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海林专利>正文

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82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深层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腔体内设置有腔体通道,腔体上部固定设有上封盖,腔体下部固定设有下封盖,腔体内设置有活塞,取样杆穿过下封盖并且取样杆上部贯穿活塞并与活塞相固定连接,取样杆一端为密封状另一端为开口状,取样杆内开设有气体通道;所述活塞为圆柱状,活塞内中部开设有活塞内腔,活塞内腔内壁开设有活塞内螺纹部;所述气体通道包括取样气体入口孔和取样气体输入通道,取样气体入口孔为圆孔状并均匀贯通设置于取样杆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灵活简单、效率高,它将铁锤、钢钎、探杆三种工具合三为一。

Gas Leakage Detecting Rod for Self-impinging Buried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
本技术涉及深层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多行业铺设埋地管道时,为了减少地表设施的损失和铺设速度的提升,多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机施工埋地管线,一般埋深为2米至十几米深。埋地管线气体一旦泄漏,由于比重小于空气气体泄漏的漏斗效应,可形成短至几十米,长至上百米的泄漏带,此时需要用电锤在管线上方或附近密集打孔后,用吸真空设备抽吸泄漏比重小于空气气体在使用气体检测仪根据浓度高低确定漏气位置,而目前使用的手持电锤钻头长度多为500——900MM,如管线埋深超过2米,气体一旦泄漏,由于比重小于空气气体泄漏的漏斗效应,可形成短至几十米,长至上百米的泄漏带,在泄漏带内气体由于扩散效应浓度基本无差别,需在泄漏带范围内开挖管线来查找确定漏气位置。基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并且进行了非有限次数的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发现泄漏的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的自带冲击功能的探测杆,解决了原钢钎或电锤打孔不能仅取底部的样气,而造成的窜气干扰,使得到处盲目挖深坑或长距离开挖的大型作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包括上封盖、腔体、活塞、取样杆和下封盖,腔体内设置有腔体通道,腔体上部固定设有上封盖,腔体下部固定设有下封盖,腔体内设置有活塞,取样杆穿过下封盖并且取样杆上部贯穿活塞并与活塞相固定连接,取样杆一端为密封状另一端为开口状,取样杆内开设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出口与上封盖开口相对应设置;所述活塞为圆柱状,活塞内中部开设有活塞内腔,活塞内腔内壁开设有活塞内螺纹部;所述气体通道包括取样气体入口孔和取样气体输入通道,取样气体入口孔为圆孔状并均匀贯通设置于取样杆侧壁上。所述取样杆上部外壁设有取样杆螺纹部,取样杆螺纹部长度为90-110mm,活塞内螺纹部与取样杆螺纹部匹配设置,取样杆上端面突出活塞上端面。所述取样杆长度为1800-2100mm,相邻取样气体入口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取样气体入口孔直径为5mm。所述腔体上部内壁设置有上腔体螺纹部,腔体下部内壁设置有下腔体螺纹部。所述上封盖包括上盖体管、上六角螺母部、上盖挡边部和上盖外螺纹部,上盖体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管状,上盖体管外壁中部一体固定有上盖挡边部,上盖挡边部环绕上盖体管一周,上盖体管一端固定设有上盖外螺纹部,上盖外螺纹部与上腔体螺纹部匹配设置,上盖体管另一端固定一体设有上六角螺母部。所述下封盖包括下盖体管、下六角螺母部、下盖挡边部和下盖外螺纹部,下盖体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管状,取样杆匹配穿过下封盖,下盖体管外壁中部一体固定有下盖挡边部,下盖挡边部环绕下盖体管一周,下盖体管一端固定设有下盖外螺纹部,下盖外螺纹部与下腔体螺纹部匹配设置,下盖体管另一端固定一体设有下六角螺母部。所述腔体外壁固定有绝缘套。与现有技术相比,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灵活简单、效率高等特点,它将铁锤、钢钎、探杆三种工具合三为一,本技术应用于输送比空气轻且埋深较大的管道气体泄漏点精确定位,在埋地管线上方可垂直探测到埋地管线的附近,用仪器从探测杆顶端中间吸取来自采样杆底部吸入的样本,排除因泄漏扩散存留在管线上方泥土中的气体干扰,检测埋地管线附近泄漏气体的浓度,从而轻松找到埋地管线气体泄漏位置的装置;该装置能替代机械或人工大面积深处开挖或抽吸干扰气体来查找漏点,精确找到十几米以内的地埋管线输送气体泄漏点;同时可几何级地降低查找地埋管线气体泄漏人员的劳动强度,最大程度保护地埋管线地表的各种附着物,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减少开挖资金投入等特点;可根据管线埋深随时更换取样杆长短,直达管道泄漏附近,排除泄漏气体扩散的干扰,泄漏点定位准确;如果为多层布管,可以采取打入不同深度取样,能够精确探测出不同深度的管道气体泄漏;深层地埋管线气体泄漏点定位,位置准、速度快、效率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腔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活塞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取样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上封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B结构示意图。图8是上封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下封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C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下封盖立体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上封盖1、上盖体管10、上六角螺母部11、上盖挡边部12、上盖外螺纹部13、绝缘套2、腔体3、腔体通道31、活塞4、活塞内腔41、活塞内螺纹部411、取样杆5、气体通道51、取样气体入口孔511、取样气体输入通道512、取样杆螺纹部52、下封盖6、下盖体管60、下六角螺母部61、下盖挡边部62、下盖外螺纹部6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11所示的一种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包括上封盖1、腔体3、活塞4、取样杆5和下封盖6,腔体3内设置有腔体通道31,腔体3上部固定设有上封盖1,腔体3下部固定设有下封盖6,腔体3内设置有活塞4,取样杆5穿过下封盖6并且取样杆5上部贯穿活塞4并与活塞4相固定连接,取样杆5一端为密封状另一端为开口状,取样杆5内开设有气体通道51,气体通道51出口与上封盖1开口相对应设置,具体的在取样时取样杆5上端面可以与上封盖1端面相抵近,气体通道51包括取样气体入口孔511和取样气体输入通道512,取样气体入口孔511为圆孔状并均匀贯通设置于取样杆5侧壁上,在取样杆5的同一个截面处取样气体入口孔511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取样杆5上部外壁设有取样杆螺纹部52,取样杆螺纹部52长度为90-110mm,优选的为100mm,活塞内螺纹部411与取样杆螺纹部52匹配设置,取样杆(5)上端面突出活塞(4)上端面,取样杆5下部设置为杆锥形尖头,取样杆5长度为1800-2100mm,优选的取样杆5长度为2000mm,取样杆直径为16mm,相邻取样气体入口孔511之间的距离为50mm,取样气体入口孔511直径为5mm,腔体3上部内壁设置有上腔体螺纹部32,腔体3下部内壁设置有下腔体螺纹部33,上封盖1包括上盖体管10、上六角螺母部11、上盖挡边部12和上盖外螺纹部13,上盖体管1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管状,上盖体管10外壁中部一体固定有上盖挡边部12,上盖挡边部12环绕上盖体管10一周,上盖体管10一端固定设有上盖外螺纹部13,上盖外螺纹部13与上腔体螺纹部32匹配设置,上盖体管10另一端固定一体设有上六角螺母部11,下封盖6包括下盖体管60、下六角螺母部61、下盖挡边部62和下盖外螺纹部63,下盖体管6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管状,取样杆5匹配穿过下封盖6,下盖体管60外壁中部一体固定有下盖挡边部62,下盖挡边部62环绕下盖体管60一周,下盖体管60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封盖(1)、腔体(3)、活塞(4)、取样杆(5)和下封盖(6),腔体(3)内设置有腔体通道(31),腔体(3)上部固定设有上封盖(1),腔体(3)下部固定设有下封盖(6),腔体(3)内设置有活塞(4),取样杆(5)穿过下封盖(6)并且取样杆(5)上部贯穿活塞(4)并与活塞(4)相固定连接,取样杆(5)一端为密封状另一端为开口状,取样杆(5)内开设有气体通道(51),气体通道(51)出口与上封盖(1)开口相对应设置;所述活塞(4)为圆柱状,活塞(4)内中部开设有活塞内腔(41),活塞内腔(41)内壁开设有活塞内螺纹部(411);所述气体通道(51)包括取样气体入口孔(511)和取样气体输入通道(512),取样气体入口孔(511)为圆孔状并均匀贯通设置于取样杆(5)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封盖(1)、腔体(3)、活塞(4)、取样杆(5)和下封盖(6),腔体(3)内设置有腔体通道(31),腔体(3)上部固定设有上封盖(1),腔体(3)下部固定设有下封盖(6),腔体(3)内设置有活塞(4),取样杆(5)穿过下封盖(6)并且取样杆(5)上部贯穿活塞(4)并与活塞(4)相固定连接,取样杆(5)一端为密封状另一端为开口状,取样杆(5)内开设有气体通道(51),气体通道(51)出口与上封盖(1)开口相对应设置;所述活塞(4)为圆柱状,活塞(4)内中部开设有活塞内腔(41),活塞内腔(41)内壁开设有活塞内螺纹部(411);所述气体通道(51)包括取样气体入口孔(511)和取样气体输入通道(512),取样气体入口孔(511)为圆孔状并均匀贯通设置于取样杆(5)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杆(5)上部外壁设有取样杆螺纹部(52),取样杆螺纹部(52)长度为90-110mm,活塞内螺纹部(411)与取样杆螺纹部(52)匹配设置,取样杆(5)上端面突出活塞(4)上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冲击埋地管道气体泄漏探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杆(5)长度为1800-2100mm,相邻取样气体入口孔(511)之间的距离为50mm,取样气体入口孔(511)直径为5mm。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林付红英
申请(专利权)人:崔海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