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 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3),它支撑其上面的内燃机(2)并且根据供给到其中的气压的变化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内燃机的振动; 可变气压供给部件(2、9、26、27、28),它把可变气压供给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及 引入部件(26、27、28、31、32、33、35)根据内燃机的振动情况把负压泵(30)中产生的负压和大气压力之一引入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mount),该固定件可以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振动,尤其克服产生在内燃机中的振动,该内燃机通过发动机固定件安装在机动车辆上。
技术介绍
于2000年9月19日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开No.2000-255277示出了前面提出的那种发动机固定件的例子,该发动机固定件把内燃机悬置在主动控制式支座(以下简称ACM)上,该ACM包括空气室。大气压力或者由于发动机在节气门的下游侧的吸气作用而产生的负压交替和有控制地供给到空气室中。因此,产生了与发动机的驱动情况相适应的减振作用,从而减小了传递到汽车车身中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前面提出的发动机固定件(这种固定件描述在上面所示日本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开文本中)中,利用节气门下游侧产生的负压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压差产生减振作用。因此,当发动机处于高负荷(这时节气门的开启角变大)时,在节气门的下游侧不能产生足够大的负压。所以,由于来自大气压力的压差变小,因此不能产生理想的减振作用。此外,与汽油机相比,在安装(悬置)柴油机的情况下,传递的振动幅度更大。因而,只利用仅是由于利用发动机的吸气作用而产生的负压之间的压差,难以产生足够大的减振作用。此外,如果发动机安装在若干ACM上,那么自然缺少供给到每个ACM的负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发动机固定件,即使内燃机处于任何驱动情况下,该固定件也能借助于稳定地供给所需的负压,产生理想的减振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它上面支撑内燃机,并且根据供给到其中的气压的变化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内燃机的振动;可变气压供给部件,它把可变气压供给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及引入部件,根据内燃机的振动情况它把负压泵中产生的负压和大气压力中的一个引入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它上面支撑内燃机,并且根据供给到其中的气压的变化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内燃机的振动;可变气压供给部件,它把可变气压供给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该可变气压供给部件包括有产生负压的负压泵;及引入部件,根据内燃机的振动情况它把负压泵中产生的负压和大气压力中的任一个引入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进气通道的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它上面支撑具有进气通道的内燃机,并且根据供给到其中的气压的变化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内燃机的振动;及引入部件,根据内燃机的振动情况,它引入大气压力或者根据发动机的驱动情况产生在进气通道中的正压力和产生在负压泵内的负压中的任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进气通道的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它上面支撑具有进气通道的内燃机,并且根据供给到其中的气压的变化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内燃机的振动;可变气压供给部件,它把可变气压供给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及正压力发生部件,根据内燃机的驱动情况,它在进气通道内产生正压力,可变气压供给部件包括产生负压的负压泵;及引入部件,根据内燃机的振动情况,它把大气压力或者由正压力发生部件在进气通道内产生的正压力和负压泵产生的负压中的任一个引入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进气通道的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它上面支撑具有进气通道的内燃机,并且根据供给到其中的气压的变化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内燃机的振动;可变气压供给部件,它把可变气压供给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及引入部件,根据内燃机的驱动情况,它在进气通道中产生正压力或者负压,并且根据内燃机的振动情况把产生在进气通道中的气压和大气压力中的任一个引入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进气通道的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它上面支撑具有进气通道的内燃机,并且根据供给到其中的气压的变化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内燃机的振动;可变气压供给部件,它把可变气压供给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及正压力和负压发生部件,根据内燃机的驱动情况,它在进气通道内产生正压力或者负压力,可变气压供给部件包括引入部件,根据内燃机的振动情况,该引入部件把正压力和负压发生部件在进气通道中产生的气压和大气压力中的任一个引入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可以应用到内燃机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上的方法,该减振发动机固定件包括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该机构上面支撑内燃机,并且根据供给到其中的气压的变化产生减振作用以克服内燃机的振动,该方法包括把可变气压供给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3中;及根据内燃机的振动情况把负压泵中产生的负压和大气压力中的一个引入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中。本专利技术的概述不必描述所有的必要装置,以便使本专利技术还可再组合这些所述的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内燃机的减振固定件结构略图。图2是图1所示的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的详细横剖视图。图3是工作流程图,表示图1所示的连通控制目的(或者电流供给控制目的)控制器中所执行的通道连通控制过程的例子。图4A、4B和4C是完整的正时图,说明发动机曲柄角、燃料喷射信号和开关阀驱动信号之间的关系。图5是估计的燃料喷射时间计算目的控制图谱的示意图,该控制图谱表示内燃机转速NE和燃料喷射时间阈值Ts之间的关系。图6是占空比控制图谱的示意图,该占空比控制图谱表示内燃机转速NE和燃料喷射正时TINJ之间的关系。图7是相位控制图谱的示意图,该控制图谱表示内燃机转速NE和燃料喷射正时TINJ之间的关系。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结构略图。图9是工作流程图,表示图8所示连通控制目的(或者电流供给控制目的)控制器中所执行的通道连通控制过程的例子。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结构略图。图11是图10所示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的详细横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减振发动机固定件结构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参照附图加以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图1表示结构略图,示出本专利技术内燃机减振固定件(以下也简称为发动机固定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在图1中,参考编号1表示汽车车身,而由直列式四缸发动机所构成的内燃机2通过振动控制式支撑机构(或称为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以下通称振动可控制支撑机构)3来支撑。内燃机2包括发动机缸体4,它是主体;汽缸5,它形成在发动机缸体4内;活塞6,它在汽缸5内垂直滑动;连杆7,它连接到活塞6上;及曲柄8,它输出发动机2的功率,该曲柄连接到连杆7上。此外,内燃机2还包括进气通道9,通过它吸入大气;及排气通道,通过它排出废气。安装空气滤清器壳体11作为进气净化部件(装置)来净化所吸入的空气。此外,涡轮增压器12作为增压器连接在进气通道9和排气通道10之间。通过废气压力旋转的涡轮13使与涡轮13共轴设置的压缩机14进行旋转,从而提高了发动机3的进气量。此外,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器(燃料喷射阀)15设置在进气通道9中的压缩机14的下游侧,并且根据喷射控制目的控制器16(示于图1)输出的燃料喷射信号进行驱动控制,从而根据内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耕治,高桥伸和,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