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扫描镜,所述扫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窗口;设置在所述窗口上的窗口镜;设置在所述窗口镜与所述扫描镜之间的消杂光装置,所述消杂光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激光雷达的出射光经所述扫描镜反射后通过所述消杂光装置照射到所述窗口镜上,所述出射光再通过所述窗口镜照射到目标物上。减小了杂散光对目标物在激光照射后反射回的漫射光的影响,使得近距离目标返回的光信号不被系统内部杂散光淹没,提升了激光雷达的测距范围。
A Laser Radar and a Noise Elimin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激光雷达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
技术介绍
激光雷达的出射光能量高,尤其是脉冲型激光雷达(其单脉冲峰值功率达到百瓦甚至千瓦)。在实际工程中,光学窗口的透过率达不到100%的透过率,因而会出现残余反射及部分漫反射。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窗口倾斜、设置视场光阑等方式降低窗口镜面残余反射的光能量,但是对于窗口镜本身的残余漫反射未进行消除,影响了激光雷达近距离的测量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扫描镜,所述扫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窗口;设置在所述窗口上的窗口镜;设置在所述窗口镜与所述扫描镜之间的消杂光装置,所述消杂光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激光雷达的出射光经所述扫描镜反射后通过所述消杂光装置照射到所述窗口镜上,所述出射光再通过所述窗口镜照射到目标物上。可选地,所述消杂光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的消杂光机构;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安装底座。可选地,所述消杂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与所述安装底座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可选地,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可选地,所述主体为圆柱形柱体;或者,所述主体为圆角矩形柱体。可选地,所述消杂光机构为螺旋状或者环状。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置有消光螺纹或除杂光涂层。可选地,所述激光雷达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中空电机,所述激光雷达的出射光通过所述中空电机的第二通孔照射到所述扫描镜上。可选地,所述窗口镜的镜面镀有增透膜。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杂光装置,包括:主基座;设置在所述主基座上的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内壁的消杂光结构;与所述主基座连接的安装基座;设置在所述主基座和所述安装基座之间的第三连接部,所述主基座与所述安装基座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第四连接部,用于与待消杂光的装置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充分考虑到在激光雷达出射光的照射下,窗口镜位于出射光方向的两个镜面都会反射杂散光,这些杂散光经多次反射后,有一部分会被激光雷达的接收装置所接收,淹没部分目标物被激光照射后反射回的漫射光,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影响检测的范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在激光雷达的扫描镜与窗口镜之间设置消杂光装置,通过消杂光装置内部设置的消杂光机构对杂散光进行消除,减小了杂散光对目标物在激光照射后反射回的漫射光的影响,使得近距离目标返回的光信号不被系统内部杂散光淹没,提升了激光雷达的测距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扫描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杂光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杂光装置结构示意图I;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杂光装置结构示意图II;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杂光装置结构示意图III;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杂光装置结构示意图IV;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杂光装置结构示意图V。图标:10-激光雷达扫描机构;100-第一壳体;110-壳身;120-壳盖;130-窗口镜;140-扫描镜;200-消杂光装置;300-主体;310-第一通孔;320-消杂光机构;330-第一连接部;400-安装底座;410-第二连接部;500-中空电机;510-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经申请人研究发现,激光雷达的出射激光能量高,尤其脉冲型激光雷达(其单脉冲峰值功率达到百瓦甚至千瓦)。在实际工程中,光学窗口的透过率达不到100%的透过率,因此窗口镜的镜面在出射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残余反射及部分漫反射。针对残余反射,目前主要采用窗口镜倾斜、在激光雷达的接收系统设置视场光阑、提高窗口镜130透过率等方法来减少接收系统接收到的残余反射光;但是对于圈口镜本身的残余漫反射并未进行消除,而窗口镜130本身的残余漫反射在扫描时会对目标物反射回来的漫射光造成干扰,影响激光雷达近距离的测量范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几个实施例来进行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扫描机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激光雷达扫描机构10包括第一壳体100;与第一壳体100连接的扫描镜140,扫描镜140设置在第一壳体100内;设置在第一壳体100上的窗口;设置在窗口上的窗口镜130;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扫描镜,所述扫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窗口;设置在所述窗口上的窗口镜;设置在所述窗口镜与所述扫描镜之间的消杂光装置,所述消杂光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激光雷达的出射光经所述扫描镜反射后通过所述消杂光装置照射到所述窗口镜上,所述出射光再通过所述窗口镜照射到目标物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扫描镜,所述扫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窗口;设置在所述窗口上的窗口镜;设置在所述窗口镜与所述扫描镜之间的消杂光装置,所述消杂光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激光雷达的出射光经所述扫描镜反射后通过所述消杂光装置照射到所述窗口镜上,所述出射光再通过所述窗口镜照射到目标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杂光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的消杂光机构;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安装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杂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与所述安装底座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卢金刚,邹蕾,肖亮,翁国康,符运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