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928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脉冲编码器,脉冲编码器位于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中间,脉冲解码器底部固定在第一PCB板上,脉冲解码器顶部穿过第二PCB板表面,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下对应开设有通孔,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中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包括一支撑块,支撑块上下对应均设置有顶针,上下顶针分别插入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的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装置上下的顶针分别插入上下PCB板的通孔内,以此种方式将来安装固定双层PCB板和脉冲编码器,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快捷,同时可以省去固定结构在PCB板上占用的面积,省下的面积可以增设其他功能性部件。

A New Installation Fixed Structure of Pulse Enco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
本技术属于PCB板和脉冲编码器固定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载中控设备使用越来越普及,原因是它的功能多样化,可以为驾驶员带来很大的便携性,为驾驶员提供多媒体导航、倒车影像辅助以及行车记录等各种各样的驾驶辅助。在车载中控设备内部的PCB电路板上设置有脉冲编码器,脉冲编码器具有定位的功能,所以它是中控设备实现车载导航这一功能的主要部件,而脉冲编码器一般固定在PCB电路板上,特别是双层PCB电路板结构,需要将脉冲编码器放在两块PCB电路板之间,这样就必须设置相应的固定机构,而传统的固定机构一般通过螺丝固定在PCB电路板上,这样会占用PCB电路板的面接,同时拆卸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脉冲编码器,所述脉冲编码器位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中间,所述脉冲解码器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PCB板上,所述第二PCB板上设置有圆孔,所述脉冲编码器穿过所述圆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上下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中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下对应固定设置有顶针,所述上下顶针分别插入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上的通孔内。优选的,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上开设的通孔具体为圆形通孔,所述支撑块上下对应固定设置的顶针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和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相等。优选的,所述顶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的厚度。优选的,所述安装固定结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与所述顶针相对应的方形通孔,所述顶针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PCB和所述第二PCB板表面的部分位于所述方形通孔内。针对上述方案的结构特征,相对于的解释如下:本技术将脉冲编码器固定在第一PCB板上,同时在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中间设置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上下的顶针分别插入上下PCB板的通孔内,以此种方式将来实现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脉冲编码器三者之间的相互固定,这种结构可以省去固定机构所占用PCB板正面的面积,省下的面积可以增设其他功能性部件,同时在拆卸时只需要将顶针顶出PCB板上的通孔内即可,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设置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开设的通孔为圆形通孔,设置支撑块上下对应的顶针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同时设置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和圆形通孔的直径相等,这样在将顶针插入通孔内,正方形的四个角可以卡住圆形通孔的孔壁,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顶针在通孔内晃动。设置顶针的长度大于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的厚度,使顶针完全插入圆形通孔内部时,顶针的顶部会凸出PCB板表面设置,这样可以便于顶针推出通孔内,从而便于拆卸。在凸出PCB板表面的顶针部分设置顶盖,在顶盖上开设与顶针相对应通孔,将顶针凸出的部分设置在通孔内部,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顶针不受损坏,同时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本技术通过连接装置上下的顶针分别插入上下PCB板的通孔内,以此种方式将来安装固定双层PCB板和脉冲编码器,结构设计巧妙,可以省去固定结构在PCB板正面占用的面积,省下的面积可以增设其他功能性部件,同时拆卸方便,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以上附图中,第一PCB板1、第二PCB板2、脉冲编码器3、圆孔4、通孔5、连接装置6、支撑块7、顶针8、顶盖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3的安装固定结构,包括第一PCB板1、第二PCB板2以及脉冲编码器3,脉冲编码器3位于第一PCB板1和第二PCB板2中间,脉冲解码器底部固定在第一PCB板1上,第二PCB板2上设置有圆孔4,脉冲编码器3穿过圆孔4;第一PCB板1和第二PCB板2上下对应开设有通孔5,第一PCB板1和第二PCB板2中间通过连接装置6连接,连接装置6包括支撑块7,支撑块7上下对应固定设置有顶针8,上下顶针8分别插入第一PCB板1和第二PCB板2上的通孔5内。本技术将脉冲编码器3固定在第一PCB板1上,同时在第一PCB板1和第二PCB板2中间设置连接装置6,通过连接装置6上下的顶针8分别插入上下PCB板的通孔5内,以此种方式将来实现第一PCB板1、第二PCB板2以及脉冲编码器3三者之间的相互固定,这种结构可以省去固定机构所占用PCB板正面的面积,省下的面积可以增设其他功能性部件,同时在拆卸时只需要将顶针8顶出PCB板上的通孔5内即可,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设置第一PCB板1和第二PCB板2上开设的通孔5为圆形通孔5,设置支撑块7上下对应的顶针8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同时设置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和圆形通孔5的直径相等,这样在将顶针8插入通孔5内,正方形的四个角可以卡住圆形通孔5的孔壁,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顶针8在通孔5内晃动。设置顶针8的长度大于第一PCB板1和第二PCB板2的厚度,使顶针8完全插入圆形通孔5内部时,顶针8的顶部会凸出PCB板表面设置,这样可以便于顶针8推出通孔5内,从而便于拆卸。在凸出PCB板表面的顶针8部分设置顶盖9,在顶盖9上开设与顶针8相对应通孔5,将顶针8凸出的部分设置在通孔5内部,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顶针8不受损坏,同时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本技术通过连接装置6上下的顶针8分别插入上下PCB板的通孔5内,以此种方式将来安装固定双层PCB板和脉冲编码器3,结构设计巧妙,可以省去固定结构在PCB板正面占用的面积,省下的面积可以增设其他功能性部件,同时拆卸方便,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脉冲编码器,所述脉冲编码器位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中间,所述脉冲解码器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PCB板上,所述第二PCB板上设置有圆孔,所述脉冲编码器穿过所述圆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上下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中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下对应固定设置有顶针,所述上下顶针分别插入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上的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脉冲编码器,所述脉冲编码器位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中间,所述脉冲解码器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PCB板上,所述第二PCB板上设置有圆孔,所述脉冲编码器穿过所述圆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上下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中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下对应固定设置有顶针,所述上下顶针分别插入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上的通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脉冲编码器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权朱福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辰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