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海燕专利>正文

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72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包括掌部(1)以及指部,所述指部包括若干与所述掌部相连的指套,所述指套包括相配合的翻盖部(2)以及固定部(3),所述固定部(3)的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翻盖部(2)覆盖所述开口后与固定部(3)形成有用于放置指脉氧仪(14)的腔体(4),所述掌部(1)设有供指脉氧仪线(15)穿过并伸出的卡槽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测试人员对测试指头的更换,并且能有效保护指脉氧仪不受损坏。

A protective glove for finger pulse oxi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
本技术涉及指脉氧仪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
技术介绍
指脉氧仪是用来测量指脉氧指标的一种医用仪器,一般呈现为矩形状。测量时,将指脉氧仪夹持与手指上,一个手指的测量时间约为2h。目前正常情况下,指脉氧仪一般测量食指、中指以及拇指的指标即可,对于特殊人群,例如某个指头残疾的,也可以对小指或无名指进行测量。由于指脉氧仪是一种小型的仪器,且需要夹持在指头上测量较长时间,因此在测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指脉氧仪脱落的情况,造成仪器的损坏。同时,目前也存在另一种的保护形式,即采用与指脉氧仪规格相适配的指套筒套在被测手指上,这种方式也存在弊端,即在更换手指时也需要重新拆除套筒,并且指脉氧仪线也无法保证其位置,被测人员容易通过线对指脉氧仪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达到保护仪器免受损坏的指脉氧仪保护手套。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掌部以及指部,所述指部包括若干与所述掌部相连的指套,所述指套包括相配合的翻盖部以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翻盖部覆盖所述开口后与固定部形成有用于放置指脉氧仪的腔体,所述掌部设有供指脉氧仪线穿过并伸出的卡槽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盖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配合连接为卡扣连接或粘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部仅包括与人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一一对应的三个指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掌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四连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为卡扣连接或粘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组的数量不小于所述指套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组包括供指脉氧仪线伸出的第一卡槽与供指脉氧仪线穿过的第二卡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掌部还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卡槽组的遮挡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片的一端与所述掌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掌部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翻盖部与固定部的配合,能有效控制腔体的开合,腔体开启时,可将指脉氧仪套设于相应指头上,腔体关闭时,能有效防止指脉氧仪的脱落,防止指脉氧仪的损坏,同时,将手套内的指脉氧仪线从掌部卡住,也使得在测量过程中,被测人员不会因为误抓指脉氧仪线而对指脉氧仪造成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掌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掌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腔体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放入指脉氧仪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放入指脉氧仪后卡槽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另一实施例的掌背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实施例的掌心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掌部;2、翻盖部;3、固定部;4、腔体;5、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遮挡片;8、第三连接部;9、第四连接部;10、无名指部;11、小指部;12、第一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14、指脉氧仪;15、指脉氧仪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3、图4,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包括掌部1以及指部,所述指部包括相对应的指套,本实施例中,指套相对应的有5个,分别为小指套、无名指套、中指套、食指套以及拇指套,所述指套包括相配合的翻盖部2以及固定部3。本实施例中,翻盖的意思是,能够相对指套撕开的部分,参照图3,翻盖部2的形成方式可以为在指套上进行切开,形成可以撕开的部位,也可以是采用指套本身为切口,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进行开合。所述翻盖部2与固定部3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指脉氧仪14的腔体4,腔体4与指脉氧仪14的配合方式参照图4,其步骤是:先让待测人员戴上手套,撕开翻盖部2,漏出指头,再将指脉氧仪14夹持与漏出的指头上,并与指头一并放置于指套内,利用指套对指脉氧仪14形成保护。另外,所述掌部1开设有供指脉氧仪线15伸出与穿过的卡槽组,即将指脉氧仪14与指头一并放入指套后,将指脉氧仪线15从手套内部通过卡槽组伸出与穿过,对指脉氧仪线15进行夹持,有效防止待测人员对指脉氧仪线15造成影响。由于目前指脉氧仪14对手指夹持的方式,指脉氧仪14的指标显示位置与手指背部同侧,指脉氧仪线15离掌部1的掌背位置更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翻盖部2设置于指套指背位置,卡槽组设置在掌部1的掌背位置,方便指脉氧仪14的夹持以及指脉氧仪线15的走向。并且采用这种设置,也能防止将指脉氧仪14以及手套带反,造成测量的误差。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指头测试完毕后需要进行更换时,仅需撕开翻盖部2,使得翻盖部2与固定部3之间的腔体4打开,取出放置在腔体4内的指脉氧仪14,与上述步骤一样,进行另一个手指的测试。具体的,所述翻盖部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固定部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3,所述翻盖部2的翻转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的连接。此处的连接方式可以不受限定。为了使得腔体4的开合更加方便,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的连接为卡扣连接或粘接。腔体4的开合方便有利于跟换测试指头。实施例二参照图6图7,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指部仅包括与人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一一对应的三个指套。所述指部的小指部11与无名指部10均无指套。此设计方式是针对普通待测人员进行设计的,无需进行小指与无名指的测试。采用此方式,无法对中指、食指或拇指部分残缺的人员进行测试,但是对于无残缺人员来说,本实施例的使用时,不会对小指与食指形成束缚,提升了待测人员的测试舒适性。实施例三参照图2,本实施例可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相较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部3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8,所述掌部1设置有第四连接部9,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不连接时,所述固定部3可翻转使所述第三连接部8与第四连接部连接9。本结构中,第三连接部8应当处于与翻盖部2相反的位置,即与掌心位置同侧,同时为了与第三连接部8进行连接,第三连接部9应当设置掌部1上与掌心同侧位置。本结构中,在对一个手指进行测试时,其他手指指套可以将翻盖部2撕开,使得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不连接,此时,将整个指套向掌心方向进行翻转,使得固定部3上的第三连接部8与掌部1上的第四连接部9进行连接固定。由于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不连接,此时,手指便可自由活动,不收指套的束缚,提高待测人员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8与第四连接部9可以是任意连接方式,优选的,为了使得更加方便,所述第三连接部8与所述第四连接部9的连接为卡扣连接或粘接。对于上述三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来说,所述卡槽组的数量不小于所述指套的数量。并且,每个卡槽组需与指套进行对应,方便指脉氧仪线15的走向。例如,若指套为三个时,卡槽组需要三个并且分别与三个指套进行对应。若指套为五个时,卡槽组需要五个并且分别与五个指套进行对应。参照图5,上述三个实施例中,任意所述卡槽组包括第一卡槽5与第二卡槽6,所述指脉氧仪线15从所述掌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掌部(1)以及指部,所述指部包括若干与所述掌部相连的指套,所述指套包括相配合的翻盖部(2)以及固定部(3),所述固定部(3)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翻盖部(2)覆盖所述开口后与固定部(3)形成有用于放置指脉氧仪(14)的腔体(4),所述掌部(1)设有供指脉氧仪线(15)穿过并伸出的卡槽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掌部(1)以及指部,所述指部包括若干与所述掌部相连的指套,所述指套包括相配合的翻盖部(2)以及固定部(3),所述固定部(3)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翻盖部(2)覆盖所述开口后与固定部(3)形成有用于放置指脉氧仪(14)的腔体(4),所述掌部(1)设有供指脉氧仪线(15)穿过并伸出的卡槽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部(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固定部(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的配合连接为卡扣连接或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指脉氧仪保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仅包括与人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一一对应的三个指套。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杨海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