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02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第一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手环主体的一端;第二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手环主体的另一端;其中,手环主体的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一凸出部,手环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二凸出部,第一腕带设有用于收容第一凸出部的第一收容凹槽,第二腕带设有用于收容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收容凹槽,且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上侧面或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和第二电极端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腕带可拆卸设置,灵活性高,同时该智能手环在拆卸下来时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
本技术涉及智能手环
,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作为目前备受用户关注的科技产品,其拥有的强大功能正悄无声息地渗透和改变人们的生活。然而,市面上的智能手环的腕带是固定的,无法拆卸的,灵活性低,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其腕带可拆卸设置,灵活性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第一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手环主体的一端;第二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手环主体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手环主体的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一凸出部,所述手环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腕带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凸出部的第一收容凹槽,所述第二腕带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收容凹槽,且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上侧面或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和第二电极端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和第二电极端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下侧面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腕带的一端设有第一支卡置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收容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卡置机构中,且所述第一卡置机构中设有用于卡置在所述第一卡孔内的第一卡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腕带的一端设有第一卡置凹槽,所述第一卡置凹槽的侧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置条,所述第一卡置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卡置凹槽中的第一支撑座,且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卡置条互相卡置的多个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凹槽连通的第一收容通孔,所述第一卡置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第一收容通孔中的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凸起部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通孔内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中的第一转动轴,其中所述第一卡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置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弹簧件,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件和所述第一卡柱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腕带的端部设有卡扣部,所述第二腕带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卡置所述卡扣部的多个卡扣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所公开的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第一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手环主体的一端;第二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手环主体的另一端;其中,手环主体的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一凸出部,手环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二凸出部,第一腕带设有用于收容第一凸出部的第一收容凹槽,第二腕带设有用于收容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收容凹槽,且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上侧面或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和第二电极端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所公开的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腕带可拆卸设置,灵活性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第一腕带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第一腕带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第一腕带的第一卡置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第一腕带的第一卡置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第二腕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可拆卸的智能手环的第二腕带的第二卡置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如图1-8所示,该可拆卸的智能包括手环主体10、第一腕带11和第二腕带12。手环主体10的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一凸出部101,手环主体10的另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二凸出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01和第二凸出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上侧面或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102和第二电极端103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104和第四电极端105。应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凸出部101和第二凸出部呈矩形状,可当做U盘使用,可直接插入在USB接口内,而第一电极端102和第二电极端103作为充电端以及第三电极端104和第四电极端105作为数据端的工作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原理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优选地,第一凸出部101的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102和第二电极端103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104和第四电极端105。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01的上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102和第二电极端103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104和第四电极端105。又或者,第一凸出部101的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102和第二电极端103,而第一凸出部101的上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104和第四电极端10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出部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也可以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102和第二电极端103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104和第四电极端105。第一腕带11可拆卸设置在手环主体1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腕带11设有用于收容第一凸出部101的第一收容凹槽114,以通过第一凸出部101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收容凹槽114内。具体地,第一凸出部101的下侧面设有第一卡孔106,其中第一腕带11的一端设有第一支卡置机构,第一收容凹槽114设置在第一卡置机构中,且第一卡置机构中设有用于卡置在第一卡孔103内的第一卡柱1151。进一步的,第一腕带1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置凹槽111,第一卡置凹槽111的侧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置条112,其中第一卡置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卡置凹槽111中的第一支撑座113,且第一支撑座113的外壁设有与多个第一卡置条112互相卡置的多个第一收容槽1131。应理解,第一卡置凹槽111和第一支撑座113之间设置有第一胶水层,以通过第一胶水层将所述第一支撑座113固定在第一卡置凹槽111内。优选地,第一收容凹槽114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13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113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收容凹槽114连通的第一收容通孔,其中第一卡置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13的第一收容通孔中的第一支撑板115、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5上的第一凸起部1152和第一转动轴116。优选地,第一凸起部1152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转动轴116穿设在第一凸起部1152的第一通孔内。进一步的,第一转动轴116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13中,且第一卡柱115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5上。应理解,由于第一转动轴116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13中,而第一转动轴116穿设在第一凸起部1152的第一通孔内,因此第一支撑板115可在第一转动轴116上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置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5上的第一弹簧件117,其中第一转动轴116设置在第一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环主体;第一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手环主体的一端;第二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手环主体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手环主体的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一凸出部,所述手环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腕带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凸出部的第一收容凹槽,所述第二腕带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收容凹槽,且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上侧面或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和第二电极端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环主体;第一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手环主体的一端;第二腕带,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手环主体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手环主体的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一凸出部,所述手环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腕带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凸出部的第一收容凹槽,所述第二腕带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收容凹槽,且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上侧面或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和第二电极端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下侧面间隔设置有用于实现充电的第一电极端和第二电极端以及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下侧面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腕带的一端设有第一支卡置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收容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卡置机构中,且所述第一卡置机构中设有用于卡置在所述第一卡孔内的第一卡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沃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双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