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929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主要包括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等,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由相对设置的无槽段和相对设置的直线槽段构成,无槽段处分割将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分为左限位槽和右限位槽,穿缆孔A位于一处无槽段的中间分割线处,直线槽段分别轴向相邻排列并沿轴向方向重复此结构,左限位槽、右限位槽最终通过无槽段上的内六角螺钉安装在卷筒体上,卷筒体对应穿缆孔A位置处设置穿缆孔B。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块的环形槽设计,缆绳逐圈过渡区域为无槽段,并采用常规的方法去除,易于制作,能够使各种性能的缆绳排放整齐一致,使用效果良好,且易于实现,可应用于各种收放设备的缆绳收放与存储;通用性强,易于实施,并能够适应不同特点的缆绳存储;方案设计新颖,国内外未见相同类型的技术方案。

A General Cable Discharge Limiting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绳收放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
技术介绍
在缆绳收放设备里,需要将细长的缆绳收放卷绕在储存卷筒上,缆绳长度大多从几百米至几千米,甚至到上万米,缆绳工作方式分为释放、回收和存储三种工况。为了将细长缆绳整齐有序地排放在卷筒上,通常需要在卷筒上设置缆绳限位槽。有一种拖曳线列阵声纳,其拖曳体由细长拖缆及线阵组合而成,细长拖缆卷绕在卷筒下部,上部布放线阵,拖缆布放的整齐度会直接影响线阵的排放是否整齐。影响缆绳排放整齐度的因素通常与缆绳长度、缆上张力变化及逐圈步进的距离是否均匀一致有关。目前针对缆绳排放整齐问题,国内外的收放设备均在储缆筒体上采用缆绳限位槽技术进行排放限位,限位槽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a.螺旋槽形式;b.C形槽形式;c.Lebus槽形式。螺旋槽为螺旋状通槽,类似于螺纹形式;C形槽为360°环周槽,有直环线和螺旋线两种分布形式;Lebus槽为分段式错半位直槽加斜槽组成,通常在360°范围内直槽有4段,且每段直槽之间由斜槽进行连接。上述三种形式的限位槽在加工和使用上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螺旋槽为一根连贯槽,在实现方法上类似于螺纹加工,易于实现,但第二层反方向排放时会容易造成落槽混乱,因此多应用于单层排放;C形槽为相互独立的360°槽,易于实现,但缆绳排放时在逐圈过渡的区域绳槽突出部分会对缆绳产生额外的挤压,因此多应于无铠装包覆层的拖缆;Lebus槽为一根连贯槽,360°环周范围内由直线槽、折线槽交替组成,且从起点至尾部所有槽为一根连续的槽,每段槽的尺寸、间隔根据缆绳的特性参数确定,Lebus槽不易实现,加工成本高,但排缆效果好,尤其是极长的缆绳也适合。Lebus槽源自于国外一家公司,有特殊的工艺及设计方法,目前属于定制产品。螺旋槽和C形槽可直接在卷绕的筒体上加工制作也可独立成型分半安装于筒体上,Lebus槽通常分半安装于筒体上。目前国内的收放设备通常采用C形槽的形式较多,极少数产品会选购定制国外的Lebus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主要包括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穿缆孔A、无槽段A、直线槽段A、无槽段B、直线槽段B、直线槽段C、直线槽段D、卷筒体、左限位槽、右限位槽、内六角螺钉、穿缆孔B,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由相对设置的无槽段A、无槽段B和相对设置的直线槽段A、直线槽段B、直线槽段C、直线槽段D构成,无槽段A与无槽段B处分割将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分为左限位槽和右限位槽,穿缆孔A位于无槽段A的中间分割线处,直线槽段A和直线槽段C、直线槽段B和直线槽段D分别轴向相邻排列并沿轴向方向重复此结构,左限位槽、右限位槽最终通过无槽段A和无槽段B上的内六角螺钉安装在卷筒体上,卷筒体对应穿缆孔A位置处设置穿缆孔B。所述直线槽段A和直线槽段C与直线槽段B和直线槽段D之间错开半个缆位槽即P/2进行安装。所述卷筒体上设有内六角螺钉的安装孔,各安装孔定位时预先要错开半槽位分布。所述穿缆孔B修磨光滑,防止缆绳意外损伤。所述无槽段A、无槽段B间隔并按一定的角度范围布置在直线槽段A、直线槽段B、直线槽段C、直线槽段D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分块的环形槽设计,缆绳逐圈过渡区域为无槽段,并采用常规的方法去除,易于制作,能够使各种性能的缆绳排放整齐一致,使用效果良好,且易于实现,可应用于各种收放设备的缆绳收放与存储;通用性强,易于实施,并能够适应不同特点的缆绳存储;方案设计新颖,国内外未见相同类型的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缆绳卷绕效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穿缆孔A2、无槽段A3、直线槽段A4、无槽段B5、直线槽段B6、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缆绳9、卷筒体10、左限位槽11、右限位槽12、内六角螺钉13、穿缆孔B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这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主要包括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穿缆孔A2、无槽段A3、直线槽段A4、无槽段B5、直线槽段B6、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卷筒体10、左限位槽11、右限位槽12、内六角螺钉13、穿缆孔B14,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由相对设置的无槽段A3、无槽段B5和相对设置的直线槽段A4、直线槽段B6、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构成,无槽段A3、无槽段B5间隔并按一定的角度范围布置在直线槽段A4、直线槽段B6、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之间。无槽段A3与无槽段B5处分割将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分为左限位槽11和右限位槽12,穿缆孔A2位于无槽段A3的中间分割线处,直线槽段A4和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B6和直线槽段D8分别轴向相邻排列并沿轴向方向重复此结构,直线槽段A4和直线槽段C7与直线槽段B6和直线槽段D8之间错开半个缆位槽即P/2进行安装。左限位槽11、右限位槽12最终通过无槽段A3和无槽段B5上的内六角螺钉13安装在卷筒体10上,卷筒体10对应穿缆孔A2位置处设置穿缆孔B14。缆孔B14修磨光滑,防止缆绳9意外损伤。卷筒体10上设有内六角螺钉13的安装孔,各安装孔定位时预先要错开半槽位分布。本专利技术筒体材料选用金属、非金属均可。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缆绳9先经过无槽段A3后进入直线槽段A4,然后经过无槽段B5后,进入直线槽段B6,当到达无槽段A3的分割线处时,缆绳9卷绕完整一周,过程中,直线槽段A4和直线槽段B6错开半个绳槽位置,即相邻绳槽间距P的1/2距离。当缆绳9继续卷绕,会沿着无槽段A3处自动进入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这样逐圈卷绕后,缆绳9会在两个无槽段A3和无槽段B5的范围内自然形成两个卷绕拐点,而且360°环周范围内拐点整齐一致。通过各直线槽段的限位后,缆绳9卷绕整齐,均匀一致。本专利技术进入第二层反方向卷绕时,会在第一层形成的两段直线槽段区域自动落入相邻两个缆绳9的缝隙处,同时依然在第一层的无槽段A3和无槽段B5区域形成逐圈卷绕的两个拐点。此种限位槽技术能够将长缆整齐均匀的储存,适用于几千米甚至更长缆的收放存储。如附图3所示,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的槽间距为P,d为缆绳9直径。限位槽高度为H。无槽段区域在圆周方向上的占用角度根据缆绳直径和软硬度进行综合考虑确定。限位槽的内孔径D1与卷筒体10配合,外径D2需满足缆绳9绕曲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限位槽总圈数为N,宽度为W。入缆口处于两半槽之间的分割线处。本专利技术制作流程:本专利技术初始状态是以一个完整的筒体形状进行制作加工的,具体制作过程为:第一步:粗车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的内外圆弧面;第二步:精车内孔(与卷筒体10配合的内孔),精车外圆及各限位槽;第三步:画等分线,铣无槽段A3和无槽段B5部分;第四步:镗各内六角螺钉13的安装孔;第五步:按中线分割成两半;第六步:穿缆孔A2修磨成型,钳工修磨棱边;第七步:安装时错开半个缆位槽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穿缆孔A(2)、无槽段A(3)、直线槽段A(4)、无槽段B(5)、直线槽段B(6)、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卷筒体(10)、左限位槽(11)、右限位槽(12)、内六角螺钉(13)、穿缆孔B(14),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由相对设置的无槽段A(3)、无槽段B(5)和相对设置的直线槽段A(4)、直线槽段B(6)、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构成,无槽段A(3)与无槽段B(5)处分割将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分为左限位槽(11)和右限位槽(12),穿缆孔A(2)位于无槽段A(3)的中间分割线处,直线槽段A(4)和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B(6)和直线槽段D(8)分别轴向相邻排列并沿轴向方向重复此结构,左限位槽(11)、右限位槽(12)最终通过无槽段A(3)和无槽段B(5)上的内六角螺钉(13)安装在卷筒体(10)上,卷筒体(10)对应穿缆孔A(2)位置处设置穿缆孔B(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穿缆孔A(2)、无槽段A(3)、直线槽段A(4)、无槽段B(5)、直线槽段B(6)、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卷筒体(10)、左限位槽(11)、右限位槽(12)、内六角螺钉(13)、穿缆孔B(14),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由相对设置的无槽段A(3)、无槽段B(5)和相对设置的直线槽段A(4)、直线槽段B(6)、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D(8)构成,无槽段A(3)与无槽段B(5)处分割将通用型缆绳排放限位槽(1)分为左限位槽(11)和右限位槽(12),穿缆孔A(2)位于无槽段A(3)的中间分割线处,直线槽段A(4)和直线槽段C(7)、直线槽段B(6)和直线槽段D(8)分别轴向相邻排列并沿轴向方向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