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158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过首卡样线型做首垂线,过尾卡样线型做尾垂线;S2:在首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首卡样线型所对应的首卡样杆,以尾卡样线型与尾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尾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尾卡样线型所对应的尾卡样杆;S3:连接首准线点和尾准线点并生成连接线段,同时延长首卡样杆和尾卡样杆并相交于点O;S4:按照首卡样线型和尾卡样线型之间剩余卡样线型的个数将连接线段等分、并创建数量相等的等分点;S5:创建剩余卡样线型所对应的卡样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准线点求取方法给出了专门针对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式,使得非平行线型的求取过程更加合理。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Quasi-Line Points of Card Samples with Non-Parallel L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
技术介绍
船舶中具有很多弯曲板件,为了保证这些弯曲板件的加工精度,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卡样定型的方式进行加工,一个弯曲板件通过需要设计多个卡样,卡样上具有与弯曲板件对应部位的曲度相适配的卡样线型,使用时通过将这些卡样布置在对应的肋位线上,这些卡样上的卡样线型即可拼凑成弯曲板件的大致轮廓,从而实现对板件弯曲精度的定位,目前各卡样的加工需要参考设计的卡样图样,卡样图样中的重要一步是确定准线点。目前准线点的确定主要是在中间位置的卡样线型处做近似垂线,如图1和图2所示,垂线即相当于卡样杆3,然后在垂线上的某一高度选取一点作为全部卡样线型1的准线点4,这种准线点4的确定方式方法单一,并且受板件线型的影响,卡样杆3会和不同的卡样线型1形成过大或过小的夹角,且各卡样杆3的高度差异大,不方便加工卡样的制作,同时影响卡样的加工、使用、存放、运输等,此外实际情况中,同一弯曲板件的各卡样线型1是存在长短和疏密不一的问题的,而针对不同种类的卡样线型1并没有针对性的准线点4求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准线点的求取方法单一、且没有专门针对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过首卡样线型的中间位置做首垂线,过尾卡样线型的中间位置做尾垂线;S2:以首卡样线型与首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首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首卡样线型所对应的首卡样杆,以尾卡样线型与尾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尾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尾卡样线型所对应的尾卡样杆,首卡样杆的尾点即为首准线点,尾卡样杆的尾点即为尾准线点;S3:连接首准线点和尾准线点并生成连接线段,同时延长首卡样杆和尾卡样杆并相交于点O;S4:按照首卡样线型和尾卡样线型之间剩余卡样线型的个数将连接线段等分、并创建数量相等的等分点;S5:过各等分点与点O的连线并分别向对应的卡样线型延长相交、以创建剩余卡样线型所对应的卡样杆。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给出了专门针对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式,使得非平行线型的求取过程更加合理,操作更加方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非平行线型准线点的求取方法针对每一条卡样线型均一一对应的设置有准线点,这样准线点的布置方式比较合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各卡样线型采用统一的准线点时、容易出现外侧的卡样杆与对应的卡样准线之间出现夹角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也避免了各卡样线型所对应的卡样杆长度差异过大的问题,提高了加工卡样的通用性,降低了加工的成本。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首卡样杆和尾卡样杆的长度相同。其有益效果是:进一步缩减了各卡样杆长度的差异性。进一步地,首卡样杆和尾卡样杆的长度介于450mm~550mm。其有益效果是:使得卡样杆的长度处于合理的范围。进一步地,所述首垂线和尾垂线均位于对应卡样线型的内侧。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各等分点的创建采用量取或几何作图的方式进行求取。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准线点求取方法示意图一;图2是现有技术中准线点求取方法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的实施例1的求取方法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卡样线型,11-首卡样线型,12-尾卡样线型,2-板缝,3-卡样杆,31-首卡样杆,32-尾卡样杆,4-准线点,41-首准线点,42-尾准线点,5-连接线段。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的实施例1:如图3所示,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过首卡样线型11的中间位置做首垂线,过尾卡样线型12的中间位置做尾垂线;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共有四条卡样线型,分别为曲线L1、曲线L2、曲线L3以及曲线L4,四条卡样线型的长度不等且一侧较为密实、另一侧较为疏散,本实施例中曲线L1、曲线L2、曲线L3以及曲线L4按照次数逐渐变短,其中曲线L1最长,曲线L4最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曲线L1即为首卡样线型11,曲线L4即为尾卡样线型12。四条卡样线型均可以视为曲面板材在对应肋位线处的截面线型。本实施例中四条卡样线型的两侧均绘制有板缝2,本实施例中板缝2可以视为四条卡样线型的边缘线。绘制首垂线时,首先在曲线L1的中间位置选取一点,然后以选取的点为垂足点向曲线L1的内侧做垂线,做出的垂线即为首垂线;相似的,绘制尾垂线时,首先在曲线L4的中间位置选取一点,然后以选取的点位为垂足点向曲线L4的内侧做垂线,做出的垂线即为尾垂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绘制的首垂线和尾垂线彼此不相互平行。S2:以首卡样线型11与首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首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首卡样线型11所对应的首卡样杆31,以尾卡样线型12与尾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尾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尾卡样线型12所对应的尾卡样杆32,首卡样杆31的尾点即为首准线点41,尾卡样杆32的尾点即为尾准线点42;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首卡样线型11与首垂线的交点即为点a1,本实施例中设定长度为500mm,创建时,以点a1为起点在首垂线上截取500mm的长度,截取后即生成点a,截取的线段a1a即为首卡样杆31,而点a1即为首卡样杆31的起点,点a即为首卡样杆31的尾点,a点也为首卡样线型11所对应的首准线点41。相似的,本实施例中尾卡样线型12与尾垂线的交点即为点d1,然后以点d1为起点在尾垂线上截取500mm的长度,截取后即生成点d,截取的线段d1d即为尾卡样杆32,而点d1即为尾卡样杆32的起点,点d即为尾卡样杆32的尾点,点d也即为尾卡样线型12所对应的为准线点。S3:连接首准线点41和尾准线点42并生成连接线段5,同时延长首卡样杆31和尾卡样杆32并相交于点O;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点a和点d即可创建连接线段5,在创建连接线段5的同时可以延长首卡样杆31和尾卡样杆32并相交于点O,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创建连接线段5的过程和创建点O的过程并没有步骤上的前后顺序,本实施例也不对这两个创建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限定。S4:按照首卡样线型11和尾卡样线型12之间剩余卡样线型的个数将连接线段5等分、并创建数量相等的等分点;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等分点的创建可以采用量取的方式,即首先利用绘图软件中的指令量取一下连接线段5的总长度,然后计算出三分之一的长度,在分别以点a和点d为端点、以三分之一的长度为定长在连接线段5上量取点b和点c。此外,等分点的创建也可以采用几何绘图的方式,即首先以点a为端点绘制一条射线,然后从选取的端点处沿着射线依次截取等长的三段并创建三个分隔点,将最远处的分隔点与点d相连创建第一条平行线,然后分别过另外两个分隔点并平行于第一平行线创建第二条平行线和第三条平行线,第二条平行线与连接线段5的交点即为点b,第三条平行线与连接线段5的交点即为点c。S5:过各等分点与点O的连线并分别向对应的卡样线型延长相交、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过首卡样线型(11)的中间位置做首垂线,过尾卡样线型(12)的中间位置做尾垂线;S2:以首卡样线型(11)与首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首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首卡样线型(11)所对应的首卡样杆(31),以尾卡样线型(12)与尾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尾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尾卡样线型(12)所对应的尾卡样杆(32),首卡样杆(31)的尾点即为首准线点(41),尾卡样杆(32)的尾点即为尾准线点(42);S3:连接首准线点(41)和尾准线点(42)并生成连接线段(5),同时延长首卡样杆(31)和尾卡样杆(32)并相交于点O;S4:按照首卡样线型(11)和尾卡样线型(12)之间剩余卡样线型的个数将连接线段(5)等分、并创建数量相等的等分点;S5:过各等分点与点O的连线并分别向对应的卡样线型延长相交、以创建剩余卡样线型所对应的卡样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平行线型的卡样准线点求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过首卡样线型(11)的中间位置做首垂线,过尾卡样线型(12)的中间位置做尾垂线;S2:以首卡样线型(11)与首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首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首卡样线型(11)所对应的首卡样杆(31),以尾卡样线型(12)与尾垂线的交点为起点在尾垂线上截取设定长度、以创建尾卡样线型(12)所对应的尾卡样杆(32),首卡样杆(31)的尾点即为首准线点(41),尾卡样杆(32)的尾点即为尾准线点(42);S3:连接首准线点(41)和尾准线点(42)并生成连接线段(5),同时延长首卡样杆(31)和尾卡样杆(32)并相交于点O;S4:按照首卡样线型(11)和尾卡样线型(12)之间剩余卡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锋杨秀峰郭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