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94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其具体结构包括:支架、夹持块,其中,支架包括顶板、底板、液压缸,顶板和底板均水平放置,液压缸竖直设置在顶板上方,且伸缩杆端部与顶板上侧壁固接,液压缸用以驱动顶板上下移动,夹持块固接在顶板下方,夹持块上设置有供凸起结构放置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通过在顶板下方设置夹持块,夹持块上设置有供凸起结构放置的凹槽,在对设备舱双滑槽夹紧时,避开了凸起结构,使得夹紧面积更大,夹持更紧。

A Pultrusion Fixture with Double Sliding Grooves for Equipment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
技术介绍
设备舱是位于动车底部用于放置设备的舱体空间,其作用在于保护设备免受雨雪、风沙等异物的碰撞和干扰,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加速度和气动载荷等也作用于设备舱体上,因此设备舱的整体结构合理性和强度对动车的运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设备舱支架,大多采用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料制备,组装方式采用焊接,存在自重较大,焊接能耗大,费人工,成本高等缺点。尤其是随着高铁的提速,降低高铁各个部件的自身重量实现轻量化已经成为趋势,一定自重的降低必然为高铁速度的提升带来巨大的贡献。轨道交通设备舱是一个大型立体结构件,包括很多部件,有很多形状的结构,某个特定的工艺方法只能生产一定结构的产品,如果单一采用某个工艺是无法达到制备目的的。在设计设备舱的过程中,设备舱包括板装、柱状及异形结构等多种结构部件,然后通过装配得到整体的设备舱产品,这其中就有很多截面比较小但却截面相同的部件,采用真空灌注、模压或RTM等方法方法制备存在很大困难,而且效率低,且纤维含量只能达到70%左右,而拉挤工艺可以进一步提升纤维含量,使其达到80%左右。在设备舱拉挤过程中,端部需要通过夹具进行夹持,以双滑槽为例,如图2所示,现有的夹具上下面均为平面,而双滑槽顶端设置有凸起结构,因此,在进行拉挤成型时,无法对双滑槽进行夹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包括:支架、夹持块;支架包括顶板、底板、液压缸,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水平放置,所述液压缸竖直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方,且伸缩杆端部与所述顶板上侧壁固接,所述液压缸用以驱动所述顶板上下移动;所述夹持块固接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供所述凸起结构放置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为T型结构,所述夹持块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本体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通过连接板固接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连接板两侧通过卡接部与所述顶板相固接,所述连接板底侧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夹持块固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横板、立柱、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方,且和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立柱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板上端面焊接,顶端与所述第二横板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孔为长腰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通过在顶板下方设置夹持块,夹持块上设置有供凸起结构放置的凹槽,在对设备舱双滑槽夹紧时,避开了凸起结构,使得夹紧面积更大,夹持更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舱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本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阅图1至图6,由图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包括:支架1、夹持块2,支架1包括顶板11、底板12、液压缸13,顶板11和底板12均水平放置,液压缸13竖直设置在顶板11上方,且伸缩杆端部与顶板11上侧壁固接,液压缸13用以驱动顶板11上下移动,夹持块2固接在顶板11下方,夹持块2上设置有供凸起结构31放置的凹槽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通过在顶板11下方设置夹持块2,夹持块2上设置有供凸起结构31放置的凹槽21,在对设备舱双滑槽夹紧时,避开了凸起结构31,使得夹紧面积更大,夹持更紧。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块2为T型,夹持块2为T型结构,夹持块2包括第一本体2a、第二本体2b,第一本体2a长度大于第二本体2b长度,第一本体2a两侧分别设置有螺栓孔22,螺栓孔22设置在第二本体2b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还包括限位导柱14,限位导柱14设置四个,限位导柱14底端与底板12固接,顶端与液压缸固定板4底侧固接,顶板11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轴套,限位导柱14穿设在轴套内,使得液压缸13能够驱动顶板11沿限位导柱14上下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块2通过连接板16固接在顶板11下方,连接板16两侧通过卡接部15与顶板11相固接,连接板16底侧通过第一螺栓与夹持块2固接,卡接部15包括第一横板151、立柱152、第二横板153,第一横板151设置在连接板16上方,且和连接板16螺纹连接,立柱152竖直设置,立柱152底端与第一横板151上端面焊接,顶端与第二横板153螺栓连接。立柱152侧壁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1521,第二横板153侧壁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置有第三螺栓1531。第二螺栓1521和第三螺栓1531的设置,使得卡接部15与顶板11的固定更加牢固,不会产生晃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连接板16上设置有若干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螺栓孔,第一本体2a两侧的螺栓孔22为长腰孔,第一本体2a通过螺栓固接在连接板16下方,长腰孔的设置,使得第一本体2a在固定时能够纵向微调。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夹持块(2);所述支架(1)包括顶板(11)、底板(12)、液压缸(13),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均水平放置,所述液压缸(13)竖直设置在所述顶板(11)上方,且伸缩杆端部与所述顶板(11)上侧壁固接,所述液压缸(13)用以驱动所述顶板(11)上下移动;所述夹持块(2)固接在所述顶板(11)下方,所述夹持块(2)上设置有供凸起结构(31)放置的凹槽(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夹持块(2);所述支架(1)包括顶板(11)、底板(12)、液压缸(13),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均水平放置,所述液压缸(13)竖直设置在所述顶板(11)上方,且伸缩杆端部与所述顶板(11)上侧壁固接,所述液压缸(13)用以驱动所述顶板(11)上下移动;所述夹持块(2)固接在所述顶板(11)下方,所述夹持块(2)上设置有供凸起结构(31)放置的凹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2)为T型结构,所述夹持块(2)包括第一本体(2a)、第二本体(2b),所述第一本体(2a)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本体(2b)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舱双滑槽拉挤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2a)两侧分别设置有螺栓孔(22),所述螺栓孔(22)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2b)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祥夫谈源王小清张军沈蓝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