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243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4:36
一种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感知层集成的底层设备包括监控摄像机、AIS、雷达和传感器,网络层提供感知层数据上传的通道,支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WiFi、移动通信、卫星通信、LoRa、NB‑IoT,数据层包括基础数据、通用数据、业务数据、应急指挥数据和数据挖掘形成的决策数据,应用层包括海上公共设施管控、海域动态管控、海洋边界管控、渔船渔港管控、渔业信息服务、水产品电商服务、社会综合治安、河流湖泊管控、海事应急服务、森林防火监控、治安视频监控和/或城市动态管控,表现层是用户界面的展现方式,包括电脑访问、移动端访问和显示大屏访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岸线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CN107888879A,公开了“一种海岸线监视与无人值守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值守站点侧和云端操控侧;所述值守站点侧包括多个值守站点;所述值守站点对海岸线进行实时监控并获得值守数据;所述云端操控侧包括:数据中心子系统和终端用户子系统;所述数据中心子系统包括:传输和处理子系统和云存储服务器;所述多个值守站点与数据中心子系统通过以太环网相连接;所述多个值守站点采集的值守数据上传汇总至传输和处理子系统;经所述传输和处理子系统处理之后获得的中心值守数据通过云存储服务器进行储存和操作管理;所述终端用户子系统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与数据中心子系统连接;通过局域网访问数据中心子系统的终端用户可访问和/或操作中心值守数据;通过互联网访问数据中心子系统的终端用户经过授权后可访问中心值守数据。所述值守站点包括:海防雷达子系统、双光视频子系统、本地控制中心和以太网接口”。从该文献中可以看出,该方案可以实现对于海岸管理所需的很多功能要求,但是更多考虑了对一个海岸区域的监视需要,对于更大范围广域的海岸监视和管理仍然有很多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目的在于在广域网的范围里实现对海洋岸线的一体化监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一种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所述管控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感知层集成的底层设备包括监控摄像机、AIS、雷达和传感器,网络层提供感知层数据上传的通道,支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WiFi、移动通信、卫星通信、LoRa、NB-IoT,数据层包括基础数据、通用数据、业务数据、应急指挥数据和数据挖掘形成的决策数据,应用层包括海上公共设施管控、海域动态管控、海洋边界管控、渔船渔港管控、渔业信息服务、水产品电商服务、海洋环境服务、智慧港航管理、指标生物监测、智慧安监管理、金融贷后服务、社会综合治安、河流湖泊管控、海事应急服务、森林防火监控、治安视频监控和/或城市动态管控,表现层是用户界面的展现方式,包括电脑访问、移动端访问和显示大屏访问。本专利技术通过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在广域网层面上实现对于海洋岸线的一体化监控。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的数据层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信息安全体系主要依据国家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标准规范、或各级政府颁布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按照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进行规划实现。标准规范体系主要以国家相关标准体系和规章(或政府法令)为基础,依据海陆一体化管控所涉及的数据、通信、业务、服务等特征,构建服务系统运行、运营、维护和升级的标准体系。其中,感知层集成监控摄像机(包括双光谱摄像机)、AIS、雷达和传感器(水质、土壤、空气)等底层设备。双光谱摄像机是在近海区域应用比较广泛的监控摄像机,集成了高清可见光摄像机和热成像摄像机。热成像摄像机,是一种通过接受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显示的摄像机。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器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称为热图像。同一目标的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是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或者说,红外热图像是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自然界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红外线的“大气窗口”。利用这两个窗口,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恶劣环境,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在近海安全防范的夜间监视和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AIS(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简称,由岸基(基站)设施和船载设备共同组成,是一种新型的集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助航系统和设备。AIS配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将船舶实际位置、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船舶动态结合船名、呼号、吃水、船舶尺度及危险货物等船舶静态资料由甚高频(VHF)频道向附近水域船舶及岸台广播,使邻近船舶及岸台能及时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之动静态资讯,得以立刻互相通话协调,采取必要避让行动,对船舶安全有很大帮助。雷达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和处理部分,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雷达在海洋目标(尤其是船舶目标)监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传感器由采集模块、处理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构成,水质传感可检测温度、PH值、ORP、溶氧量、电导率等水质参数,土壤传感可检测温度、湿度、EC值等土壤参数,空气传感可检测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雨量、PM2.5/PM10、光照度、紫外线等空气参数。其中,网络层提供感知层数据上传的通道,平台支持以太网、WiFi、移动通信(GPRS/3G/4G/5G)、卫星通信、LoRa、NB-IoT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Gbit/s。以太网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在发送数据的时候,站点将自己要发送的数据帧在这个信道上进行广播,以太网上的所有其他站点都能够接收到这个帧,他们通过比较自己的MAC地址和数据帧中包含的目的地MAC地址来判断该帧是否是发往自己的,一旦确认是发给自己的,则复制该帧做进一步处理。因为多个站点可以同时向网络上发送数据,在以太网中使用了CSMA/CD协议来减少和避免冲突。需要发送数据的工作站要先侦听网络上是否有数据在发送,如果有的只有检测到网络空闲时,工作站才能发送数据。当两个工作站发现网络空闲而同时发出数据时,就会发生冲突。这时,两个站点的传送操作都遭到破坏,工作站进行坚持退避操作。退避时间的长短遵照二进制指数随机时间退避算法来确定。在本平台中,监控摄像机等视频图像数据采用光纤转以太网的传输方式。Wi-Fi是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ps。1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感知层集成的底层设备包括监控摄像机、AIS、雷达和传感器,网络层提供感知层数据上传的通道,支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WiFi、移动通信、卫星通信、LoRa、NB‑IoT,数据层包括基础数据、通用数据、业务数据、应急指挥数据和数据挖掘形成的决策数据,应用层包括海上公共设施管控、海域动态管控、海洋边界管控、渔船渔港管控、渔业信息服务、水产品电商服务、海洋环境服务、智慧港航管理、指标生物监测、智慧安监管理、金融贷后服务、社会综合治安、河流湖泊管控、海事应急服务、森林防火监控、治安视频监控和/或城市动态管控,表现层是用户界面的展现方式,包括电脑访问、移动端访问和显示大屏访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陆一体化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感知层集成的底层设备包括监控摄像机、AIS、雷达和传感器,网络层提供感知层数据上传的通道,支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WiFi、移动通信、卫星通信、LoRa、NB-IoT,数据层包括基础数据、通用数据、业务数据、应急指挥数据和数据挖掘形成的决策数据,应用层包括海上公共设施管控、海域动态管控、海洋边界管控、渔船渔港管控、渔业信息服务、水产品电商服务、海洋环境服务、智慧港航管理、指标生物监测、智慧安监管理、金融贷后服务、社会综合治安、河流湖泊管控、海事应急服务、森林防火监控、治安视频监控和/或城市动态管控,表现层是用户界面的展现方式,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望海大数据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