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112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用于通入原煤泥水的一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与加药系统相连,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置有迷宫格挡,所述一级沉淀池的污水经溢流后进入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经提升泵进入纤维球过滤器,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的进水口通过单向阀门相连,所述清水池的出水通过清水泵后回用;所述清水池还与反洗泵相连,所述反洗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进水口相连,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出水口与所述一级沉淀池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现有处理装置,降低投资成本,运行平稳、高效。

Retrofitting Equipment for Treatment of Coal-containing Wastewater from Coal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属于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的输煤含煤废水处理装置,是将输煤系统栈桥和煤场冲洗出来的含煤废水利用提升泵输送到一级沉煤池,经过一、二、三级沉淀池逐级自然沉降后通过提升泵将废水送入旋混反应器和高效澄清器,同时加药系统在旋混反应器的入口母管上接入,让药和废水均匀混合反应。高效澄清器出水后进入中间水池经过二次提升进入纤维球过滤器,通过纤维球过滤后最后达到回用水的标准。含煤废水经过加药系统进入旋混反应器充分混合后,在高效澄清器里进行直流混凝、微絮凝、双向旋流分离、重力沉降、污泥致密层过滤、动态过滤、和污泥压缩沉淀作用,废水经过混凝絮凝反应、旋流分离、重力沉降、过滤、吸附、污泥浓缩,在高效澄清器内短时间完成水的多级净化。高效澄清器出水后进入中间水池经过二次提升进入纤维球过滤器,通过纤维球过滤后最后达到回用水的标准。每运行一段时间后虽然对高效澄清器和纤维球过滤器进行多次反洗,高效澄清器致密过滤层和纤维球过滤器内的纤维球仍然容易板结失效,造成出水水质较黑达不到回用水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化现有处理装置,降低投资成本,运行平稳、高效的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包括用于通入原煤泥水的一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与加药系统相连,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置有迷宫格挡,所述一级沉淀池的污水经溢流后进入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经提升泵进入纤维球过滤器,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的进水口通过单向阀门相连,所述清水池的出水通过清水泵后回用;所述清水池还与反洗泵相连,所述反洗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进水口相连,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出水口与所述一级沉淀池相连。所述加药系统内设置有混凝剂加药口和/或絮凝剂加药口。所述混凝剂包括PAC,所述絮凝剂包括PAM。PAC:聚合氯化铝,工作原理:PAC是常用的无机盐混凝剂,是聚合氯化铝,PAC的作用是通过它或者它的水解产物的压缩双电层、电性中和、卷带网捕以及吸附桥连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完成的。PAM:聚丙烯酰胺,PAM的现在主要有3种,阴离子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PAM用于絮凝时,与被絮凝物种类表面性质,特别是动电位,粘度,浊度及悬浮液的PH值有关,颗粒表面的动电位,是颗粒阻聚的原因,加入表面电荷相反的PAM,能快速使动电位降低而凝聚。PAM的特性如下:1)絮凝性:PAM能使悬浮物质通过电中和,架桥吸附作用,起絮凝作用。2)粘合性:能通过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作用,起粘合作用。3)降阻性:PAM能有效地降低流体的摩擦阻力,水中加入微量PAM就能降阻50-80%。4)增稠性:PAM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均有增稠作用,当PH值在10以上PAM易水解,呈半网状结构时,增稠将更明显。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置有自动混合单元。所述自动混合单元包括所述加药系统的加药点滴在所述原煤泥水的落水点处自动混合。所述迷宫格挡为至少一道与水流方向相垂直的挡墙,所述挡墙的左端/右端与所述一级沉淀池的左侧壁/右侧壁相连,所述挡墙的右端/左端与所述一级沉淀池的右侧壁/左侧壁之间形成出水通道。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包括用于通入原煤泥水的一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与加药系统相连,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置有迷宫格挡,所述一级沉淀池的污水经溢流后进入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与三级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三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清水泵后回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将加药系统整体往前延伸至一级沉淀池,药通过与提升泵输送过来的原煤泥水在一级沉淀池进行充分混合,用药量较以往运行模式降低了50%左右,降低了运行维护费用。本技术的用药量能够降低50%的原因是:现有加药系统是将PAC和PAM药剂加至旋混反应器的入口,而原煤泥水提升泵将原煤泥水输送至旋混反应器入口处的流量有100吨/小时,介质压力在0.5MPa左右,药剂与原煤泥水混合后是带压的,所以在旋混反应器和高效澄清器里的滞留时间很短,原煤泥水中的杂质悬浮物还未完全絮凝就已送至中间水池,还未絮凝的原煤泥水在中间水池又再次经过中间水泵(100吨/小时,介质压力在0.5MPa)扰动后又瞬间被输送至纤维球过滤器过滤后排出,整个系统原煤泥水在加药后一直就处在高速流动过程中,絮凝效果较差。而本技术将加药系统整体往前延伸至一级沉淀池,药延伸滴在提升泵输送过来的原煤泥水在一级沉淀池的落水点处进行自动充分混合,混合物在一级沉淀池(8米宽,20米长,中间有一道迷宫格挡)的第一道迷宫格挡前池内流速就迅速降下来,然后再慢慢向迷宫格挡的后池扩散,此时药剂与原煤泥水有充分的时间在迷宫格挡的前池内进行絮凝沉降,绝大部分原煤泥水都是在一级沉淀池内就完成了絮凝沉淀过程,所以在同样流量下,本技术的加药量要比改造前降低了50%左右。经本技术系统改造后,原煤泥水整个絮凝沉降过程基本上都是在一级沉淀池内就完成,从二级沉淀池出口处排出的水质就比较干净,大大减轻了纤维球过滤器的负荷,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了检修时间和检修费用。2.含煤废水在一级沉淀池进行絮凝沉降,经过一级沉淀池内的迷宫格挡溢流至二、三级沉淀池,简化了整个处理系统,系统运行平稳、高效,现有装置中的旋混反应器、高效澄清器、中间水池、中间水泵、纤维球过滤器、反洗泵等主要系统设备都可以省去,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成本和人工维护成本,大大地降低了设备运行工况,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了检修时间和检修费用。3.环保效益:未改造前系统因制出水质不合格,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造成含煤废水无组织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通过改造后含煤废水实现100%回收循环使用,节约大量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量,每年能节约大约30万吨水并减少污染排放量。4经济效益:未改造前系统因制出水质不合格,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造成含煤废水无组织排放,一方面污染环境,另一方面造成原煤流失。改造后一级沉淀池中沉降下来的煤泥定期使用挖掘机挖出晾晒,煤泥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每年节约燃料成本约36万元。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输煤含煤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中迷宫格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晰的描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图4所示,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包括用于通入原煤泥水的一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与加药系统相连,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置有迷宫格挡1,所述一级沉淀池的污水经溢流后进入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经提升泵进入纤维球过滤器,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的进水口通过单向阀门相连,所述清水池的出水通过清水泵后回用;所述清水池还与反洗泵相连,所述反洗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进水口相连,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出水口与所述一级沉淀池相连。所述加药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通入原煤泥水的一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与加药系统相连,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置有迷宫格挡,所述一级沉淀池的污水经溢流后进入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经提升泵进入纤维球过滤器,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的进水口通过单向阀门相连,所述清水池的出水通过清水泵后回用;所述清水池还与反洗泵相连,所述反洗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进水口相连,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出水口与所述一级沉淀池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通入原煤泥水的一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与加药系统相连,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置有迷宫格挡,所述一级沉淀池的污水经溢流后进入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经提升泵进入纤维球过滤器,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的进水口通过单向阀门相连,所述清水池的出水通过清水泵后回用;所述清水池还与反洗泵相连,所述反洗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进水口相连,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反洗出水口与所述一级沉淀池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系统内设置有混凝剂加药口和/或絮凝剂加药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包括PAC,所述絮凝剂包括PA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置有自动混合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混合单元包括所述加药系统的加药点滴在所述原煤泥水的落水点处自动混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煤含煤废水处理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格挡为至少一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焱袁电洪郭建军陈文林黄志平彭铭季维林时正喜史正赟王伟孟怀锋符俊黄坚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