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027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27
一种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包含把手单元、管件弹元,及避震单元。所述把手单元包括把手,及连接所述把手的套件。所述把手具有远离所述套件的第一端面。所述套件环绕一条轴线且界定出容置空间。所述管件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管件。所述管件具有远离所述把手的第二端面,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在受力位置与非受力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受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非受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面远离所述第一端面。所述避震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把手单元与所述管件单元间且外露于所述管件单元的避震件。通过外露于所述管件单元外的避震件,达到能从外观上判断是否毁损的功效。

Shockproof support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杆,特别是涉及一种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支撑杆装置1包含一个底座11、一个连接所述底座11且界定出一个容室121的轴筒12、一个穿置于所述容室121的轴杆13,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容室121内且迫底于所述轴筒12与所述轴杆13间的避震件14。在使用时,通过所述避震件14吸收来自所述底座11顶抵于一个地面时所产生的作用力,达到避震的效果。惟,所述避震件14设置邻近于所述底座11,虽能即时吸收来自地面的作用力,但无法提供使用者手部的吸震作用,会造成使用者手部不适,再者,由于所述避震件14是设置于所述容室121内,使用者无法从外观上得知所述避震件14是否损坏,且维修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从外观上判断是否毁损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包含把手单元、管件单元,及避震单元。所述把手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握持的把手,及连接所述把手的套件。所述把手具有远离所述套件的第一端面。所述套件环绕轴线且界定出容置空间。所述管件单元包括沿所述轴线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管件。所述管件具有远离所述把手的第二端面,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在受力位置与非受力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受力位置时,所述管件靠近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非受力位置时,所述管件远离所述第一端面。所述避震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把手单元与所述管件单元间且外露于所述管件单元的避震件,所述避震件用于产生恒使所述管件朝所述非受力位置移动的偏压力。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所述管件具有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段且穿出所述把手单元的第二段,及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一段的周面且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位移孔,每一个位移孔具有远离所述把手的受力端,及靠近所述把手的非受力端,所述把手单元还包括穿设在所述位移孔且两端固定于所述把手单元的位移件,在所述管件位于所述受力位置时,所述位移件抵靠所述受力端,在所述管件位于所述非受力位置时,所述位移件抵靠所述非受力端。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所述管件单元还包括围绕所述管件外周面且与所述把手相隔一个间距的围绕件,所述套件还具有向所述围绕件延伸的遮蔽部,所述遮蔽部遮蔽部分的避震件。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所述围绕件还具有向所述把手方向延伸的遮蔽部,所述围绕件的遮蔽部遮蔽部分的避震件。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所述避震件位于所述套件与所述围绕件间,且外露于所述管件的外周面。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所述避震件中心与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避震件中心与所述第二端面的距离。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所述避震件是卷曲型弹簧。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所述避震件是由多个片状弹性体交织而成。本技术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所述弹性体交织的连结处为扁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外露于所述管件单元外的避震件,达到能从外观上判断是否毁损的功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张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494524号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双避震及偏摆的支撑架改良;图2是一张立体图,说明本技术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的一个实施例;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张正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Ⅳ-Ⅳ所截取的剖视图,且所述实施例的一个第二端面位于一个非受力位置;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Ⅴ-Ⅴ所截取的剖视图,且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非受力位置;图6是一张类似图4的剖视图,但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一个受力位置;及图7是一张类似图5的剖视图,但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受力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图3及图4,本技术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把手单元2、一个管件单元3、及一个避震单元4。所述把手单元2包括一个适用于供握持的把手21、一个连接所述把手21的套件22,及一个连接所述把手21的位移件23。所述把手21具有一个相反于所述套件22的第一端面211。所述套件22环绕一条轴线X且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221,并具有一个邻近所述把手21且接触所述管件单元3的围绕部222,及一个由所述围绕部222向远离所述把手2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管件单元3在沿垂直所述轴线X方向相隔一个间距的遮蔽部223。所述围绕部222的邻近所述管件单元3的一端部界定出一个第一肩面224。所述位移件23位于所述容置空间221内,且两端穿经所述套件22并固定于所述把手21。所述管件单元3包括一个沿所述轴线X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221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211在一个受力位置与一个非受力位置间移动的管件31及一个围绕所述管件31外周面且与所述把手21相隔一个间距的围绕件32。所述管件31具有一个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221的第一段311,及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段311且穿出所述套件22的容置空间221的第二段312。所述第二段312的邻近所述把手单元2的一端部界定出一个第二肩面313。所述第一段311具有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一段311的周面且相对的位移孔310,所述位移孔310沿所述轴线X方向延伸且供所述位移件23穿设。每一个位移孔310具有一个靠近所述把手21的非受力端316,及一个远离所述把手21的受力端314。在所述管件31位于所述非受力位置时,所述位移件23抵靠所述非受力端316(参阅图5),在所述管件31位于所述受力位置时,所述位移件23抵靠所述受力端314(参阅图7)。所述第二段312具有一个相反于所述把手21的第二端面315。在所述管件31位于所述受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面315靠近第一端面211,在所述非受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面315远离第一端面211(参阅图5)。所述围绕件32具有一个接触所述管件31的本体321,及一个由本体321向所述把手2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管件31外周面相隔一个间距的遮蔽部322。所述避震单元4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套件22的围绕部222与所述围绕件32的本体321间的避震件41,所述避震件41的两端分别顶抵于所述第一肩面224与所述第二肩面313。所述避震件41用于产生恒使所述管件31朝所述非受力位置移动的一个偏压力。所述避震件41外露于所述管件31的第二段312,且所述套件22的遮蔽部223与所述围绕件32的遮蔽部322遮蔽部分的避震件41。所述避震件41中心与所述第一端面211界定出一个距离D1,所述避震件41中心与所述第二端面315界定出一个距离D2,且D1<D2。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避震件41是由多个片状弹性体411交织而成的卷曲型弹簧,且所述弹性体411交织的连结处412为扁状。参阅图4、图5,在未使用时,所述管件31位于所述非受力位置,且所述位移件23抵靠于所述位移孔的非受力端314。参阅图6、图7,当使用者通过所述把手21施力且所述管件31的第二段312的第二端面315接触地面时,来自地面的作用力与来自所述把手21的力分别会通过所述第二肩面313与所述第一肩面224,来迫抵所述管件31与所述把手21相对位移,造成所述第二端面315会靠近所述第一端面211而缩小间距,使所述围绕件32的本体321与所述把手21压缩所述避震件41蓄积能量,且所述位移件23会脱离所述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包含:把手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握持的把手,及连接所述把手的套件,所述把手具有远离所述套件的第一端面,所述套件环绕轴线且界定出容置空间;管件单元,包括沿所述轴线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管件,所述管件具有远离所述把手的第二端面,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在受力位置与非受力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受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非受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面远离所述第一端面;其特征在于:支撑杆还包含避震单元,避震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把手单元与所述管件单元间且外露于所述管件单元的避震件,所述避震件用于产生恒使所述管件朝所述非受力位置移动的偏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4 TW 1072074471.一种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包含:把手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握持的把手,及连接所述把手的套件,所述把手具有远离所述套件的第一端面,所述套件环绕轴线且界定出容置空间;管件单元,包括沿所述轴线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管件,所述管件具有远离所述把手的第二端面,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在受力位置与非受力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受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非受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面远离所述第一端面;其特征在于:支撑杆还包含避震单元,避震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把手单元与所述管件单元间且外露于所述管件单元的避震件,所述避震件用于产生恒使所述管件朝所述非受力位置移动的偏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避震功能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具有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段且穿出所述把手单元的第二段,及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一段的周面且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位移孔,每一个位移孔具有远离所述把手的受力端,及靠近所述把手的非受力端,所述把手单元还包括穿设在所述位移孔且两端固定于所述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信元
申请(专利权)人:富国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