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的开槽式快速接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67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链条的开槽式快速接头片,其主要是在接头片上形成封闭开槽,上述开槽二端部为配合接轴凹沟有定位部,于前述开槽内还设有供接轴端部进入开槽的偏心穿插部,穿插部并与其中一定部相交集,于二定位部间则形成供接轴凹沟滑移的滑移段,前述滑移段的宽度大于接轴的凹沟但小于其端部的直径;当接头片将链条组合成环圈状后,其片体接轴端部间会形成较大被覆面积,以增进其彼此间的嵌合力。(*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链条的开槽式快速接头片,特别是指一种接头片,其组装在链条后、不易弹开、松落,且片体与组装接轴间具有较大被覆面积,以增加彼此间的嵌合力。常见的链条为了使原本分开的二端部相互结合成封闭环圈状,会在链条的二端部间以接头结合,上述接头又会因组装构件的不同而有接头片及接头组之分。接头片是直接于二对应接轴上固设足以稳固结合链条二端的单一片体,而接头组则通常包括二接片及二接轴,其同样可藉前述构件来达到连接链条两端的目的;本技术便是针对前述单片式接头片加以改良。首先,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2,该图等是一种以往接头片组装在链条上的侧视图及剖视示意图,接头片1是于板体二侧各形成枢接孔11、12,上述枢接孔11、12孔径略大于组装链条接轴2的端部21,于端部21底端则分别形成直径较小的凹沟22;当以往接头片1用以连接链条两端时,接头片1的枢接孔11被直向压入接轴2的端部21、二对应接轴2、2’则同时向中央压制,使其间的节距略为缩小,而利于另一接轴2’端部21’置入接头片1上另一枢接孔12内;当压制力消失后,二接头2、2’便会藉本身弹力向外撑开、复位,这样,藉由前述接轴2、2’凹沟22、22’卡制、撑抵在接头片1的二枢接孔11、12内,便可达到结合链条二端的目的。以往接头片1的构造虽可将链条结合成环圈状,但其组装后的稳固性仍不理想,原因可由二方面来加以说明1、以往接头片1与链条接轴2在结合后,二者间的被覆面积13仅为二接轴2端部21与接头片1间交集部位,上述被覆面积13的不足,会降低其结合后的嵌合力。2、以往接头片1的二枢接孔11、12为了可同时供二接轴2、2’的端部21、21’置入,其孔径必须大于二接轴2、2’的端部21、21’;但是当以往接头片1欲固定在二接轴2、2’上时,必须同时推抵二接轴2、2’端部21、21’使其节距缩小,若链条在传动中受到震动、推挤,而使二接轴2、2’间节距因此而缩小时,原本组装在接轴2、2’上的接头片1便容易地向外弹开、脱落,而使得原本组合成环圈状的链条再度分离,导致传动上的危险;当然,接头片1所以会发生弹开的主要原因在于接头片1上具有二个直径大于接轴2、2’端部的脱离点。另有一种如图3所示的“接头组”构造,主要是在接片31上枢设二接轴32,于二接轴32另一端部结合双片式的接片33、34;其中,接片34上具有“开放式”的开槽341;在接头组3中,虽其下方接片34可提供接轴32凹沟321定位,但其使用时接轴32必须同时穿过二接片33、34的穿孔或开槽341,在配合的精确性上不如单片接头片好,因此在使用上也不理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片体上只具有单一脱离点,以降低片体松脱机率及增进片体与组装接轴间被覆面积与嵌合力的接头片。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接头片上具有封闭式开槽,上述开槽二端部分别形成与接轴凹沟配合的圆弧状定位部,于开槽内壁上再形成与其中一定位部交集且偏心设置的穿插部;当链条的二接轴端部欲组装在接头片上时,必须分别由偏心设置的穿插部置入,再向二侧定位部滑移,上述接头片的构造可使二接轴端部无法同时由单一穿插部脱离开槽,以增进其组装的稳固性,并可因此增加二者间被覆面积及嵌合力,使结合的链条在使用上更完善。为达到本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在举出二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图1是一种以往接头片组装在链条上的侧视图;图2是一种以往接头片组装在链条上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一种以往接头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剖视图7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可行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可行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4,本技术的接头片4是在片体上形成封闭式的长条形开槽41,开槽41二端部分别形成配合接轴5凹沟51的圆弧状定位部42,于二定位部42间则为滑移段43,前述滑移段43的宽度小于接轴5端部52的直径,但大于端部52下方的凹沟51,以方便凹沟51于前述滑移段43内滑移;此外,位于开槽41上接近其中一定位部42处设有偏心设置的穿插部44,上述穿插部44的中心点441与开槽41的中心对等线411间形成距离差,并与其中一定位部42相交集,且宽度可供组装接轴5的端部52穿过。请配合图5、6,当本技术的接头片欲结合链条6两端时,首先使组装在链条6上的接轴5轴线53对应穿插部44的中心点442,并使其端部52穿入前述穿插部44,而使接轴5上的凹沟51对应接头片4的板体,当凹沟51与接头片4上的开槽41对应时,因其杆径的缩小可使整支杆体向开槽41的中心对等线411位移,然后再沿滑移段43向远离穿插部44一端的定位部42滑移;并且在同时向内压制二接轴5、5’使其节距缩小时,便可使另一接轴5’的端部52’由前述穿插部44进入开槽41,这样,当压制力消除后,藉二接轴5、5’间压力的回复,便可使原本对应开槽的接轴5’凹沟51’向紧邻的定位部42滑移,以便将链条6连接成环圈状;组装后,不仅接头5端中52与接头片4间的被覆面积45较以往为大,二接轴5、5’就算同时向内压制,也无法由同穿插部44脱离,所以接头片4没有弹开、脱落的缺点;还有,本技术的接头片所结合的接头5、5’若想脱离开槽41,除了须向穿插部44位移外,还必须再向中心点441位移,否则接轴5的端部52仍会有一部分受接头片4板体所限制(如图5假想线所示),这是本技术偏心穿插部44在设计上所产生的优点。前述实施例的接头片4厚度与组装在链条6上的链板61大致相等,但本技术也可如图7、8所示,将接头片7的片体厚度增加,并于片体的封闭式开槽71内侧沿其内缘形成一环凹缘72,于凹缘72外侧再形成一环形垂直的靠抵缘73;本实施例在结合链条二端的操作上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组装后藉着靠抵缘73的形成,可提供接轴8良好的靠抵部位,以增进组装构件间结合的精确度。前述接头片7厚度的增加,也可用于取代图3所示的接片33、34;如果以本实施例接头片7取代以往接片33、34时,则不仅在构件制造及组装上较为精简,也可增加构件结合的精确度而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在接头片上形成封闭开槽,再于开槽二端部分别形成供结合接轴凹沟定位的定位部,于开槽内形成供接轴端部置入的偏心穿插部,上述构造的改良可使本技术的接头片产生嵌合力佳、片本不易弹开、脱落等功效,其原因有二一、请比较图1、5,本技术的接头片经由上述构造的改良,可使接轴凹沟上方的端部覆盖在开槽定位部周缘的被覆面积增加,进而增进二者组装后的嵌合力。二、当本技术的接头片所结合的链条在传动过程中,就算结合的接轴端部同时向内压制、推挤时,此二接头顶多只是在开槽的滑移段内滑移,而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同时由单一穿插部脱离开槽,因此,其组装后的稳定性极佳;另一方面,本技术的接头片的穿插部位在开槽的偏心位置,因此,当接轴的端部向穿插部一端滑移后,仍必须刻意调整其上下位置,并使接头轴线对应偏设的穿插部中心点,其端部才能脱离该开槽,所以组装后的稳固性极佳,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条的开槽式快速接头片,其特征为:在接头片的片体上形成封闭开槽,开槽二端部分别形成配合组装链轴凹沟的圆弧状定位部,于二定位部间则为滑移段,上述滑移段的宽度大于接轴凹沟但小于其顶端的端部直径;并且位于开槽上形成偏心设置的穿插部,上述穿插部由组装接轴的端部穿设,并与其中一定位部相交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厚德
申请(专利权)人:岳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