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车辆及其模式转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074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飞行车辆及其模式转换方法,其中,所述飞行车辆包括飞行模块、座舱及地面行驶模块,所述地面行驶模块包括底盘以及能够伸展收缩以支撑所述座舱升降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飞行车辆能够在飞行模式与地面模式之间转换,所述飞行模块能够支撑在地面上并且下方设置有容纳所述座舱和所述地面行驶模块的模式转换空间,所述飞行模块设置有进入或离开所述模式转换空间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飞行车辆可以在不打开座舱且无需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在地面上将座舱在飞行模块和地面行驶模块之间转移,实现飞行模式与地面模式的转换,简化了飞行模式与地面模式转换,提高了易用性,给用户带来方便。

Flying Vehicle and Its Mode Convers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行车辆及其模式转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飞行车辆,并且涉及一种飞行车辆的模式转换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航空、智能驾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地面交通日益趋于饱和的现状,人们一直希望通过飞行汽车来缓解目前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效率。现有的同时具备地面驾驶和飞行功能的飞行汽车方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变形,由地面模式变为飞行模式,可以通过滑跑起降或者通过多个旋翼/涵道风扇实现垂直起降。但是,飞行汽车在进行模式转换时,需要借助于额外的设备,且难以在乘客不离开驾驶室的情况下完成,这给模式转换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汽车与飞行器在设计时有着不可回避的冲突,如飞机在重量上有严格的要求,而汽车则更加注重整车的尺寸与驾驶体验,因此,很难实现一个驾驶性能与飞行性能都很好的飞行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飞行车辆,以解决飞行车辆模式转换不方便以及飞行器与汽车设计冲突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飞行车辆,其中,所述飞行车辆包括飞行模块、座舱及地面行驶模块,所述座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且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飞行模块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地面行驶模块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盘顶部的能够伸展收缩以支撑所述座舱升降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飞行车辆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飞行模式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地面模式之间转换,所述飞行模块能够支撑在地面上并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下方设置有容纳所述座舱和所述地面行驶模块的模式转换空间,所述飞行模块设置有允许所述地面行驶模块和所述座舱进入或离开所述模式转换空间的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六自由度平台,所述六自由度平台包括支撑台以及连接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底盘的伸缩驱动件,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进一步的,所述飞行模块包括能够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座舱的安装节、连接于所述安装节两侧的机翼、设置在所述机翼上的涵道风扇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节的起落架,所述安装节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机翼和所述涵道风扇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节围绕水平横向轴线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水平位置,所述涵道风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机翼垂直于竖直方向,在所述竖直位置,所述涵道风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机翼垂直于前后方向。进一步的,所述机翼的后侧边缘设置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机翼沿水平横向轴线枢转的副翼。进一步的,所述起落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节的至少一个支撑臂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臂下端的支撑座,所述支撑臂能够伸缩以调节所述安装节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为包括一个弯曲臂和两个竖直臂的倒置U形,所述竖直臂包括至少两段,相邻的两段之间通过能够伸缩的油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涵道风扇包括外涵道、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的旋翼,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形成为锥形。进一步的,所述涵道风扇包括围绕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设置在所述外涵道的出口处的导向舵片,所述导向舵片的后侧能够相对于前侧摆动枢转。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校准装置,所述座舱的顶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校准装置的第一定位装置,所述座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校准装置,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二校准装置的第二定位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飞行车辆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飞行车辆可以在不打开座舱且无需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在地面上将座舱在飞行模块和地面行驶模块之间转移,实现飞行模式与地面模式的转换,简化了飞行模式与地面模式转换,提高了易用性,给用户带来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飞行车辆的模式转换方法,以解决飞行车辆模式转换不方便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飞行车辆的模式转换方法,其中,所述飞行车辆为以上方案所述的飞行车辆,所述模式转换方法包括:S1,将所述飞行模块停放支撑在地面上,其中,所述座舱连接于所述飞行模块;S2,所述地面行驶模块移动到所述第二连接部下方;S3,所述支撑部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对齐的方式,从初始位置向上伸展为支撑所述座舱;S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并且断开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的连接;S5,所述支撑部向下收缩到所述初始位置。以及一种飞行车辆的模式转换方法,其中,所述飞行车辆为以上方案所述的飞行车辆,所述模式转换方法包括:S1,将所述飞行模块停放支撑在地面上,其中,所述座舱连接于所述地面行驶模块;S2,所述地面行驶模块移动到所述第三连接部下方;S3,所述支撑部以使得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对齐的方式从初始位置向上伸展,以使得所述座舱与所述第三连接部接触;S4,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且断开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间的连接;S5,所述支撑部向下收缩到所述初始位置。所述飞行车辆的模式转换方法与上述飞行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车辆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车辆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地面行驶模块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模块的立体图,其中,机翼处于竖直位置;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模块的立体图,其中,机翼处于水平位置;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涵道风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涵道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车辆处于飞行模式的立体图,其中,机翼处于水平位置;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车辆处于飞行模式的立体图,其中,机翼处于竖直位置;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车辆处于地面行驶模式的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车辆处于飞行模式的立体图,其中,降落伞处于释放状态;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座舱的立体图,其中,安全气囊处于释放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地面行驶模块,11-底盘,12-支撑部,20-座舱,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安全气囊,30-飞行模块,31-涵道风扇,32-机翼,33-安装节,34-起落架,35-副翼,36-第三连接部,37-降落伞,121-支撑台,122-伸缩驱动件,123-第四连接部,311-外涵道,312-旋翼,313-旋转轴,314-导向舵片,341-支撑臂,342-支撑座,343-油缸。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车辆,其中,所述飞行车辆包括飞行模块30、座舱20及地面行驶模块10,所述座舱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且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所述飞行模块30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6,所述地面行驶模块10包括底盘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盘11顶部的能够伸展收缩以支撑所述座舱20升降的支撑部12,所述支撑部12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123,所述飞行车辆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行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车辆包括飞行模块(30)、座舱(20)及地面行驶模块(10),所述座舱(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且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所述飞行模块(30)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6),所述地面行驶模块(10)包括底盘(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盘(11)顶部的能够伸展收缩以支撑所述座舱(20)升降的支撑部(12),所述支撑部(12)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123),所述飞行车辆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6)可拆卸连接的飞行模式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和所述第四连接部(123)可拆卸连接的地面模式之间转换,所述飞行模块(30)能够支撑在地面上并且所述第三连接部(36)下方设置有容纳所述座舱(20)和所述地面行驶模块(10)的模式转换空间,所述飞行模块(30)设置有允许所述地面行驶模块(10)和所述座舱(20)进入或离开所述模式转换空间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车辆包括飞行模块(30)、座舱(20)及地面行驶模块(10),所述座舱(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且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所述飞行模块(30)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6),所述地面行驶模块(10)包括底盘(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盘(11)顶部的能够伸展收缩以支撑所述座舱(20)升降的支撑部(12),所述支撑部(12)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123),所述飞行车辆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6)可拆卸连接的飞行模式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和所述第四连接部(123)可拆卸连接的地面模式之间转换,所述飞行模块(30)能够支撑在地面上并且所述第三连接部(36)下方设置有容纳所述座舱(20)和所述地面行驶模块(10)的模式转换空间,所述飞行模块(30)设置有允许所述地面行驶模块(10)和所述座舱(20)进入或离开所述模式转换空间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为六自由度平台,所述六自由度平台包括支撑台(121)以及连接所述支撑台(121)和所述底盘(11)的伸缩驱动件(122),所述第四连接部(123)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2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模块(30)包括能够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座舱(20)的安装节(33)、连接于所述安装节(33)两侧的机翼(32)、设置在所述机翼(32)上的涵道风扇(31)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节(33)的起落架(34),所述安装节(33)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部(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32)和所述涵道风扇(31)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节(33)围绕水平横向轴线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水平位置,所述涵道风扇(31)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机翼(32)垂直于竖直方向,在所述竖直位置,所述涵道风扇(3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机翼(32)垂直于前后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32)的后侧边缘设置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机翼(32)沿水平横向轴线枢转的副翼(3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34)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节(33)的至少一个支撑臂(341)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臂(341)下端的支撑座(342),所述支撑臂(341)能够伸缩以调节所述安装节(33)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隆葛航张凯魏文菲王谦张杰超王传松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