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庆隆专利>正文

直线运动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54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直线运动阻尼器,包含有:一缸体,具有一容室及该容室二端连通的一轴孔;一掣动杆,其杆身具有一螺纹部,该掣动杆是可沿其轴向滑移地穿置于该轴孔及该容室中;一螺合件,是锁合于该掣动杆螺纹部上,并位于该容室中,且当该掣动杆承受一轴向外力时,该螺合件是仅绕该掣动杆轴向枢转,而不沿该掣动杆轴向位移,藉以提供该掣动杆沿其轴向位移的阻尼。(*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阻尼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直线运动阻尼器。按,习用的直线运动阻尼器,如油压缸或气压缸等,其结构大体上是于一缸体中设置一掣动杆,当该掣动杆承受一轴向推力或拉力时,该缸体中容置的液压油、气体或弹簧,将提供该掣动杆沿其轴向位移的阻力,该等直线运动阻尼器的使用领域相当地广,例如运动器材的踏步机、滑船机、汽车的掀背式车门、建筑物的关门器、自然排烟窗、家俱的掀床…等物品上,皆可看见直线运动阻尼器的踪迹,然而,该等直线运动阻尼器的掣动杆位移时,将给予容置于其缸体中的流体(液压油或气体)一定的压力,长期使用之下,常造成该缸体中的密封失效,使该阻尼器失去功能,因此,习用直线运动阻尼器的额定负荷往往有限。连带影响该掣动杆沿其轴向位移的速度,且针对需具有大负荷的阻尼器而言,其密封结构或流体的流动方式,往往需经特别设计,使得该等阻尼器的整体结构更为复杂,且随著额定负荷的增加,其整体体积更是大增。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运动阻尼器,其整体结构简单,且在不改变其整体体积的情况下,可增加该阻尼器的负荷。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运动阻尼器,其掣动杆承受轴向的推力或拉力而沿其轴向位移时,具有不同的阻力。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直线运动阻尼器,包含有一缸体,具有一容室及与该容室二端连通的一轴孔;一掣动杆,其杆身具有一螺纹部,该掣动杆是可沿其轴向滑移地穿置于该轴孔及该容室中;一螺合件,是锁合于该掣动杆螺纹部上,并位于该容室中,且当该掣动杆承受一轴向外力时,该螺合件是仅绕该掣动杆轴向枢转,而不沿该掣动杆轴向位移,藉以提供该掣动杆沿其轴向位移的阻尼。其中该容室二端与该轴孔衔接处分别形成一第一阶面及一第二阶面,而该螺合件,具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用以当该掣动杆承受一轴向推力时,该第一端面可与该第一阶面相互抵接,或者当该掣动杆承受一轴向拉力时,该第二端面可与该第二阶面相互抵接,以便使该螺合件无法沿该掣动杆轴向位移。其中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一阶面接触的面积,是不等于该第二端面与该第二阶面接触的面积,藉以提供该掣动杆受轴向推力或拉力而位移时,不同的阻力。更包含有一第一环件,是套设于该掣动杆上,夹置于该第一阶面与该第一端面的间。其中该第一环件是为一止推轴承。更包含有一第二环件,是套设于该掣动杆上,夹置于该第二阶面与该第二端面之间。其中该第一、第二环件至少有一为止推轴承。其中该第一环件与该第一阶面接触的面积,是不等于该第二环件与该第二阶面接触的面积。其中该轴孔中更容置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二端是分别与该轴孔的孔壁及该掣动杆的一端相抵。更包含有一调登装置,用以增加该螺合件绕该掣动杆轴向枢转时的阻力。其中该缸体具有一与该容室相通的螺孔,而该调整装置包含有一抵持珠体,是置于该螺孔中,与该螺合件的外周缘接触;一弹簧,是置于该螺孔中,该弹簧的一端是与该珠体抵接;一调整螺丝,是锁合于该螺孔中,与该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其中该螺孔的外周面环设有一刻度,且该调整螺丝的端面具有一刻划是与该刻度相互对应。其中该缸体具有一散热穿孔,是连通该容室与外界。其中该螺合件的外周面更凹设有若干沟槽。其中该掣动杆的螺纹部,沿其轴向具有不同的导程。其中该掣动杆的螺纹部具有一左旋螺纹及一右旋螺纹,而该螺合件是锁合于该螺纹部上的滚珠型螺帽,且该螺合件上至少套设有一单向轴承。其中该左旋螺纹的导程,是不同于该右旋螺纹的导程。为使审查委员能深入了解本技术的详细结构及特点,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如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2沿剖线3-3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请先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直线运动阻尼器1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主要包含有一缸体12、一螺合件14、一掣动杆16及一调整装置18,其中该缸体12,是由一圆柱状的本体12a及一底座12b相互锁设而组成,该缸体12内部具有一圆柱状的容室12c,该容室12c的二相对端则与该容室12c同轴地开设有一轴孔12d,使该容室12c可与外界相通,且该客室12c二相对端与该轴孔12d衔接处,是分别形成一第一阶面12e及一第二阶面12f;其次,该缸体12沿该容室12c径向分别开设有与该容室12c连通的一螺孔12g及一长条型的散热通孔12h,且该螺扎12g的外周面环设有一刻度12l。该螺合件14,如图所示的滚珠型螺帽,是设置于该缸体12的容室12c中,该螺合件14具有一第一端面14a及一第二端面14b,且该螺合件14的外周缘沿其轴向因外径的不同,是分别形成一第一、一第二及一第三环面14c、14d、14e,其中该第二环面14d的直径是略小于该容室12c的直径,而该第一环面14c与该第一端面14a之间具有一倒角14f使得该第一端面14a的面积是小于该第二端面14b的面积,且该第一、第三环面14c、14e以等间距的方式环设有若干沟槽14g、14h。该掣动杆16,其二端分别具有一连接孔16a、16b,且该掣动杆16杆身则设有一螺杖部16c,该掣动杆16是穿设于该缸体12中,且该螺合件14是锁合于该掣动杆16的螺纹部16c上。该调整装置18,包含有一抵持珠体20、一弹簧22及一调整螺丝24,其中该抵持珠体20,为一般的工业用钢珠,是容置于该缸体12的螺孔12g中,与该螺合件14的第二环面14d接触;该弹簧22,是客置于该缸体12的螺孔12g中,且该弹簧22的一端22a是与该珠体20相互抵接;而该调整螺丝24,是锁合于该缸体12的螺孔12g中,与该弹簧22的另一端22b相互抵接,且该调整螺丝24的端面24a上设有一刻划24b,是与该缸体12螺孔12g的刻度12i相互对应,以判别该调整螺丝24锁设于该螺孔12g中的深度。藉由上述的组合,当该阻尼器10的掣动杆16承受一轴向推力F1时,由于该螺合件14的第一端面14a将受该容室12c的第一阶面12e抵持限制,使该螺合件14无法沿该掣动杆16轴向位移,则该轴向推力F1将迫使该螺合件14绕该掣动杆16轴向旋转,如此一来,该掣动杆16即可沿轴向推力F1的方向直线位移;同理,当该阻尼器10的掣动杆16承受一轴向拉力F2时,由于该螺合件14的第二端面14b将受该客室12c的第二阶面12f抵持限制,使该螺合件14无法沿该掣动杆16轴向位移,则该轴向拉力F2将迫使该螺合件14绕该掣动杆16轴向旋转,如此一来,该掣动杆16即可沿轴向拉力F2的方向直线位移。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要使该掣动杆16沿其轴向直线位移,则施加于该掣动杆16的轴向外力(推力F1或拉力F2),必需克服以下的主要阻力来源其一是作动该螺合件14绕该掣动杆16轴向旋转的阻力,此阻力与该掣动杆16的直径成正比,与该螺纹部16c的导程(pitch)P成反比,换言之,在不改变原有体积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较小导程P的掣动杆,则可提供该阻尼器10较大的阻尼,或者,直接采用较大直径的掣动杆16亦可提供该阻尼器10较大的阻力,此外,在设计该掣动杆16螺纹部16c的导程时,亦可使该螺纹部16c沿其轴向具有不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运动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缸体,具有一容室及与该容室二端连通的一轴孔;一掣动杆,其杆身具有一螺纹部,该掣动杆是可沿其轴向滑移地穿置于该轴孔及该容室中;一螺合件,是锁合于该掣动杆螺纹部上,并位于该容室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隆
申请(专利权)人:吴庆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