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85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包括导地线与预绞丝,所述导地线上设置有限位止动环以及限位环,所述限位止动环将预绞丝的一端与导地线的一端包覆在一起,所述限位环内圈处连接有与导地线滑动连接的滑动套,所述限位环与滑动套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上伸出有若干用于分隔预绞丝的间隔棒,所述间隔棒均布设置在限位环上。本申请通过限位环与导地线的配合,来实现多根预绞丝进行同时缠绕,一是解决导线修补时缠绕预绞丝缠绕时间长问题,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可以保证缠绕的工艺,与传统手工作业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安全性高、工艺好等诸多优点。

A Ground Guide Pre-twisted W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
本技术涉及通信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
技术介绍
导地线由于受外力破坏运行一段时间容易发生断股,有时断股少于两根时,经常用预绞丝进行缠绕修补,现在由于电力快速发展,很多输电线路都采取大容量输电线路,线径大,截面积大,且子导线根数多,而现在修补导线用的预绞丝也比较长,线上作业人员一根根进行缠绕,尤其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身穿屏蔽服更不容易操作,可以说不省时,也不省力,而且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缩短了作业时间,减少了人员作业强度,安全性高,快速完成修补任务的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包括导地线与预绞丝,所述导地线上设置有限位止动环以及限位环,所述限位止动环将预绞丝的一端与导地线的一端包覆在一起,所述限位环内圈处连接有与导地线滑动连接的滑动套,所述限位环与滑动套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上伸出有若干用于分隔预绞丝的间隔棒,所述间隔棒均布设置在限位环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止动环与限位环均由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配合组成,所述第一半环的一端与第二半环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半环的另一端与第二半环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使得限位止动环更方便安装,并且提高其紧固性,不仅不会对导地线的使用造成干扰,而且还能重复使用,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结构相同,均为可伸缩结构,其伸长方向为其弧长方向。通过伸长其半环的长度,来针对实际导地线与预绞丝的半径进行适应性调节,提高本申请的适用性。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止动环与导地线和预绞丝接触的一侧设有弹性垫层。以通过弹性垫层自身的弹性形变作用,使限位止动环能相对固定在导地线上,不会轻易滑移。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若干用于连接间隔棒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均布在限位环的外侧面并贯穿限位环。使其能根据实际情况需求来调节间隔棒的数量,从而能使每根预绞丝之间更紧密,不容易出现间隙过大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导地线上还设置有赶线装置,所述赶线装置包括支架、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两个定滑轮以及在支架上沿着与两个定滑轮连线垂直的方向滑动的动滑轮。赶线装置能用于将预绞丝充分压紧至导地线表面,从而有效提高其缠绕质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通过限位环与导地线的配合,来实现多根预绞丝进行同时缠绕,一是解决导线修补时缠绕预绞丝缠绕时间长问题,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可以保证缠绕的工艺,与传统手工作业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安全性高、工艺好等诸多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的限位止动环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的限位环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的赶线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地线;2、限位止动环;21、第一半环;22、第二半环;23、螺栓;3、预绞丝;4、间隔棒;5、限位环;51、安装孔;6、滑动套;7、支架;71、动滑轮;72、定滑轮;73、滑块;74、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包括导地线1与用于缠绕在导地线1上的预绞丝3,导地线1上设置有限位止动环2以及限位环5,限位止动环2用于作为限位环5的起点套设在导地线1的一端末端,将导地线1与预绞丝3的一端包覆在一起。限位环5内圈处连接有与导地线1滑动连接的滑动套6,限位环5与滑动套6转动连接,令限位环5能在导地线1上滑动以及转动,限位环5上伸出有若干间隔棒4,用于分隔预绞丝3,间隔棒4均布设置在限位环5上,并且其间隔棒4数量可根据其预绞丝3数量来确定其规格。如图2所示,限位止动环2由第一半环21与第二半环22一端铰接组成,第一半环21与第二半环2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23连接锁紧固定,将预绞丝3包覆在导地线1上。第一半环21与第二半环22结构相同,均为可伸缩结构,其伸缩方向为沿其半环弧长方向伸缩,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限位止动环2的内圈加设有一圈弹性垫层(图中未示意出),能有助于其固定在导地线1上,不易滑移,影响缠绕预绞丝3的工作。限位环5与限位止动环2结构相似,同为由第一半环21与第二半环22一端铰接组成,其另一端通过螺栓23连接锁紧固定。限位环5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连接间隔棒4的安装孔51,安装孔51均布并贯穿在限位环5的侧面上,安装孔51标准设置为有18个,在使用的时候,只需根据预绞丝3的数量均布安装相同数量的间隔棒4即可完成限位环5的安装。导地线1上还设置有赶线装置,赶线装置包括支架7、转动连接在支架7上的两个定滑轮72以及在支架7上沿着与两个定滑轮72连线垂直的方向滑动的动滑轮71。动滑轮71转动连接在一个滑块73上,支架7上开设有供滑块73滑动的滑槽,滑块73延伸至支架7背部连接有导向杆74,滑块73套设在导向杆74上顺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只需根据导地线1的直径,将动滑轮71滑动至抵紧导地线1即可。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将其限位止动环2调节其第一半环21与第二半环22的弧长长度,包覆预绞丝3并安装在导地线1上,其位置为预绞丝3的端部。然后将限位环5与滑动套6亦安装至导地线1上,令限位环5位于限位止动环2的一侧。之后将预绞丝3穿过限位止动环2,并穿插在限位环5上间隔棒4的间隔之中。转动限位环5并且向预绞丝3的末端滑动,滑动到末端后即可完成缠绕工作。缠绕完成后将限位止动环2、限位环5等拆除,将赶线装置安装至缠绕好预绞丝3的导地线1上,安装时,只需向导地线1方向滑动动滑轮71,至导地线1被动滑轮71与两个定滑轮72抵紧,即可。安装好后,将赶线装置沿导地线1长度方向一直向末端滑动,即可完成赶线工作,使预绞丝3与导地线1紧密贴合。整个使用过程方便简单快捷。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导地线(1)上的限位止动环(2)以及限位环(5),所述限位止动环(2)将预绞丝(3)的一端与导地线(1)的一端包覆在一起,所述限位环(5)内圈处连接有与导地线(1)滑动连接的滑动套(6),所述限位环(5)与滑动套(6)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5)上伸出有若干用于分隔预绞丝(3)的间隔棒(4),所述间隔棒(4)均布设置在限位环(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导地线(1)上的限位止动环(2)以及限位环(5),所述限位止动环(2)将预绞丝(3)的一端与导地线(1)的一端包覆在一起,所述限位环(5)内圈处连接有与导地线(1)滑动连接的滑动套(6),所述限位环(5)与滑动套(6)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5)上伸出有若干用于分隔预绞丝(3)的间隔棒(4),所述间隔棒(4)均布设置在限位环(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地线预绞丝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止动环(2)与限位环(5)均由第一半环(21)与第二半环(22)配合组成,所述第一半环(21)的一端与第二半环(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半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半环(2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23)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伟刘秉南罗凯颜世成鄂先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