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式链的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26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珠链连接件,它包括一外壳和一内腔,以用来固定来自珠式链的珠子。该连接件用弹性材料制成,对固定在连接件内的珠子施加作用力,在该力超过一临界值时可使珠子从内腔中被释放出来。该连接件可被用作一安全装置的一部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珠式链。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连接珠式链的端部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珠式链被用于十分广泛的应用场合,从用链子来系住钥匙到操作百叶窗、窗帘及幕帘,以及用来吊挂证件号码牌。珠式链通常固定成一环圈结构。有时采用一连接件来连接单段珠式链的两端以形成一成环的结构。连接件将珠式链的端部牢固地固定,以在珠式链所固定于其的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抗拉力。因此,连接件通常设计成能在施加较高力的情况下将珠式链保持在一起。目前的金属类型的连接零件在受到了使连接件变形而将其打开的较大的力之后就无法再使用。此外,如果不使连接件变形而打开,则替代地将珠链的珠子部分砸开。因此,需要一种珠式链环圈结构,它适于在较小的力下被释放、允许珠式链在连接件处分开并可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珠式链的连接件,它适于响应对珠式链施加的一预定的力来释放珠式链的珠子。该连接件是用一半刚性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它响应对其表面施加的力而变形。因此,连接件的珠子保持部分可打开,以在超过一临界大小的力施加在珠式链上时允许珠子从连接件中释放出来。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设计成在释放珠子之后可再次使用,可重新组装该珠式链。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件包括一细长的内腔,其横截面大于珠式链的一珠子的横截面。内腔适于容纳至少两粒珠子。连接件还包括一外壳,其横截面大于内腔的横截面。外壳用弹性材料制成。从外壳至内腔形成有一中间开口。该中间开口适于将一珠子接纳到内腔中。从内腔至连接件的一第一纵向端部和一第二纵向端部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孔形开口。分别在第一孔形开口和第二孔形开口之上形成有第一和第二沟形开口,用来将一系线接纳到孔形开口中。第一和第二沟形开口延伸至中间开口。第一沟形开口和第二沟形开口响应对珠式链所施加的、指向连接件的一端部的纵向力而张开。沟形开口的张开使至少一粒珠子能在该纵向力超过一临界值时从内壳被释放出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珠式链端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一内腔和一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壳的一连接件。该连接件有纵向相对的孔形开口以及相应的沟形开口,所述沟形开口响应对其壁所施加的预定的力而张开。该方法还包括将来自一第一珠式链端部的一第一珠子放入连接件的内腔,从而相应的珠子系线延伸穿过开口到内壳中的一第一孔形开口。最后,该方法包括将来自一第二珠式链端部的一第二珠子放入连接件的内腔,从而相应的珠子系线延伸穿过开口到内壳中的一第二孔形开口。因此,本方法提供了一种连接,其中,至少一粒珠子可响应对珠式链所施加的、超过一预定临界值的拉力而从内腔中被释放出来。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连接件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连接件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连接件的横截面图;图4示出了带有一珠式链且呈一环圈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连接件;图5示出了在对珠式链施加力时的图4所示的环圈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2和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一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壳20。该连接件还包括一在该外壳20内的内腔22。较佳的是,该内腔22适于接纳一珠式链的至少两粒珠子。内腔22的横截面尺寸较佳地选择成可容纳该连接件所设计固定的珠子。该连接件包括一在内腔22与外壳20之间延伸的中间开口26。中间开口26较佳地位于连接件的中部附近。有利的是,中间开口26大于其适于接纳的珠子。较佳的是,中间开口26适于接纳至少一粒珠子。该中间开口26在连接件的纵向相对的两端部处一体地连接至一对沟形开口27、28。该沟形开口27、28从外壳20在连接件的相应纵向端部处延伸到一对孔形开口24、25。较佳的是,连接件的外壳20用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响应施加的一预定力而变形和弯曲。施加一方向为离开连接件中心的纵向力致使珠子从内壳移出,这是弹性的外壳20变形的结果。弹性材料较佳地是硬塑料。图4示出了带有一珠式链的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且该珠式链形成一闭合的珠式链环。该连接件适于从链子接纳至少两粒珠子到内腔中。在工作状态下,链子的端部通过中间开口26和沟形开口27、28被放置连接件内。通过中间开口26将一第一端部珠子32放置在内腔22中。将该端部珠子32连接至相邻的珠子的系线通过一第一沟形开口27被安置在一第一孔形开口25中。通过中间开口26将一第二端部珠子30放置在内腔22中。将该端部珠子30连接至相邻的珠子的系线通过一第二沟形开口28被安置在一第二孔形开口24中。因此,至少一珠式链的两粒珠子被固定在连接件中,以允许从一珠式链的一第一端部向一珠式链的第二端部传递力。在环圈结构中,第一和第二端部来自同一珠式链。但如人们会理解的那样,在连接件的其它应用场合中,两端部可属于不同的珠式链。孔形开口24、25的直径较佳地是小于珠子的外径。珠子较佳地是通过向两连接件端部纵向施加的力来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将珠子安置成远离中间开口26。图5示出了在对珠式链的环圈施加力时的图4所示的闭合环珠式链的结构。该力通过珠式链的系线传递至安置在内腔22中的第一珠子32。端部珠子的外表面将所施加的力传递到外壳的与珠子32接触的表面部分。该表面包括靠近珠子32的孔形开口25和沟形开口27的部分。较佳的是,连接件外壳在这些部分附近较薄。由于外壳20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所以作为对孔形开口25和沟形开口27施加力的结构,孔形开口25张开。当力增大时,孔形开口25进一步张开。最后,该力超过一预定的大小,这就使孔形开口25形成一个比所固定的珠子32的直径大的一个开口。此时,珠子32就从连接件释放出来。安置在孔形开口25中的系线部分也从连接件释放出来。因此,对珠式链环圈施加一纵向力会使连接件发生变形,并接着从连接件的内腔22释放出至少一粒珠子。从内腔释放出一粒珠子所需的力的大小较佳地由三个因素来控制。第一,用来构造连接件的弹性材料的类型影响沟形开口的挠曲度。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弹性特性,因此能改变壳体的柔性。第二,控制外壳的厚度来改变沟形开口或孔形开口的柔性。外壳越厚,沟形开口的柔性越小,并且抵抗力越大。第三,使用沟形开口、孔形开口以及中间开口的形状来控制连接件的挠曲点(flexion point),从而改变从连接件释放珠子所需要的力的大小。例如,在工业中使用的珠式链一般需要比家用的珠式链高的从连接件释放珠子的临界设定值。尽管籍助于某些较佳实施例来讨论了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的实施例。而是,本专利技术应包括包含那些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例子在内的其它的实施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由前面的描述来限定,而应根据所附下面的权利要求来确定。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连接珠式链的端部的连接件,所述链子有由系线连接在一起的多粒珠子,该连接件包括一细长的内腔,其横截面大于珠式链的一珠子的横截面,该内腔适于容纳至少两粒珠子;一外壳,其横截面大于内腔的横截面,该外壳用弹性材料制成;从外壳形成至内腔的一中间开口,该中间开口适于将至少一粒珠子接纳到内腔中;从内腔形成至连接件的一第一纵向端部的一第一孔形开口,该孔形开口的横截面大于系线的直径;形成在第一孔形开口之上的一第一沟形开口,用来将一系线接纳到该孔形开口中,该第一沟形开口延伸至中间开口;从内腔形成至连接件的一第二纵向端部的一第二孔形开口,该孔形开口的横截面大于系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接珠式链的端部的连接件,所述链子有由系线连接在一起的多粒珠子,该连接件包括:一细长的内腔,其横截面大于珠式链的一珠子的横截面,该内腔适于容纳至少两粒珠子;一外壳,其横截面大于内腔的横截面,该外壳用弹性材料制成; 从外壳形成至内腔的一中间开口,该中间开口适于将至少一粒珠子接纳到内腔中;从内腔形成至连接件的一第一纵向端部的一第一孔形开口,该孔形开口的横截面大于系线的直径;形成在第一孔形开口之上的一第一沟形开口,用来将一系线接纳到该孔 形开口中,该第一沟形开口延伸至中间开口;从内腔形成至连接件的一第二纵向端部的一第二孔形开口,该孔形开口的横截面大于系线的直径;以及形成在第二孔形开口之上的一第二沟形开口,用来将一系线接纳到该孔形开口中,该第二沟形开口延伸至中 间开口,从而,第一沟形开口和第二沟形开口响应对珠式链所施加的、指向连接件的一端部的纵向力而张开,两沟形开口的张开使一粒珠子能在该纵向力超过一临界值时从内壳被释放出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J陶布纳三世JP陶布纳
申请(专利权)人:珠链制造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