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其包括一从动体固定在一轮毂的一端,以及一驱动体转动地套置在该从动体的外侧,在该从动体的外侧环围设有多个等间隔的凹槽,凹槽内分别容置一滚柱以及一弹簧,该弹簧将滚柱往凹槽的深度比较浅的方向顶迫,使得该驱动体可以相对于该从动体往某一方向自由转动,而且可以驱动该从动体往另外一个方向转动而带动整个车轮毂转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为一种可以很平顺地做单向驱动而不会产生噪音的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单向车轮毂的结构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自行车之中,其中一种目前所被广泛地使用的单向车轮毂的结构请参看图6所示,其主要包括一从动体53固定在轮毂51的一端,一个驱动体50可以转动地设置在该从动体53外面,在该驱动体50里面的内侧环围设有多个棘齿52,以及一对掣爪54架设在该驱动体外侧,并且被弹性元件推压去啮住驱动体的棘齿52,使得该驱动体只可以相对于该从动体往某一个方向转动而形成单向驱动。然而,该掣爪54和棘齿52之间在做相对滑动的时候,其彼此之间会产生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机械式摩擦弹跳的噪音,此种噪音在骑一般的自行车时即可以感觉到。此外,在该掣爪54确实啮住棘齿52之前,该掣爪会相对于棘齿产生滑动,其最大可能滑动一个齿距的长度,使得自行车骑车人踩动时有可能产生空踩的情形而无法立即驱动自行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使从动体与驱动体之间呈现平顺的滑动动作,彼此之间不会产生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机械式摩擦弹跳的噪音。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包含有一轮毂,一个从动体固定在该轮毂的一端,以及一驱动体转动地套置在该从动体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从动体外侧环围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等间隔的凹槽,凹槽内分别容置一滚柱以及一弹簧,其中该凹槽具有一第一深度以及一第二深度,该第一深度比该第二深度略深一点,而该滚柱的直径介于该第一深度和第二深度之间,该弹簧将该滚柱往各该凹槽的深度较浅的方向顶迫。使得当该驱动体相对于该从动体往某一个方向转动而使得滚柱往该较深的方向移动的时候,该驱动体可以相对于该从动体自由地转动,当该驱动体相对于该从动体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而使得该滚柱往该较浅的方向移动的时候,该驱动体可以驱使该从动体同时往该相反的方向转动而可以驱动该从动体。所述的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其中各个凹槽可呈对称状,其中间部位深度较深,其两端则深度较浅,使得滚柱设置在凹槽的不同末端位置时可以变换该驱动体的相对于从动体的作用方向。所述的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其中各个凹槽也可呈倾斜状,其一端深度较深,其另外一端则深度较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从动体和驱动体之间只有很平顺的相对滑移动作而没有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机械式摩擦弹跳的情形。(2)其没有噪音出现。(3)其结构简单,零组件相当少,使其制造和组装均可以相当方便快速。(4)动作的时候,驱动体和从动体之间可以做立即的驱动动作而不会有滑动的现象。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实用的目的,以下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图2的沿剖面线3-3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图6为一种习用的飞轮及车轮毂驱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的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请配合参阅图1到图4所示,主要包括一从动体11固定至车轮毂的轮毂10的一端,在从动体11的一端外侧环围等间隔地分设有多数个凹槽12,以供容置一些滚柱14,一驱动体15可以转动地架设在该从动体11的外侧,并且可以触接到以及“啮住”该等滚柱14,以及每个凹槽12里面各容置一弹簧16,以便将该滚柱14往凹槽的一端顶迫。车轮毂的变速齿轮固设在该驱动体15的外侧,显示于图2。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驱动体15的内缘面呈圆形截面,而凹槽12的远离驱动体的一面设成平直的状态,所以各个凹槽12的中间部位的深度A会比其两端的深度B略深一点,而滚柱14的直径则设计成恰好比深度B大而比深度A小,使得当驱动体15相对于从动体11做逆时针的方向转动的时候,该滚柱14会有一种跑向凹槽的深度比较浅的末端部位,因此使得该驱动体15可以“啮住”从动体11而可以驱动该从动体11以及整个车轮毂做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当驱动体15相对于从动体11做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时候,该滚柱14和从动体11以及驱动体15之间呈很平顺的滑动动作,所以其彼此之间不会产生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机械式摩擦弹跳的噪音,其因此而可以达到无噪音的飞轮及驱动动作。另外必须注意的是,该凹槽12最好设置成如图4所示的对称形状,使得当该弹簧16置入到凹槽的另一端而将该滚柱14往凹槽的另外一端驱迫的时候,驱动体15可以单向地驱使从动体11往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在组装的时候,该从动体的共用性相当高,其不管设置在车轮轴的任何一端,其只要将弹簧16和滚柱14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正确即可组装,或是对调彼此的位置即可,不必另外制造不同方向的从动体。另外,请参看图5所示,该凹槽12也可设计成倾斜状,使得其一端的深度较另外一端为深,该弹簧则将该滚柱往深度较浅的一端驱迫,使得该驱动体亦可以单向地驱使该从动体转动。权利要求1.一种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包含有一轮毂,一个从动体固定在该轮毂的一端,以及一驱动体转动地套置在该从动体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从动体外侧环围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等间隔的凹槽,凹槽内分别容置一滚柱以及一弹簧,其中该凹槽具有一第一深度以及一第二深度,该第一深度比该第二深度略深一点,而该滚柱的直径介于该第一深度和第二深度之间,该弹簧将该滚柱往各该凹槽的深度较浅的方向顶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凹槽呈对称状,其中间部位深度较深其两端则深度较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凹槽呈倾斜状,其一端深度较深,其另外一端则深度较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其包括一从动体固定在一轮毂的一端,以及一驱动体转动地套置在该从动体的外侧,在该从动体的外侧环围设有多个等间隔的凹槽,凹槽内分别容置一滚柱以及一弹簧,该弹簧将滚柱往凹槽的深度比较浅的方向顶迫,使得该驱动体可以相对于该从动体往某一方向自由转动,而且可以驱动该从动体往另外一个方向转动而带动整个车轮毂转动。文档编号F16F15/30GK2220560SQ9421283公开日1996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吴升苍, 简敬修 申请人:吴升苍, 简敬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轮及车轮毂驱动装置,包含有一轮毂,一个从动体固定在该轮毂的一端,以及一驱动体转动地套置在该从动体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从动体外侧环围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等间隔的凹槽,凹槽内分别容置一滚柱以及一弹簧,其中该凹槽具有一第一深度以及一第二 深度,该第一深度比该第二深度略深一点,而该滚柱的直径介于该第一深度和第二深度之间,该弹簧将该滚柱往各该凹槽的深度较浅的方向顶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升苍,简敬修,
申请(专利权)人:吴升苍,简敬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