产领域开发出一些通过缝织或钩织自动封闭袜头的装置,这类装置在袜类以及类似织物的整个编织、翻转以及缝头封闭的过程中不需要借助人工操作即可完成。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0980108857.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集编织和缝头于一体的袜机拾取装置。该拾取装置用于取下完成编织的管状织物并将其转移至缝头完成织物的缝头封闭。所述的拾取装置上包括有按压盘和转移盘,所述按压盘设置为圆形,且具有梳形轴向外形,围绕按压盘的外圆周布置有多个齿状的压线片结构。所述转移盘的内圆周上设置多个线圈钩针,且线圈钩针与编织装置的编织钩针相对应。当编织装置完成编织操作,拾取装置与编织装置接触时,线圈钩针与编织钩针一一对应,此时按压盘向下移动,按压盘外圆周上的压线片穿入转移盘的钩针之间,同时将位于编织钩针上的织物线圈按压到线圈钩针上,完成织物从编织装置到拾取装置的转变,但是在上述装置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压线片极薄,装配密集,生产成本高,装配费时,调试要求高,且由于空间限制,不适合针数较多的针筒采用这种结构。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袜机,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袜机,包括编织装置、转移装置以及缝头装置,所述转移装置用于将编织装置上完成编织的织物转移到缝头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有按压盘和转移盘,所述按压盘上套设环状的压线盘,所述转移盘连接线圈钩针,所述压线盘的外圆周在轴向方向上与线圈钩针的背部配合,所述按压盘能够沿垂直于转移盘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将编织装置上的织物线圈推压到转移盘上。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盘设置在转移盘的上部,所述压线盘套设在按压盘上接近转移盘的一端,所述压线盘设置为非金属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盘包括上部的固定部和下部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按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外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过渡部位呈现台阶状结构,在所述按压部的外圆周上套设环状的压线盘。进一步的,所述压线盘的外圆周与线圈钩针背面的配合距离为-0.5mm~1mm。进一步的,所述编织装置包括针筒,所述按压盘和转移盘与所述针筒同轴设置。进一步的,在所述针筒上设置编织钩针,所述转移盘的内圆周上设置线圈钩针,所述线圈钩针侧向面对所述针筒上的编织钩针,所述按压盘向下移动时将所述编织钩针上的织物线圈按压到线圈钩针上。进一步的,所述线圈钩针沿转移盘的中心轴线设置,且所述线圈钩针可以相对于所述转移盘的径向滑动。进一步的,所述针筒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轴向槽,多个轴向槽以针筒的第一轴线为中心呈圆周排列,每个所述轴向槽内容纳编织钩针。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盘上连接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带动按压盘上下移动,所述转移盘上连接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带动转移盘转动。本技术所述的袜机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压线盘的生产成本,便于加工,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降低对钩针的影响,避免零件损坏,而且适用于针数更加密集的针筒,使用范围更广。除此之外能顺利的将织物线圈按压到线圈钩针上,避免损坏织物,提高袜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袜机转移装置的按压件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编织装置和转移装置局部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转移盘与针筒接触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按压盘处于下降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按压盘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编织线圈从编织钩针转移到线圈钩针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袜机缝头装置示意图;图8为现有技术中转移盘与缝齿盘贴合状态示意图;图9为现有技术中推压盘与转移盘贴合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推压盘处于推压操作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织物线圈从线圈钩针转移到缝齿针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针筒,10-第一轴线,11-轴向槽,12-编织钩针,2-转移装置,3-织物,21-按压盘,211-固定部,212-按压部,22-转移盘,23-线圈钩针,231-连接端,232-勾状部,24-压线盘,25-压线片,251-连接部,252-按压端,26-第一连接臂,27-第二连接臂,4-第一套筒,5-第二套筒,51-推压盘,52-连接部,53-推压部,54-推线盘,6-运送装置,60-第二轴线,61-缝齿盘,62-缝齿针,7-缝织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在按压盘21的下部设置有沟槽,在沟槽内安装压线片25,压线片25设置为薄片状结构,所述压线片25包括有连接部251和按压端252,所述连接部251伸入到沟槽内部,所述按压端252暴露在按压盘21的外部,使得在按压盘21下降时,压线片25进入到相邻的两个线圈钩针23之间。但是,由于压线片25厚度极小,导致生产成本较高,装配时需要将极薄的压线片插入到按压盘21下部的沟槽内,极为费时,除此之外,压线片25进入两个相邻线圈勾针23之间,离勾针太近易与勾针干涉,造成零件损坏,且压线片端部较为锋利,向下按压织物的线圈时,易割断线圈,因此对调试人员要求较高,且当编织装置的编织钩针设置较为密集时,压线片不能进入两相邻线圈勾针之间,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袜机的推广使用。实施例1如图2~6所示,以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缝合一体的织袜机为基础,本实施例对此提出了改进,包括编织装置、转移装置以及缝头装置,其中编织装置用于编织织物本体,缝头装置用于将织物本体的一端进行封闭,转移装置用于将编织装置上完成编织的织物本体转移到缝头装置上。所述编织装置包括针筒1,在所述针筒1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轴向槽11,多个轴向槽11以针筒1的第一轴线10为中心呈圆周排列,每个轴向槽11内容纳有编织钩针12,所述编织钩针12可以沿轴向槽11做往复运动,以实现编织操作。所述转移装置2括有环形的按压盘21和转移盘22,所述按压盘21设置在转移盘22的上部,所述转移盘22的内圆周上设置多个线圈钩针23,所述线圈钩针23以转移盘2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圆周设置,且可相对于转移盘22的径向滑动。所述线圈钩针23包括连接端231和勾状部232,线圈钩针23通过连接端231连接在转移盘上,所述勾状部232设置在接近第一轴线10的一端。环形的按压盘21和转移盘22与所述针筒1同轴设置,使得每个线圈钩针23侧向面对编织装置针筒1上的编织钩针12,当织物从编织装置向转移装置转移时,所述线圈钩针23的背部与按压盘21相配合,便于织物从编织装置上平稳转移到转移装置上,保证整个织袜工序顺利进行。在所述转移装置上还包括有制动装置,用于控制转移盘22上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袜机,包括编织装置、转移装置(2)以及缝头装置,所述转移装置(2)用于将编织装置上完成编织的织物转移到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2)包括有按压盘(21)和转移盘(22),所述按压盘(21)上套设环状的压线盘(24),所述转移盘(22)连接线圈钩针(23),所述压线盘(24)的外圆周在轴向方向上与线圈钩针(23)的背部配合,所述按压盘(21)能够沿垂直于转移盘(22)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将编织装置上的织物线圈推压到转移盘(2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袜机,包括编织装置、转移装置(2)以及缝头装置,所述转移装置(2)用于将编织装置上完成编织的织物转移到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2)包括有按压盘(21)和转移盘(22),所述按压盘(21)上套设环状的压线盘(24),所述转移盘(22)连接线圈钩针(23),所述压线盘(24)的外圆周在轴向方向上与线圈钩针(23)的背部配合,所述按压盘(21)能够沿垂直于转移盘(22)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将编织装置上的织物线圈推压到转移盘(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盘(21)设置在转移盘(22)的上部,所述压线盘(24)套设在按压盘(21)上接近转移盘(22)的一端,所述压线盘(24)设置为非金属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盘(21)包括上部的固定部(211)和下部的按压部(212),所述按压部(212)与所述固定部(211)为一体成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212)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部(211)的底面外径,所述按压部(212)与所述固定部(211)的过渡部位呈现台阶状结构,在所述按压部(212)的外圆周上套设环状的压线盘(24)。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中所述的袜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叶丁孝君黄浩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