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封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867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封装装置。使橡胶(12)硫化并与发动机侧安装件(11)和用于压紧并固定膜片(16)的金属筒形件(14)结合成一体。通过在橡胶(12)的外圆周上注射模制树脂材料而形成车体侧安装件(13)。通过用金属筒形件(14)压紧膜片(16)的外围边缘部,而在金属筒形件(14)和膜片(16)之间形成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动力装置安装在车体上的液体封装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有一种液体封装装置,其中将待安装在振动产生部分(如发动机或车体)一侧上的由树脂构成的安装部注射成形在减震橡胶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8-247208(说明书第3至5页,附图1和3)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1-50331(说明书第3和4页,附图1和2)以下参照图7A和7B,描述专利文献1的附图1和3。参照图8A和8B,描述专利文献2的附图1和2。图7A和7B是普通液体封装装置(普通实例1)的横截面图。在图7A中,作为液体封装装置的减震器100包括连接在发动机侧的螺栓101、具有顶板102和系臂103的安装件104、硫化并结合在安装件104上的弹性体106、由树脂构成并围绕弹性体106布置的支承圆筒107、将弹性体106内的液体腔108分隔成两个腔的隔离件111、置于隔离件111外部的膜片112,以及盖113,盖113压配合在支承圆筒107的开口部内,从而固定隔离件111和膜片112。参照图7B,描述制造减震器100的方法。首先,将安装件104放置在用于硫化的模具中,以便硫化弹性体106并使弹性体106结合在安装件104上。此外,使弹性体106和安装件104在注塑模具中定位,将熔化的树脂材料注入模具中而进行模制,并使支承圆筒107与弹性体106结合。然后在液体中,将隔离件111和膜片112插入弹性体106和支承圆筒107内的液体腔108中,最后将盖113装配到支承圆筒107的内部。图8A和8B是普通液体封装装置(普通实例2)的横截面图。在图8A中,作为液体封装装置的减震器120包括连接到发动机侧的顶板121和连接在顶板121上的螺栓体122、被硫化并结合在顶板121下表面和圆柱形插入配件123上的弹性体124、设置在插入配件123和弹性体124的圆周侧上的外圆柱形件126、设置在插入配件123内部的隔离件127和膜片128,以及设置在膜片128外部并由插入配件123压紧和固定的盖件131。参照图8B,描述制造减震器120的方法。首先,将顶板121和插入配件123放置在模制弹性体的模具内。接着,将熔化状态的橡胶注射到模具内,使弹性体124硫化并与顶板121和插入配件123结合。而且,顶板121、插入配件123和弹性体124设置在模制外圆柱形件的模具内。接着,将熔化状态下的树脂注射到模具内,以便围绕插入配件123形成外圆柱形件126。隔离件127、膜片128和盖件131插入到插入配件123内,盖件131压紧在插入配件123的下端部上。在图7中,金属盖113装配在由树脂构成的支承圆筒107的开口部内,从而固定隔离件111和膜片112,并密封液体腔108。因此,由于盖113在支承圆筒107中的压配合经过一段时间或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支承圆筒107和盖113之间的结合强度就可能减小,从而导致密封性下降。因此,如果盖件131压紧在插入配件123的下端部上,如图8所示,就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图8所示的技术中,插入配件123由外圆柱形件126的上部至下部延伸,并进一步延伸到外圆柱形件126以下的部分,结果增大了减震器120的总重量,因此在减震器120中通过使用由树脂制成的外圆柱形件126来减小重量的效果不明显。除了使用树脂外,如果减轻已有部件的重量,则会进一步减小减震器的重量或液体封装装置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更轻的液体封装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封装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由树脂制成的第二安装件;弹性材料,其填充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之间的间隙;膜片,其与所述弹性材料一起形成密封液体的液体腔;隔壁,其使液体腔分隔成两个腔;以及孔,其设置在所述隔壁内并使两液体腔相通;其中使所述弹性材料硫化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一金属筒形件结合成一体,该金属筒形件用于压紧并固定膜片;以及通过在所述弹性材料的外圆周上注射成形树脂材料而形成第二安装件,其中,通过用所述金属筒形件压紧膜片的外围边缘部而在所述金属筒形件和膜片之间形成密封。由于通过注射成形树脂材料而在橡胶的外圆周上形成第二安装件,由第二安装件经橡胶支承隔壁,并且通过单独压紧膜片而固定金属筒形件,因此使制成的筒形件较小而且较轻。而且,由于金属筒形件硫化并与橡胶结合成一体,因此与压配合在树脂中的传统构件相比,抑制了结合强度和密封性的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体封装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A和2B表示制造本专利技术液体封装装置的方法的第一步骤。图3A和3B表示制造本专利技术液体封装装置的方法的第二步骤。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车体侧安装件注射模制的横截面图。图5A和5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筒形件被压紧的横截面图;图6是制造本专利技术液体封装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A和7B是普通液体封装装置(普通实例1)的横截面图。图8A和8B是普通液体封装装置(普通实例2)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和类似的部件用相同标号表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体封装装置的横截面图。液体封装装置10包括发动机侧安装件11,其由金属制成并将被安装在发动机上;杯形橡胶12,被硫化并结合在发动机侧安装件11上;车体侧安装件13由树脂制成,并在橡胶12中注射模制而将被安装在车体上;金属筒形件14,其具有已硫化并结合的橡胶12;膜片16,通过筒形件14将其压紧和固定;液体腔17,由膜片16和橡胶12构成;液体18,密封在液体腔17内;以及隔壁23,将液体腔17分隔成主液体腔21和次液体腔22。发动机侧安装件11包括底座部26和板形部27,被硫化和结合到底座部26上的橡胶12,板形部27从底座部26伸出,而将被安装在发动机上,在板形部27上设有安装孔28。橡胶12包括锥形加厚部31,作为杯底;上筒形部32,其与加厚部31的下部连成一体,并且其内径大于加厚部31;以及下筒形部33,其与上筒形部32的下部连成一体,并套在筒形件14的外部。车体侧安装件13包括圆柱形部36,其套在橡胶12的下部上;侧突出部37、37,由圆柱形部36的上部侧向延伸;以及安装配件38、38,嵌入侧突出部37、37内。膜片16包括圆柱形支架件41;膜片主体42,由橡胶构成并硫化和结合在支架件41的内部;以及橡胶套部43,其被硫化和结合在支架件41上,从而套在支架件41的圆周面上。套部43作为筒形件14和膜片16之间的密封件,其中通过用筒形件14压紧膜片16而提高了套部43的密封性。隔壁23包括隔壁主体46和隔膜(橡胶阻挡隔膜)48,隔膜48封闭在隔壁主体46的中心开口的通孔47。通过在隔壁主体46中形成的螺旋形孔51使主液体腔21和次液体腔22相通。隔膜48通过吸收主液体腔21内液压的振动而减小动态刚度常数,主液体腔21设置在发动机侧安装件11一侧上。下面参照图2至6说明制造液体封装装置10的方法。图2A和2B表示制造本专利技术液体封装装置的方法的第一步骤。图2A表示橡胶12被硫化并结合在发动机侧安装件11和筒形件14上的状态。该模塑件是第一中间模塑件10A。在图2B中,图2A所示的第一中间模制件10A和安装配件38、38在注射模具中定位,使熔化的树脂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封装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件;    由树脂制成的第二安装件;    弹性材料,其填充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之间的间隙;    膜片,其与所述弹性材料一起形成密封液体的液体腔;    隔壁,其使液体腔分隔成两个腔;以及    孔,其设置在所述隔壁内并使两液体腔相通;其中    使所述弹性材料硫化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一金属筒形件结合成一体,该金属筒形件用于压紧并固定膜片;以及    通过在所述弹性材料的外圆周上注射成形树脂材料而形成第二安装件,其中,通过用所述金属筒形件压紧膜片的外围边缘部而在所述金属筒形件和膜片之间形成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原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