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挡装置和具有该阻挡装置的牵引轮套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1948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用于阻挡缠绕在牵引轮上的松套管的轴向偏移,所述阻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至少一旋转底座,其活动组设于所述底板上;每个所述旋转底座上设有至少一个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呈棒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牵引轮套塑装置,包括上述的阻挡装置,以及牵引轮、缠绕于所述牵引轮上的松套管;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牵引轮的侧面;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松套管的出线位置以阻挡所述松套管的轴向偏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棒状的阻挡件代替常规的不锈钢片状的挡板,将面摩擦改进为线摩擦,减少了松套管相对于阻挡装置的摩擦接触面积,相对延长阻挡装置的使用时间,改善松套管的外观质量。

A blocking device and a pulley sheath plastic device with the blo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挡装置和具有该阻挡装置的牵引轮套塑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缆制造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挡装置和具有该阻挡装置的牵引轮套塑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光缆二次套塑过程中,松套管进入牵引轮上缠绕,松套管跟随牵引轮旋转,最终会脱离水牵引,沿生产方向行进,在这一过程中松套管容易在水牵引上发生轴向偏移。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方式为使用普通不锈钢片状的挡板固定在牵引轮旁边来阻挡松套管的轴向偏移。由于,高速运动的松套管会与不锈钢片状挡板发生摩擦,并且松套管生产线速度高,其材料较硬,也容易会导致不锈钢片状挡板产生磨损,形成凹槽,进而导致松套管受损,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挡装置和具有该阻挡装置的牵引轮套塑装置,其采用棒状的阻挡件代替常规的不锈钢片状的挡板,将面摩擦改进为线摩擦,减少了松套管相对于阻挡装置的摩擦接触面积,相对延长阻挡装置的使用时间,改善松套管的外观质量。为达到以上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用于阻挡缠绕在牵引轮上的松套管的轴向偏移,所述阻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至少一旋转底座,其活动组设于所述底板上;每个所述旋转底座上设有至少一个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呈棒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阻挡装置包括两个旋转底座,两个所述旋转底座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的两侧。在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旋转底座,在周向方向上的更大范围内阻挡缠绕在牵引轮上的松套管的轴向偏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所述旋转底座上设有两个阻挡件,两个所述阻挡件对称分布在所述旋转底座上。两个所述阻挡件安装在一个平面上,沿周向排布,以更好地阻挡缠绕在牵引轮上的松套管的轴向偏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阻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旋转底座数量相同的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设于一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底板之间;其中,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固定部,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活动部,其与所述旋转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支架可将所述旋转底座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放置在恰当的位置,并且,也避免了直接与底板相连,降低底板的加工难度,提高经济效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活动部为圆柱体,所述旋转底座中设有与所述圆柱体配合的孔;所述旋转底座通过所述孔套设于所述圆柱体上。所述旋转底座可通过其内的所述孔在所述活动部的外周上旋转来带动所述阻挡件的运动,以调节阻挡件与所述牵引轮之间的距离,避免松套管挤入阻挡件与牵引轮之间,并且结构简单。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阻挡装置还包括:锁紧螺母,其与所述旋转底座螺纹连接,可抵持在所述活动部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调节支架还包括:凸起,其设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之间。所述凸起用于限制所述旋转底座在所述活动部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阻挡件穿设于所述旋转底座上;所述阻挡装置还包括:紧固螺母,其与所述旋转底座螺纹连接,可抵持在所述阻挡件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阻挡件为钨钢棒,增加阻挡件的耐磨性,降低松套管被阻挡件的磨损程度。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牵引轮套塑装置,包括上述的阻挡装置,以及牵引轮、缠绕于所述牵引轮上的松套管;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牵引轮的侧面;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松套管的出线位置以阻挡所述松套管的轴向偏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棒状的阻挡件代替常规的不锈钢片状的挡板,将面摩擦改进为线摩擦,减少了松套管相对于阻挡装置的摩擦接触面积,相对延长阻挡装置的使用时间,改善松套管的外观质量,优选地采用钨钢棒,增加阻挡件的耐磨性;其次,利用旋转支座的可调性,调整阻挡件与牵引轮之间的间隙,避免松套管挤入阻挡件与牵引轮之间;将阻挡件在牵引轮的径向排列,阻挡松套管的轴向偏移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阻挡装置的应用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阻挡装置的应用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阻挡装置(拆除阻挡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阻挡件的左视图;图中:1-底板,2-旋转底座,21-锁紧件,22-紧固螺母,23-第一孔,3-阻挡件,4-牵引轮,5-松套管,6-调节支架,61-固定部,62-活动部,63-凸起,64-第二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附图均为示例性的表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用于阻挡缠绕在牵引轮4上的松套管5的轴向偏移,所述阻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一底板1、两旋转底座2和四个阻挡件3;两个所述旋转底座2均活动组设于所述底板1上,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两个所述阻挡件3通过所述旋转底座上的第一孔23穿设于所述旋转底座2上,并对称分布在所述旋转底座2上,所述阻挡件3呈棒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采用棒状的阻挡件代替常规的不锈钢片状的挡板,将面摩擦改进为线摩擦,减少了松套管相对于阻挡装置的摩擦接触面积,相对延长阻挡装置的使用时间,改善松套管的外观质量。达到上述目的,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形,所述阻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一底板1、一个旋转底座2和两个阻挡件3;所述旋转底座2活动组设于所述底板1上;两个所述阻挡件3通过所述旋转底座上的第一孔23穿设于所述旋转底座2上,并对称分布在所述旋转底座2上,所述阻挡件3呈棒状。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再一种变形,所述阻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一底板1、两个旋转底座2和两个阻挡件3;两个所述阻挡件3通过所述旋转底座上的第一孔23穿设于所述旋转底座2上,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每个所述旋转底座2上设有一个阻挡件3,所述阻挡件3呈棒状。通过上述的多种实施方式的实践,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案是最优的,在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旋转底座,在周向方向上的更大范围内阻挡缠绕在牵引轮上的松套管的轴向偏移;且四个所述阻挡件安装在一个平面上,沿周向排布,以更好地阻挡缠绕在牵引轮上的松套管的轴向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用于阻挡缠绕在牵引轮(4)上的松套管(5)的轴向偏移,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1);至少一旋转底座(2),其活动组设于所述底板(1)上;每个所述旋转底座(2)上设有至少一个阻挡件(3),所述阻挡件(3)呈棒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用于阻挡缠绕在牵引轮(4)上的松套管(5)的轴向偏移,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1);至少一旋转底座(2),其活动组设于所述底板(1)上;每个所述旋转底座(2)上设有至少一个阻挡件(3),所述阻挡件(3)呈棒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包括两个旋转底座(2),两个所述旋转底座(2)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旋转底座(2)上设有两个阻挡件(3),两个所述阻挡件(3)对称分布在所述旋转底座(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旋转底座(2)数量相同的调节支架(6),所述调节支架(6)设于一所述旋转底座(2)和所述底板(1)之间;其中,所述调节支架(6)包括:固定部(61),其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活动部(62),其与所述旋转底座(2)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牵引轮套塑的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茂林张强陈寿青吴飞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