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光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83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缆技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闪光电缆,其线体在插孔内部的稳定性较高,减少线体与发光部之间的松动脱落现象,线体的底端与发光器对接较好,提高发光效果,提高使用可靠性;可以对线体顶端的多组透明线芯进行密封保护,减少多组透明线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氧化或者被空气中的潮湿空气腐蚀而影响使用的现象,提高实用性,包括线体和发光部,线体包括透明外皮和多组透明线芯;包括左翻板、右翻板、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左弧形卡板、右弧形卡板、左螺纹旋钮和右螺纹旋钮;还包括端帽和弹性锁紧圈,线体的顶端插入至端帽的底端内部,多组透明线芯的顶端均位于端帽内部,每组环形放置槽内部均设置有密封圈。

A Flash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闪光电缆
本技术属于电力电缆技术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闪光电缆。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电缆一般只具备电力输送和数据传输的功能,其直观性较差,视觉区别较差,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专利技术出一种可以发光的闪光电缆,现有技术中的闪光电缆包括线体和发光部,线体包括透明外皮和多组透明线芯,多组透明线芯并列包裹在透明外皮内部,并且发光部的顶端设置有插孔,插孔的底侧壁上设置有发光器,并且发光部的前端下侧设置有线路连接头,线体的底端插入至插孔内部,并且线体的底端与线路连接头电性连通;现有技术中的闪光电缆使用时,首先将发光器与电源接通,通过发光器的照射,使多组透明线芯产生亮光,并且可以同线路连接头和多组透明线芯的顶端将整体与使用设备连通进行使用即可;现有技术中的闪光电缆在使用中发现,线体在插孔内部的稳定较差,容易松动脱落,导致线体的底端与发光器对接不好,发光效果较差,导致其使用可靠性较低;并且线体顶端的多组透明线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氧化或者被空气中的潮湿空气腐蚀而影响使用,导致其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体在插孔内部的稳定性较高,减少线体与发光部之间的松动脱落现象,线体的底端与发光器对接较好,提高发光效果,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以对线体顶端的多组透明线芯进行密封保护,减少多组透明线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氧化或者被空气中的潮湿空气腐蚀而影响使用的现象,提高实用性的闪光电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闪光电缆,包括线体和发光部,线体包括透明外皮和多组透明线芯,多组透明线芯并列包裹在透明外皮内部,并且发光部的顶端设置有插孔,插孔的底侧壁上设置有发光器,并且发光部的前端下侧设置有线路连接头,线体的底端插入至插孔内部,并且线体的底端与线路连接头电性连通;包括左翻板、右翻板、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左弧形卡板、右弧形卡板、左螺纹旋钮和右螺纹旋钮,所述左翻板的右端下侧和右翻板的左端下侧分别与所述发光部的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可转动连接,并且左翻板和右翻板的中部分别纵向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左滑动通孔和右滑动通孔,并且所述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分别纵向可滑动设置在左滑动通孔和右滑动通孔内部,所述左翻板的左端和右翻板的右端分别设置有左调节槽和右调节槽,所述左滑动通孔的左端内壁和右滑动通孔的右端内壁上分别设置左滑槽和右滑槽,并且左调节槽和左滑槽内部相通,右调节槽与右滑槽内部相通,所述左螺纹旋钮位于左调节槽内部,并且左螺纹旋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左调节槽的顶端内壁和底端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左调节杆的左端设置有左带动条,并且左带动条位于左滑槽内部,左带动条的左端设置有与左螺纹旋钮可螺装配合的左螺纹,所述右螺纹旋钮位于右调节槽内部,并且右螺纹旋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右调节槽的顶端内壁和底端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右调节杆的右端设置有右带动条,并且右带动条位于右滑槽内部,右带动条的右端设置有与右螺纹旋钮可螺装配合的右螺纹,左螺纹旋钮与左带动条的左端螺装配合,并且右螺纹旋钮与右带动条的右端螺装配合,所述线体的外部下侧套装设置有固定圈,并且所述左弧形卡板与右弧形卡板相对设置,左弧形卡板的底端左侧和右弧形卡板的底端右侧分别与所述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的顶端连接;还包括端帽和弹性锁紧圈,所述线体的顶端插入至所述端帽的底端内部,并且所述多组透明线芯的顶端均位于端帽内部,所述弹性锁紧圈的圆周内壁后侧与端帽的圆周外壁后侧下部固定连接,并且弹性锁紧圈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槽,并且开口槽的顶侧壁和底侧壁分别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纹通孔和固定通孔,螺纹通孔与固定通孔上下同心对应设置,弹性锁紧圈的另一端中部设置有插板,并且插板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连接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螺装设置有螺栓,端帽的圆周内壁下侧设置有多组环形放置槽,并且每组环形放置槽内部均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为了方便观察端帽内部情况,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端帽设置为透明软质塑料材质。优选的,为了防止左弧形卡板和右弧形卡板与固定圈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分离,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左弧形卡板的底端右侧和右弧形卡板的底端左侧均设置有定位插柱,并且所述固定圈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均纵向设置有定位插孔。优选的,为了提高左翻板和右翻板分别与发光部之间的贴附能力,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发光部的左端上侧和右端上侧均设置有放置槽,并且每组放置槽内部均设置有磁铁,所述左翻板的右端上侧和右翻板的左端上侧均贴附有铁板,并且铁板与磁铁相吸。优选的,为了方便翻转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将左弧形卡板和右弧形卡板拆卸,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左调节杆的左端上侧和右调节杆的右端上侧均设置有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新型结构的闪光电缆,可以通过左弧形卡板和右弧形卡板分别纵向夹设在线体的左侧和右侧,并且通过左螺纹旋钮和左螺纹之间的螺装配合,用手转动左螺纹旋钮,使左弧形卡板沿着左调节杆的方向向下滑动,从而使左弧形卡板的底端与固定圈的顶端左侧贴紧,同时通过右螺纹旋钮和右螺纹之间的螺装配合,用手转动右螺纹旋钮,使右弧形卡板沿着右调节杆的方向向下滑动,从而使右弧形卡板的底端与固定圈的顶端右侧贴紧,通过左弧形卡板和右弧形卡板的贴紧调节,推动线体的底端插紧在发光部的插孔内部,从而使线体在插孔内部的稳定性较高,减少线体与发光部之间的松动脱落现象,使线体的底端与发光器对接较好,提高发光效果,并且可以通过分别反向转动左螺纹旋钮和右螺纹旋钮,使左弧形卡板和右弧形卡板与固定圈之间松动分离,分别向左翻转左翻板和向右翻转右翻板,便于使线体与发光部分离,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以通过端帽对线体顶端的多组透明线芯进行密封保护,通过弹性锁紧圈,将插板插入至开口槽内部,通过转动螺栓,使螺栓分别插入至连接通孔和固定通孔内部,从而使弹性锁紧圈将端帽紧固在线体的外部上侧,并且可以通过多组密封圈的设置,提高端帽与线体外壁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通过螺栓与螺纹通孔之间的螺装设置,便于端帽拆卸而使用线体,减少多组透明线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氧化或者被空气中的潮湿空气腐蚀而影响使用的现象,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弹性锁紧圈、螺栓和插板等连接的俯视结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左翻板、左调节杆和左螺纹旋钮等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左弧形卡板和右弧形卡板配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发光部;2-透明外皮;3-透明线芯;4-发光器;5-线路连接头;6-左翻板;7-左调节杆;8-左弧形卡板;9-左螺纹旋钮;10-左带动条;11-固定圈;12-端帽;13-弹性锁紧圈;14-插板;15-螺栓;16-密封圈;17-插柱;18-磁铁;19-铁板;2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的一种闪光电缆,包括线体和发光部1,线体包括透明外皮2和多组透明线芯3,多组透明线芯3并列包裹在透明外皮2内部,并且发光部1的顶端设置有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闪光电缆,包括线体和发光部(1),线体包括透明外皮(2)和多组透明线芯(3),多组透明线芯(3)并列包裹在透明外皮(2)内部,并且发光部(1)的顶端设置有插孔,插孔的底侧壁上设置有发光器(4),并且发光部(1)的前端下侧设置有线路连接头(5),线体的底端插入至插孔内部,并且线体的底端与线路连接头(5)电性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翻板(6)、右翻板、左调节杆(7)、右调节杆、左弧形卡板(8)、右弧形卡板、左螺纹旋钮(9)和右螺纹旋钮,所述左翻板(6)的右端下侧和右翻板的左端下侧分别与所述发光部(1)的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可转动连接,并且左翻板(6)和右翻板的中部分别纵向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左滑动通孔和右滑动通孔,并且所述左调节杆(7)和右调节杆分别纵向可滑动设置在左滑动通孔和右滑动通孔内部,所述左翻板(6)的左端和右翻板的右端分别设置有左调节槽和右调节槽,所述左滑动通孔的左端内壁和右滑动通孔的右端内壁上分别设置左滑槽和右滑槽,并且左调节槽和左滑槽内部相通,右调节槽与右滑槽内部相通,所述左螺纹旋钮(9)位于左调节槽内部,并且左螺纹旋钮(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左调节槽的顶端内壁和底端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左调节杆(7)的左端设置有左带动条(10),并且左带动条(10)位于左滑槽内部,左带动条(10)的左端设置有与左螺纹旋钮(9)可螺装配合的左螺纹,所述右螺纹旋钮位于右调节槽内部,并且右螺纹旋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右调节槽的顶端内壁和底端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右调节杆的右端设置有右带动条,并且右带动条位于右滑槽内部,右带动条的右端设置有与右螺纹旋钮可螺装配合的右螺纹,左螺纹旋钮(9)与左带动条(10)的左端螺装配合,并且右螺纹旋钮与右带动条的右端螺装配合,所述线体的外部下侧套装设置有固定圈(11),并且所述左弧形卡板(8)与右弧形卡板相对设置,左弧形卡板(8)的底端左侧和右弧形卡板的底端右侧分别与所述左调节杆(7)和右调节杆的顶端连接;还包括端帽(12)和弹性锁紧圈(13),所述线体的顶端插入至所述端帽(12)的底端内部,并且所述多组透明线芯(3)的顶端均位于端帽(12)内部,所述弹性锁紧圈(13)的圆周内壁后侧与端帽(12)的圆周外壁后侧下部固定连接,并且弹性锁紧圈(13)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槽,并且开口槽的顶侧壁和底侧壁分别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纹通孔和固定通孔,螺纹通孔与固定通孔上下同心对应设置,弹性锁紧圈(13)的另一端中部设置有插板(14),并且插板(14)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连接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螺装设置有螺栓(15),端帽(12)的圆周内壁下侧设置有多组环形放置槽,并且每组环形放置槽内部均设置有密封圈(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闪光电缆,包括线体和发光部(1),线体包括透明外皮(2)和多组透明线芯(3),多组透明线芯(3)并列包裹在透明外皮(2)内部,并且发光部(1)的顶端设置有插孔,插孔的底侧壁上设置有发光器(4),并且发光部(1)的前端下侧设置有线路连接头(5),线体的底端插入至插孔内部,并且线体的底端与线路连接头(5)电性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翻板(6)、右翻板、左调节杆(7)、右调节杆、左弧形卡板(8)、右弧形卡板、左螺纹旋钮(9)和右螺纹旋钮,所述左翻板(6)的右端下侧和右翻板的左端下侧分别与所述发光部(1)的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可转动连接,并且左翻板(6)和右翻板的中部分别纵向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左滑动通孔和右滑动通孔,并且所述左调节杆(7)和右调节杆分别纵向可滑动设置在左滑动通孔和右滑动通孔内部,所述左翻板(6)的左端和右翻板的右端分别设置有左调节槽和右调节槽,所述左滑动通孔的左端内壁和右滑动通孔的右端内壁上分别设置左滑槽和右滑槽,并且左调节槽和左滑槽内部相通,右调节槽与右滑槽内部相通,所述左螺纹旋钮(9)位于左调节槽内部,并且左螺纹旋钮(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左调节槽的顶端内壁和底端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左调节杆(7)的左端设置有左带动条(10),并且左带动条(10)位于左滑槽内部,左带动条(10)的左端设置有与左螺纹旋钮(9)可螺装配合的左螺纹,所述右螺纹旋钮位于右调节槽内部,并且右螺纹旋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右调节槽的顶端内壁和底端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右调节杆的右端设置有右带动条,并且右带动条位于右滑槽内部,右带动条的右端设置有与右螺纹旋钮可螺装配合的右螺纹,左螺纹旋钮(9)与左带动条(10)的左端螺装配合,并且右螺纹旋钮与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春华王文凯李秀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