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中的双向液压阻尼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59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减震器中的双向液压阻尼器,它是由圆柱形阀体(1)、对顶同轴放置的两个阀芯(2)、(7)所组成。芯体与阀体内表面滑配合,阀芯顶部为圆锥台状,沿母线方向开有小沟槽(13)、(14),与阀体中间的油腔(5)相通。圆柱体中部直径较小,套有弹簧(3)、(6),阀芯中间有盲孔(16)、(8)与垂直轴线、贯穿阀芯的阻尼孔(12)、(15)相通。油液经阻尼孔(12)、(15)与小沟槽(13)、(14)的两次阻尼,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大型设备及管路的减震装置中的双向液压阻尼器,它特别适用于承受双方向震动力的情况,达到最佳减震效果。本技术问世以前,在电站、矿山及铜铁、化工等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大型管路和设备运行中的震动问题,一般均采取加强设备结构强度的办法加以解决,有的采用机械式减震器,由于没有液压缓冲作用,取得的减震效果不大;而加强结构强度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优质钢材,多用上百吨钢材,对于一个设备并不少见;投资大,设备更加庞大笨重,收效也不理想。国外所加的机械减震器的阻尼器,只是一次阻尼,也并不是双向阻尼的形式,工作不平稳,尤其对较大的冲击性震动过荷,更没有安全保障。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装置中双向液压阻尼器,利用液体不可压缩性,通过沟槽及小孔的阻尼作用,把双向震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热能耗散掉,达到液压阻尼减震的目的。阻尼器用钢材少,对于冲击性震动缓冲作用好,而且两个方向的机械震动都适用,阻尼作用是通过小孔及沟槽分两次实现的。双向液压阻尼器的阀体呈筒状结构,筒内有两个对顶放置的阀蕊,每个阀蕊底部为圆柱形,前部也为圆柱形、直径比底部小,而顶部为圆锥台形状,锥面沿母线方向有一条小形沟槽(断面为矩形),阀蕊底部圆柱体表面与阀体内表面呈滑配合,阀蕊在阀体内可以沿同一轴线自由滑动。阀蕊从底部至前部沿轴向有一盲孔,孔前端部又与横向贯穿阀蕊的阻尼孔相联通,这样,油液从减震装置通过两个阀蕊底部进入阻尼孔,继而进入由阀体与阀蕊前部所形成的油腔中。这两个油腔又都与阀体正中间的油腔相通,此油腔与阀体外的油杯通联。当阀蕊顶部锥台与阀体内壁——形成中间油腔的内壁,呈圆形——完全接触时,就只有锥台面上的小沟槽做为油液的通路,此时通路的截面积最小,反之,两者不接触时,油液通路逐渐加大。即在阀蕊受震动压力而往复沿轴向运动,压力最大时,阀蕊至极限位置,只有小沟槽为油液道路,缝隙最小;压力消除后均由弹簧使阀蕊顶部离开内孔壁,缝隙增大。因此,油液通路截面积的大小是受阀蕊沿轴向移动的距离来控制的。阻尼器底部两端直接与液压减震器活塞的油腔连通。油液在阻尼孔进行一次阻尼,到小沟槽处进行二次阻尼。现在通过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附图1为应用于电站大型锅炉减震装置上的双向液压阻尼器的纵向剖面图。当静止状态时,阀体(1)内的两个阀蕊(2)、(7)因受弹簧(3)、(6)的作用向阀体(1)的两端移动,油腔(4)、(10)与(5)全部连通。当有正向震动时,与减震器连接的油腔、(17)来的油液经阻尼孔(15)时,形成压力,压缩弹簧(3),迫使阀蕊(2)前移至极限位置,油腔(4)与(5)只经过小沟槽(14)相通,油液流入油腔(5)时受到第二次阻尼。油液在两次阻尼情况下,流量受到控制,达到了减震。此时,阀蕊(7)在油缸与弹簧(6)作用下,向后移动、油液从油腔(5),过小沟槽(13)、油腔(10)、阻尼孔(12)、孔(8)、油腔(9)、回到油缸。出现反向震动时,油缸因活塞的反向运动在油缸中间形成了负压,阀蕊(2)在弹簧(3)的弹簧力与负压合并作用下,开始后移,油腔(5)与(16)沟通,油液由油杯(11)、腔(5)经腔(4)、阻尼孔(15)回到孔(16)中,并迅速回流到油缸,使油液得以补充。此时阀蕊(7)正处于正压情况下,油液通过油腔(9)、孔(8)、(12)、油腔(10)、小沟槽(13)、油腔(5)而进行两次阻尼,而达到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大型设备及管路减震器中的双向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阻尼器的筒状阀体(1)内,同轴对顶放置圆柱形阀芯(2)、(7),阀芯底部直径较前部柱体直径大,顶部为圆锥台状,两阀芯(2)、(7)前部与阀体(1)形成两个油腔(4)、(10),柱体上套有弹簧(3)、(6)阀芯(2)、(7)顶部锥台与阀体(1)内壁又形成中间油腔(5),油腔(5)与阀体(1)外的油杯(11)通连。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大型设备及管路减震器中的双向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阻尼器的筒状阀体(1)内,同轴对顶放置圆柱形阀芯(2)、(7),阀芯底部直径较前部柱体直径大,顶部为圆锥台状,两阀芯(2)、(7)前部与阀体(1)形成两个油腔(4)、(10),柱体上套有弹簧(3)、(6)阀芯(2)、(7)顶部锥台与阀体(1)内壁又形成中间油腔(5),油腔(5)与阀体(1)外的油杯(11)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瑛孙永利宋庆国张洪涛郑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风华机器厂哈尔滨市电站成套设备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