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85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包括设于客室底架边梁且与客室门框处的客室门叶滑槽的底部相贯通的第一储水槽,以及设于客室底架边梁、夹于外墙板和内墙板之间且顶面低于内底板设置的第二储水槽;第一储水槽与第二储水槽相贯通,第一储水槽底部设有由客室车体内向外倾斜向下排出第一储水槽内积水的第一排泄口。当轨道车辆在雨中行驶时,雨水由客室门叶滑槽进入第一储水槽和第二储水槽内,进而使积水由第一排泄口排出,无需增设其他排水部件,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减少,有利于消除噪声,故其结构较简单且整车性能有所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含上述车门排水机构的轨道车辆,其制造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及轨道车辆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的车门通常用于供乘客上下,按照车门的运动轨迹及车体的安装方式,轨道车辆的车门大致分为内藏门、外挂门和塞拉门三种。其中,内藏门的门叶通常在车体的外墙板和内墙板之间的夹层内移动,具有驱动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等优势,应用较广泛。现有的具有内藏门的轨道车辆的车体的密封性通常较差,当轨道车辆在雨中行驶时,难免有雨水通过车体与门叶之间的缝隙钻入车体内,影响车体的密封性。对于该问题,现有的轨道车辆通常在用于支撑门叶的门框底部增设车门排水机构,此类车门排水机构通常包括排水孔和安装于排水孔内并延伸至车体底架底部的排水管,以便由上述缝隙钻入的雨水流经排水孔后从排水管内排出。然而,排水孔及排水管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使车体的结构变得较为复杂,且使车体内的噪声较大。因此,现有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的结构较复杂且影响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其结构较简单,且使整车性能有所提升。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其制造成本较低。其具体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包括: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且与客室门框处的客室门叶滑槽的底部相贯通的第一储水槽;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夹于外墙板和内墙板之间且顶面低于内底板设置的第二储水槽;其中,所述第一储水槽与所述第二储水槽相贯通,所述第一储水槽底部设有用于由客室车体内向外倾斜向下排出所述第一储水槽内积水的第一排泄口。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泄口包括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以引导积水倾斜向下排出的导流斜坡。优选地,所述客室门叶滑槽包括用于固设于内底板且与门叶滑块相抵接的内门槛;所述第一储水槽和所述第二储水槽均包括填充于所述内门槛与所述导流斜坡之间、用于阻挡积水流入内底板的第一密封挡件。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内门槛的底部相抵接、用于固设于客室底架边梁以支撑所述第一密封挡件的第一挡件支块。优选地,所述客室门叶滑槽包括与所述内门槛相对设置的外门槛;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导流斜坡、用于支撑所述外门槛的外门槛支架,所述外门槛支架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导流斜坡相平行的支撑斜面。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设于所述外门槛与门叶滑块之间以供流水经客室门叶滑槽流入所述第一储水槽的导流槽。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储水槽内、用于设于内墙板与客室底架边梁之间以阻挡积水流入内底板的第二密封挡件。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设于司机室底架边梁且与司机室门框处的司机室门叶滑槽的底部相贯通的第三储水槽,所述第三储水槽通过所述第二储水槽与所述第一储水槽相贯通,所述第三储水槽底部设有用于由司机室车体内向外倾斜向下排出所述第三储水槽内积水的第三排泄口。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外墙板和内墙板门框,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墙板和所述内墙板之间并相对滑动以实现开合的左门叶和右门叶,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从所述左门叶和所述右门叶之间的缝隙钻入的积水排泄至车体外的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相对于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包括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且与客室门框处的客室门叶滑槽的底部相贯通的第一储水槽,以及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夹于外墙板和内墙板之间且顶面低于内底板设置的第二储水槽;所述第一储水槽与所述第二储水槽相贯通,所述第一储水槽底部设有用于由客室车体内向外倾斜向下排出所述第一储水槽内积水的第一排泄口。当轨道车辆在雨中行驶时,雨水由客室门叶滑槽进入所述第一储水槽和所述第二储水槽内,以便存储雨水,进而使积水由所述第一排泄口排出。由于所述第一储水槽与客室门叶滑槽的底部相贯通,而客室门叶滑槽通常低于内底板设置,故所述第一储水槽低于内底板;同样,由于所述第二储水槽低于内底板设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储水槽和所述第二储水槽内的积水在流入内底板之前已由所述第一排泄口排出。由于所述第一储水槽和所述第二储水槽均设于客室底架边梁,积水可由所述导流斜坡排出,无需增设其他排水部件,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减少,故其结构较简单;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有利于消除车体内噪声,从而提升整车性能。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的结构较简单,且使整车性能有所提升。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包含上述车门排水机构,因车门排水机构的结构较简单,待加工及组装的零部件数量有所减少,故制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客室车体处的车门排水机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带门叶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中无门叶的B-B剖面图;图4为图1中带门叶的C-C剖面图;图5为图1中无门叶的C-C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司机室车体的客室车体处的车门排水机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如下:客室底架边梁01、客室门框02、客室门叶滑槽03、客室门叶滑块04、外墙板05、内墙板06、内底板07、司机室门框08和司机室门叶滑槽09;第一储水槽1、第二储水槽2、内门槛3、外门槛4、外门槛支架5、导流槽6、第一密封挡件7、第一挡件支块8、第二密封挡件9、挡水板10和第三储水槽11;导流斜坡1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客室车体处的车门排水机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带门叶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中无门叶的B-B剖面图;图4为图1中带门叶的C-C剖面图;图5为图1中无门叶的C-C剖面图。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仅针对单一客室车体侧墙设有内藏门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包括第一储水槽1和第二储水槽2。通常情况下,客室车体的侧墙设有供乘客上下的客室门框02,在轨道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左门叶和右门叶相对滑动以封堵客室门框02;在轨道车辆到站停车后,左门叶和右门叶再次对向相对滑动,以对应钻入分别位于客室门框02左右两侧的左容纳槽和右容纳槽,左容纳槽和右容纳槽分别为夹于外墙板05和内墙板06之间以收纳门叶的型腔。第一储水槽1设于客室门框02底部,第二储水槽2分别设于左容纳槽和右容纳槽的底部。第一储水槽1设于客室门框02处的客室门叶滑槽03的底部,与该客室门叶滑槽03的底部相贯通。客室门叶滑槽03在客室门框02处引导门叶沿车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且客室门叶滑槽03通常低于内底板07设置,相应地,第一储水槽1低于内底板07设置,有效防止第一储水槽1内的积水流入内底板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01)且与客室门框(02)处的客室门叶滑槽(03)的底部相贯通的第一储水槽(1);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01)、夹于外墙板(05)和内墙板(06)之间且顶面低于内底板(07)设置的第二储水槽(2);其中,所述第一储水槽(1)与所述第二储水槽(2)相贯通,所述第一储水槽(1)底部设有用于由客室车体内向外倾斜向下排出所述第一储水槽(1)内积水的第一排泄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01)且与客室门框(02)处的客室门叶滑槽(03)的底部相贯通的第一储水槽(1);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01)、夹于外墙板(05)和内墙板(06)之间且顶面低于内底板(07)设置的第二储水槽(2);其中,所述第一储水槽(1)与所述第二储水槽(2)相贯通,所述第一储水槽(1)底部设有用于由客室车体内向外倾斜向下排出所述第一储水槽(1)内积水的第一排泄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泄口包括用于设于客室底架边梁(01)以引导积水倾斜向下排出的导流斜坡(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室门叶滑槽(03)包括用于固设于内底板(07)且与客室门叶滑块(04)相抵接的内门槛(3);所述第一储水槽(1)和所述第二储水槽(2)均包括填充于所述内门槛(3)与所述导流斜坡(101)之间、用于阻挡积水流入内底板(07)的第一密封挡件(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内门槛(3)的底部相抵接、用于固设于客室底架边梁(01)以支撑所述第一密封挡件(7)的第一挡件支块(8)。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室门叶滑槽(03)包括与所述内门槛(3)相对设置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安成志刚李时民张英福曹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