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87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在卡槽的两侧埋设分别埋设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在无线充电机构背面固设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分别与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滑动电连接,使无线充电装置在卡槽上滑动时时刻通电,另在卡槽上滑设卡块,盖帽贯穿卡块,并与无线充电机构固定连接,在盖帽与卡块之间设置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使卡块不会位移,使得无线充电装置滑动、及使用时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使用方便、稳定,无线充电装置能调节对位,实用性强。

A wireless charger with adjustable desk-to-desk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装置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交变磁场,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但是,现有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电能发射部都被固定安装在支撑部件上,而且无线充电要求无线电能发射部中心与无线电能接收部中心应当尽量减少偏差,偏差越大,充电效率越低,甚至造成不能充电,保证能够无线传输电能的偏差范围很小。现有手机的尺寸多种多样,而且无线电能接收部在手机内的安装位置也千差万别,因此现有技术固定设置无线电能发射部的结构设计令无线充电装置并不能适用所有的、甚至是大部分手机,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旨在解决无线充电装置不能调节对位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底座的侧边设有type-c接口、电源DC接口,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倾斜预设角度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分别埋设有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均与所述type-c接口、电源DC接口,所述卡槽上滑设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滑动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含无线充电机构、盖帽、卡块、弹簧、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所述卡块滑设于所述卡槽上;所述盖帽贯穿所述卡块,并与所述无线充电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盖帽上,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固设于所述无线充电机构的背面,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的一端均与所述无线充电机构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所述第一负极导线滑动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盖帽位于所述无线充电机构背面的正中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盖帽与所述无线充电机构由螺丝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卡块与所述盖帽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位于所述盖帽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卡槽的两侧埋设分别埋设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在无线充电机构背面固设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分别与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滑动电连接,使无线充电装置在卡槽上滑动时时刻通电,另在卡槽上滑设卡块,盖帽贯穿卡块,并与无线充电机构固定连接,在盖帽与卡块之间设置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使卡块不会位移,使得无线充电装置滑动、及使用时更加稳定;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使用方便、稳定,无线充电装置能调节对位,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的正面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的背面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凹槽;3=type-c接口;4-电源DC接口;5-支撑架;6-开口;7-卡槽;8-第一正极导线;9-无线充电装置;10-无线充电机构;11-盖帽;12-卡块;13-弹簧;14-第二正极导线;15-第二负极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凹槽2,凹槽2用于放置手机,使手机不易滑动,底座1的侧边设有type-c接口3、电源DC接口4,底座1的顶部设有倾斜预设角度设置的支撑架5,支撑架5上设有开口6,开口6的侧面设有卡槽7,卡槽7的两侧分别埋设有第一正极导线8、第一负极导线(图中未示),第一正极导线8、第一负极导线均与type-c接口3、电源DC接口4电连接,卡槽7上滑设有无线充电装置10,无线充电装置10与第一正极导线8、第一负极导线电连接。需说明的是,第一正极导线8、第一负极导线其外部未设置绝缘层。本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10包含无线充电机构11、盖帽12、卡块13、弹簧14、第二正极导线15、第二负极导线16,卡块13滑设于卡槽7上;盖帽12贯穿卡块13,并与无线充电机构11固定连接,弹簧14套设于盖帽12上,第二正极导线15、第二负极导线16固设于无线充电机构11的背面,第二正极导线15、第二负极导线16的一端均与无线充电机构11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正极导线8、第一负极导线滑动电连接。需说明的是,第二正极导线14、第二负极导线15其外部未设置绝缘层;当盖帽12与无线充电机构11固定好后,弹簧14处于收缩状态。本技术中:盖帽12位于无线充电机构11背面的正中间。本技术中:盖帽12与无线充电机构11由螺丝固定。本技术中:弹簧14位于卡块13与盖帽12之间,利用弹簧14的弹力迫使卡块13固定在卡槽7上,使卡块7不会位移。本技术中:第二正极导线15、第二负极导线16位于盖帽12的下方。本技术使用过程:首先用一电源线插入电源DC接口,为无线充电机构11供电,并使type-c接口3通电,以便于用双头type-c数据线为其它电子设备供电;然后将带有无线充电接收端的手机放置于无线充电装置10上,利用凹槽2卡位,防止手机滑动;再手动推动无线充电装置10,使其在卡槽7上滑动,直至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对齐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使用方便、稳定,无线充电装置能调节对位,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底座的侧边设有type‑c接口、电源DC接口,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倾斜预设角度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分别埋设有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均与所述type‑c接口、电源DC接口电连接,所述卡槽上滑设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滑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底座的侧边设有type-c接口、电源DC接口,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倾斜预设角度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分别埋设有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均与所述type-c接口、电源DC接口电连接,所述卡槽上滑设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第一负极导线滑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能调节台面对位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含无线充电机构、盖帽、卡块、弹簧、第二正极导线、第二负极导线,所述卡块滑设于所述卡槽上;所述盖帽贯穿所述卡块,并与所述无线充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灿王吾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滨濠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