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上料机械手包括:竖向设置的一对模组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一对模组安装座顶部的模组安装板,设置在模组安装板长度方向上用于驱动滑动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线性模组,分别活动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线性模组上的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上用于驱动第三线性模组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线性模组,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滑动配合的第三线性模组,以及滑设在所述第三线性模组上用于旋转抓取并预压电芯用的电芯抓取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的电芯称重检测过程中,一般依靠人工操作,耗费时间较,效率较低,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的技术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等特点。
A Manipulator for Core F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上料机械手
本技术涉及电芯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上料机械手。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因其具有高压、高容量、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电池,移动电源、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众多民用及军用领域。在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电芯由前一工位转移至后一个工位,以实现电芯上料。设备开发人员在开发电芯上料机械手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如何提高电芯上料效率的问题。目前现有的电芯上料机械手只能简单地将电芯由前一工位抓取至后一工位,并不能在抓取过程中精确地控制移动的距离以及旋转角度,才能更有效率的进行电芯上料。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芯上料机械手上料效率较低,不能精确控制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芯上料机械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上料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包括:竖向设置的一对模组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一对模组安装座顶部的模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模组安装板长度方向上用于驱动滑动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线性模组,分别活动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线性模组上的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上用于驱动第三线性模组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线性模组,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滑动配合的第三线性模组,以及滑设在所述第三线性模组上的电芯抓取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模组安装板、滑块、滑座组件、伺服电机、主动轮组件及同步带,其中,所述滑块座和主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模组上,所述伺服电机分别与所述主动轮组件和同步带驱动连接,所述滑座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块座上,所述同步带与所述滑座组件活动连接,所述模组安装板则与所述滑块座固接。所述第二线性模组设置在所述滑块座上,所述第三线性模组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座上分别开设有滑座安装槽及皮带导向组件安装槽。所述滑座组件包括两个由皮带压板和皮带齿板结合形成的滑座,以及设于两个所述滑座之间的皮带导向组件,所述两个滑座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座安装槽中,所述皮带导向组件则设置在所述皮带导向组件安装槽中。所述皮带压板和皮带齿板之间还形成有供同步带穿过的间隙。所述电芯抓取组件包括:夹具安装板、驱动电机、减速器、移载板、减速机座、旋转电芯轴承座、旋转轴、夹具及连轴器,所述夹具安装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线性模组上,所述夹具安装板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旋转电芯轴承座穿过的通孔,所述旋转电芯轴承座设置在所述夹具安装板上,所述减速机座设置在所述旋转电芯轴承座上,所述移载板的一端固定在夹具安装板上,移载板的另一端与减速机座固接,所述减速器和驱动电机分别依次安装在移载板上,所述减速器的活动端通过连轴器与旋转轴相连接,所述旋转轴则与夹具可转动连接。所述夹具包括:连接板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至少一组用于将电芯夹紧定位的电芯抓取组件。每组所述电芯抓取组件包括:电芯预压机构及电芯夹紧机构,所述电芯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气缸、两个连接臂、及多个夹爪,所述夹紧气缸安装在气缸安装板上,所述两个连接臂的一端分别与夹紧气缸活动端相连接,两个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多个夹爪相固接。所述电芯预压机构包括:多个导套、多根连接轴、多块平衡板、多个弹簧、气缸安装板、一对压块连接块、多个压缩弹簧及压块,所述多个导套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多根连接轴分别穿设于各导套中,每根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平衡板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气缸安装板连接,所述多个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和气缸安装板之间,所述一对压块连接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夹紧气缸两侧,每个压块连接块上分别贯穿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压块相连接。所述第一线性模组为同步带型模组。所述第二线性模组和第三线性模组为丝杆型模组。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为0--27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组安装座旁的电芯中转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第二线性模组和第三线性模组采用丝杠模组进行定位,重复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0.01mm内,具有高效活动性高特点;夹爪取电芯采用弹簧下压结构,对电芯先进行预压成形,以便于取放;本技术还安装有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可以对抓取的两个电芯进行旋转放置,旋转角度控制在0--270°内,具有机动性灵活性高特点。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易于实施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滑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电芯抓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夹具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电芯预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电芯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会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芯上料机械手包括:一对模组安装座1,第一模组安装板2,第一线性模组3,滑动组件4,第二线性模组5,第三线性模组6,第一电芯抓取组件7及上料中转组件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对模组安装座1竖向设置在工作台(图中未示)上。所述第一模组安装板2设置在所述一对模组安装座1顶部。至少一个第一线性模组3设置在所述第一模组安装板2长度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性模组3为同步带型模组,其用于驱动滑动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进行电芯送料操作。所述滑动组件4分别活动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线性模组3上。所述第二线性模组5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4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性模组为丝杆型模组,其用于驱动第三线性模组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线性模组6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5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线性模组6为丝杆型模组。所述第一电芯抓取组件7滑设在所述第三线性模组6上用于旋转抓取并预压电芯用的,所述上料中转组件8设置在所述模组安装座1旁,其用于放置电芯。如图2所示,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第二模组安装板41、滑块座42、滑座组件43、伺服电机44、主动轮组件45及同步带46,其中,所述滑块座42和主动轮组件4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模组3上,所述伺服电机44分别与所述主动轮组件45和同步带46驱动连接,所述滑座组件43设置在所述滑块座42上,所述同步带46与所述滑座组件4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模组安装板41则与所述滑块座42固接。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二线性模组5设置在所述滑块座42上,所述第三线性模组6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5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座42上分别开设有滑座安装槽421及皮带导向组件安装槽422。如图4所示,所述滑座组件43包括两个由皮带压板4311和皮带齿板4312结合形成的滑座431,以及设于两个所述滑座431之间的皮带导向组件432,所述两个滑座431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座安装槽421中,所述皮带导向组件432则设置在所述皮带导向组件安装槽422中。如图4,所述皮带压板4311和皮带齿板4312之间还形成有供同步带46穿过的间隙433。如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芯抓取组件7包括:夹具安装板71、驱动电机72、减速器73、移载板74、减速机座75、旋转电芯轴承座76、旋转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竖向设置的一对模组安装座(1),设置在所述一对模组安装座(1)顶部的第一模组安装板(2),设置在所述第一模组安装板(2)长度方向上用于驱动滑动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线性模组(3),分别活动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线性模组(3)上的滑动组件(4),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4)上用于驱动第三线性模组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线性模组(5),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5)滑动配合的第三线性模组(6),以及滑设在所述第三线性模组(6)上用于旋转抓取并预压电芯用的第一电芯抓取组件(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竖向设置的一对模组安装座(1),设置在所述一对模组安装座(1)顶部的第一模组安装板(2),设置在所述第一模组安装板(2)长度方向上用于驱动滑动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线性模组(3),分别活动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线性模组(3)上的滑动组件(4),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4)上用于驱动第三线性模组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线性模组(5),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5)滑动配合的第三线性模组(6),以及滑设在所述第三线性模组(6)上用于旋转抓取并预压电芯用的第一电芯抓取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第二模组安装板(41)、滑块座(42)、滑座组件(43)、伺服电机(44)、主动轮组件(45)及同步带(46),其中,所述滑块座(42)和主动轮组件(4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模组(3)上,所述伺服电机(44)分别与所述主动轮组件(45)和同步带(46)驱动连接,所述滑座组件(43)设置在所述滑块座(42)上,所述同步带(46)与所述滑座组件(4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模组安装板(41)则与所述滑块座(42)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5)设置在所述滑块座(42)上,所述第三线性模组(6)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5)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座(42)上分别开设有滑座安装槽(421)及皮带导向组件安装槽(4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组件(43)包括两个由皮带压板(4311)和皮带齿板(4312)结合形成的滑座(431),以及设于两个所述滑座(431)之间的皮带导向组件(432),所述两个滑座(431)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座安装槽(421)中,所述皮带导向组件(432)则设置在所述皮带导向组件安装槽(422)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压板(4311)和皮带齿板(4312)之间还形成有供同步带(46)穿过的间隙(43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抓取组件(7)包括:夹具安装板(71)、驱动电机(72)、减速器(73)、移载板(74)、减速机座(75)、旋转电芯轴承座(76)、旋转轴(77)、夹具(78)及连轴器(79),所述夹具安装板(7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明鑫,陶聚良,李毅,牛增强,韩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赢激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