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其通过简单的构成提高保护性。一体成形突起部(3)于安装在车辆上的燃油系统部件(1)的壳体(2)。在比突起部(3)更靠近下方,在壳体(2)的外周表面环套有保护支架(4)。在保护支架(4)中设置有受压部(12),其在突起部(3)相反一侧的侧面,比壳体(2)的下端面更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此外,在用于将燃油系统部件(1)固定于车辆的固定支架(5)中设置有卡合爪(15)以及固定部(16)。卡合爪(15)是与突起部(3)卡合而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撑壳体(2)的部位。固定部(16)是在与车辆的被固定面距离规定距离的位置固定壳体(2)于被固定面的部位。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Fuel System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附属于内燃机(发动机)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安装有内燃机的车辆的燃油系统中,设置有燃油过滤器以及碳罐等燃油系统部件。这些燃油系统部件主要配置于发动机室内,固定于仪表板以及翼子板等车身(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通过使相对于车身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固定状态更牢固,有时反而使燃油系统部件的保护性降低。例如,周边部件(变速箱以及蓄电池、空气净化盒等)受到来自车外的外力而移动,在与燃油系统部件发生干涉时,由于不容许燃油系统部件的移位,因此有时壳体会破损以及盖脱落。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其将燃油系统部件预先通过支架的爪状构件卡止,在外力作用于燃油系统部件时,通过使爪状构件的基端部断裂而解除其固定状态(参照专利文献2)。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燃油系统部件从支架脱离。【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1-0840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4-156830号公报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仅单纯地解除燃油系统部件的固定状态,难以防止燃油系统部件与周边部件的干涉。例如,从支架脱离的燃油系统部件在发动机室内下落到下方,可能会夹在周边部件与仪表板之间。据此,可能使燃油系统部件的盖脱落,或者壳体破损,无法恰当地保护燃油系统部件。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构成便可提高保护性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另外,本技术并不仅限于该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实现通过在后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种构成而导出的作用效果,所述作用效果无法通过现有技术而得到。
技术实现思路
(1)公开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具有:突起部,其形成于收纳安装在车辆上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壳体的外周表面,向所述壳体外侧突出;固定支架,具有:固定部,其在与所述车辆的被固定面距离的位置固定所述壳体于所述被固定面,以及卡合爪,其与所述突起部卡合而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撑所述壳体,受压部,其比突起部更靠近下方地设置于壳体的外周表面,同时比所述壳体的下端面更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且受到从所述被固定面的相反一侧输入到所述壳体的外力。(2)优选为,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弯曲部,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被固定面之间比所述卡合爪更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且形成为越靠近下方越向接近所述被固定面的方向弯曲的形状。(3)优选为,设置有一对所述卡合爪,所述一对卡合爪是对于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对称的形状,所述固定部是对于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不对称的形状。(4)优选为,所述固定部配置于左右一对所述卡合爪中仅任意一侧的背面。(5)优选为,所述受压部包含在设置成覆盖所述壳体外周表面的保护支架上,所述保护支架具有滑动部,其在所述弯曲部的相对位置朝向下方延伸设置。(6)优选为,所述受压部,其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车载部件相对配置。技术效果通过在比突起部更靠近下方环套保护支架,在壳体与被固定面之间设置弯曲部,可以使通过外力向固定支架侧移动的燃油系统部件向螺距方向旋转。据此,可以在使卡合爪从突起部脱落的同时,使燃油系统部件向上方滑动。即,通过使燃油系统部件向比原来的固定位置更上方移动,可以防止与周边部件发生干涉,能够防止燃油系统部件的壳体变形以及盖脱落。因此,与单纯使燃油系统部件向下方下落的结构相比,可以提高燃油系统部件的保护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下方仰视碳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中(A)、(B)是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图4中(A)~(E)是固定支架的正面、侧面、上表面的示意图。图5中(A)、(B)是在外力作用时碳罐移动的示意图。图6是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的变形例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碳罐2壳体3突起部4保护支架5固定支架11环套部12受压部13滑动部14板部15卡合爪16固定部17弯曲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实施方式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这里所说的“燃油系统部件”是指在内燃机(发动机)的燃油系统之间安装、连接的所有辅机,包括:例如碳罐、燃油过滤器、燃油泵等。此外,在说明本实施方式所包含的各要素的位置与方向时,在对于左右方向进行描述时,以在车辆内就坐姿势的驾驶员观察的左右方向为基准。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举例说明,并没有排除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各种变形以及技术应用的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各构成,在不脱离这些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选择,或者也可以适当进行组合。[1.装置构成]图1是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碳罐1的立体图。碳罐1的壳体2形成为下表面敞开的圆筒形。壳体2的下表面通过圆盘状的底盖19封闭,其内部容置有吸附燃油的挥发成分的过滤器。此外,在壳体2的顶面设置有多个软管连接部18。碳罐1,通过未示出的橡胶软管、树脂软管、阀门装置等而与燃油箱以及进气系统相连接。在壳体2的一侧一体成形有安装用突起部3。突起部3的位置,从壳体2观察时位于被固定面(例如,仪表板等车辆框架构件)所在一侧的位置,根据壳体2的朝向以及发动机室内的位置而适当设置。在图1所示的碳罐1的情况下,在壳体2的侧面中车辆后方侧的一面设置有突起部3。突起部3是为了将碳罐1固定于车身而通过固定支架5所把持的部位,形成为从壳体2的侧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形状。此外,在侧视图中突起部3的形状,如图2所示,呈上底比下底长的倒梯形形状(倒八字形状、朝向上方的扩张形状)。在壳体2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于保护碳罐1的壳体2以及底盖19的保护支架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壳体2环套有保护支架4。在该保护支架4,设置有:环套部11,其以与壳体2的外周面面接触的状态固定;受压部12,其配设于底盖19的侧方。环套部11,在比突起部3更靠近下方环套于壳体2的外周面。图2所示的环套部11的轮廓形状中,上端边缘的形状呈与突起部3的下端卡合的凹陷形状,通过将该凹陷与突起部3配合来确定环套部11在水平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受压部12是在与壳体2的突起部3相反一侧的侧面,比壳体2的下端面更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部位。受压部12具有2个功能。第1功能是从外力保护壳体2与底盖19的功能。第2功能是利用从被固定面的相反一侧(例如,车辆前方)输入的外力,使碳罐1整体旋转的功能。通过预先使受压部12向比底盖19更靠近下方延伸,而使输入至受压部12的外力在碳罐1的突起部3较容易产生旋转方向(使碳罐1前倾的方向)的力矩。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受压部12,与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车载部件20(例如,变速箱以及蓄电池、空气净化盒等)相对配置。如图3、图4所示,在固定架5中设置有卡合爪15、固定部16以及弯曲部17。卡合爪15是为使其与突起部3卡合,使形成为倒梯形的平面状的板部14的四角朝向前方弯曲的部位。4个卡合爪15,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撑壳体2。4个卡合爪15中上部的2个,比下部的2个以更宽的间隔设置。此外,每个卡合爪15的朝向,为使其符合突起部3的轮廓形状,设置为比垂直略倾斜的朝向。另外,4个卡合爪15,优选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即,为了使其通过左右卡合爪15的中间点,如果设置与板部14垂直的规定平面,则位于右侧的2个卡合爪15与位于左侧的2个卡合爪15呈镜面对称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突起部,其形成于收纳安装在车辆上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壳体的外周表面,向所述壳体外侧突出;固定支架,具有:固定部,其在与所述车辆的被固定面距离的位置固定所述壳体于所述被固定面,以及卡合爪,其与所述突起部卡合而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撑所述壳体,受压部,其比突起部更靠近下方地设置于壳体的外周表面,同时比所述壳体的下端面更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且受到从所述被固定面的相反一侧输入到所述壳体的外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23 JP 2017-2044871.一种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突起部,其形成于收纳安装在车辆上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壳体的外周表面,向所述壳体外侧突出;固定支架,具有:固定部,其在与所述车辆的被固定面距离的位置固定所述壳体于所述被固定面,以及卡合爪,其与所述突起部卡合而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撑所述壳体,受压部,其比突起部更靠近下方地设置于壳体的外周表面,同时比所述壳体的下端面更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且受到从所述被固定面的相反一侧输入到所述壳体的外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系统部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弯曲部,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被固定面之间比所述卡合爪更朝向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渕泰知,植田祐史,鹤见崇,万谷拓矢,山本正博,位田计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