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包括外壳、驱动电机、转动轴套、轴承、齿轮、外齿圈及砂瓦;外壳采用环形结构,驱动电机固装在外壳上,驱动电机与外壳中轴线相平行;外壳通过轴承套装在转动轴套上且两者中轴线相重合;齿轮固装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外齿圈固设在转动轴套一端,外齿圈与齿轮相啮合;砂瓦设在转动轴套另一端;砂瓦采用圆弧形结构且圆心角为120°,三片砂瓦构成一个整圆,整圆状态下的三片砂瓦与转动轴套的中轴线相重合,单片砂瓦在弦长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相平行,保证三片砂瓦之间三处接触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砂瓦与转动轴套之间具有磨损补偿结构,即使砂瓦因磨损而变薄,仍可保证整圆状态下的三片砂瓦具有恒定的磨削直径。
A Hand-held Self-Compensating Bar Poli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棒料抛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
技术介绍
现阶段,传统的手持式抛光机普遍为采用砂轮片的小型抛光机,其可用于切断或者用于打磨平面,而用于抛光圆柱形棒料的设备普遍为大型固定式抛光设备,都难以适用小尺寸的圆柱形棒料,而且对于长度较长的圆柱形棒料来说,想要完成抛光作业更是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能够有效满足小尺寸、大长度的圆柱形棒料的抛光需求,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抛光精度高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包括外壳、驱动电机、转动轴套、轴承、齿轮、外齿圈及砂瓦;所述外壳采用环形结构,驱动电机固装在外壳上,驱动电机与外壳的中轴线相平行;所述外壳通过轴承套装在转动轴套上,外壳与转动轴套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外齿圈固定设置在转动轴套的一端,外齿圈与齿轮相啮合;所述砂瓦设置在转动轴套的另一端。所述砂瓦采用圆弧形结构,砂瓦的圆心角为120°,砂瓦的数量为三片,三片砂瓦构成一个整圆,整圆状态下的三片砂瓦的中轴线与转动轴套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单片砂瓦在弦长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相平行。在所述砂瓦的中心开设有转接孔,转接孔采用二级阶梯孔结构,大径孔位于砂瓦的圆心侧,小径孔位于砂瓦的圆周侧;在所述转动轴套上开设有转接螺纹孔,在转动轴套圆周侧的转接螺纹孔孔口处螺纹连接有转接螺套,在转接螺套内螺纹连接有一根转接螺柱,转接螺柱的端部延伸至砂瓦转接孔的大径孔中,转接螺柱与砂瓦转接孔的小径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位于砂瓦转接孔大径孔中的转接螺柱端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且限位螺钉的螺帽直径大于转接螺柱的直径,限位螺钉的螺帽与砂瓦转接孔阶梯面之间留有砂瓦磨损补偿间隙;在所述砂瓦与转动轴套之间的转接螺柱上套装有推力弹簧。在抛光进给方向上,所述砂瓦的前端面设有导向坡面。在所述外壳的外周上固定设置有主把手和副把手,主把手与副把手之间具有180°的相位角,主把手与驱动电机位于同侧,在副把手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能够有效满足小尺寸、大长度的圆柱形棒料的抛光需求,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抛光精度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的前视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的后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外壳未示出)的前视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外壳未示出)的后视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轴套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轴套与砂瓦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砂瓦的立体图;图中,1—外壳,2—驱动电机,3—转动轴套,4—轴承,5—齿轮,6—外齿圈,7—砂瓦,8—转接孔,9—转接螺纹孔,10—转接螺套,11—转接螺柱,12—限位螺钉,13—砂瓦磨损补偿间隙,14—推力弹簧,15—导向坡面,16—主把手,17—副把手,18—电源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7所示,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包括外壳1、驱动电机2、转动轴套3、轴承4、齿轮5、外齿圈6及砂瓦7;所述外壳1采用环形结构,驱动电机2固装在外壳1上,驱动电机2与外壳1的中轴线相平行;所述外壳1通过轴承4套装在转动轴套3上,外壳1与转动轴套3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齿轮5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上,外齿圈6固定设置在转动轴套3的一端,外齿圈6与齿轮5相啮合;所述砂瓦7设置在转动轴套3的另一端。当驱动电机2启动后,首先带动齿轮5转动,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外齿圈6转动,通过外齿圈6的转动将同步带动转动轴套3在外壳1转动,而设置在转动轴套3上的砂瓦7也将同步转动。所述砂瓦7采用圆弧形结构,砂瓦7的圆心角为120°,砂瓦7的数量为三片,三片砂瓦7构成一个整圆,整圆状态下的三片砂瓦7的中轴线与转动轴套3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单片砂瓦7在弦长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相平行。当砂瓦7采用上述结构时,可以保证三片砂瓦7之间三处接触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使砂瓦7因产生磨损而变薄,仍然可以保证整圆状态下的三片砂瓦7具有恒定的磨削直径。在所述砂瓦7的中心开设有转接孔8,转接孔8采用二级阶梯孔结构,大径孔位于砂瓦7的圆心侧,小径孔位于砂瓦7的圆周侧;在所述转动轴套3上开设有转接螺纹孔9,在转动轴套3圆周侧的转接螺纹孔9孔口处螺纹连接有转接螺套10,在转接螺套10内螺纹连接有一根转接螺柱11,转接螺柱11的端部延伸至砂瓦7转接孔8的大径孔中,转接螺柱11与砂瓦7转接孔8的小径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位于砂瓦7转接孔8大径孔中的转接螺柱11端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12,且限位螺钉12的螺帽直径大于转接螺柱11的直径,限位螺钉12的螺帽与砂瓦7转接孔8阶梯面之间留有砂瓦磨损补偿间隙13;在所述砂瓦7与转动轴套3之间的转接螺柱11上套装有推力弹簧14。当砂瓦7采用上述磨损补偿结构后,砂瓦7因磨损而逐渐变薄,在砂瓦7变薄过程中,在推力弹簧14的作用下,砂瓦7会始终沿着转接螺柱11向圆心侧移动,直到砂瓦磨损补偿间隙13缩小到接近零为止,此时就可以更换严重磨损的砂瓦7了。对于转动轴套3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适应不同规格的砂瓦7。在抛光进给方向上,所述砂瓦7的前端面设有导向坡面15。由于导向坡面15的存在,不但可以使棒料在穿入时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减小抛光进给时的阻力。在所述外壳1的外周上固定设置有主把手16和副把手17,主把手16与副把手17之间具有180°的相位角,主把手16与驱动电机2位于同侧,在副把手17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8。在实际使用抛光机时,令主把手16朝上,而副把手17朝下,因此操作者需要首先握持朝上的主把手16,由于电源开关18位于副把手17上,在主把手16没有握持稳固之前,可以防止误碰电源开关1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使用过程:首先将待抛光的棒料水平架起并进行固定,然后将抛光机套入棒料,在套入棒料时,令棒料端部先顶靠住砂瓦7上的导向坡面15,然后稍微用力,就可以使棒料穿入抛光机中。当抛光机套入棒料后,操作者的两只手分别握紧主把手16和副把手17,待稳定把持住抛光机后,按下副把手17上的电源开关18,此时驱动电机2启动,依次带动齿轮5、外齿圈6、转动轴套3及砂瓦7同步转动,利用高速转动的砂瓦7对棒料的外圆面进行打磨抛光,此时对抛光机施加轴向进给力,直至完成整根棒料外圆面的打磨抛光。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驱动电机、转动轴套、轴承、齿轮、外齿圈及砂瓦;所述外壳采用环形结构,驱动电机固装在外壳上,驱动电机与外壳的中轴线相平行;所述外壳通过轴承套装在转动轴套上,外壳与转动轴套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外齿圈固定设置在转动轴套的一端,外齿圈与齿轮相啮合;所述砂瓦设置在转动轴套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驱动电机、转动轴套、轴承、齿轮、外齿圈及砂瓦;所述外壳采用环形结构,驱动电机固装在外壳上,驱动电机与外壳的中轴线相平行;所述外壳通过轴承套装在转动轴套上,外壳与转动轴套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外齿圈固定设置在转动轴套的一端,外齿圈与齿轮相啮合;所述砂瓦设置在转动轴套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瓦采用圆弧形结构,砂瓦的圆心角为120°,砂瓦的数量为三片,三片砂瓦构成一个整圆,整圆状态下的三片砂瓦的中轴线与转动轴套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单片砂瓦在弦长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自补偿棒料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砂瓦的中心开设有转接孔,转接孔采用二级阶梯孔结构,大径孔位于砂瓦的圆心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忠,夏忠贤,任书文,王永华,白云飞,苏伟,袁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