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837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套管入水口处冷却水的焓值;确定套管出水口处冷却水的焓值;确定套管中冷却水的换热功率;建立当前套管内冷却水流量下的热平衡方程;2)改变套管内冷却水的流量,再重复步骤1);3)根据建立的两次套管内冷却水流量下的热平衡方程,求解支管入口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质量流量GH及焓值hH1,该方法能够实现对管束内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流量测量,且能够避免测量过程中对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流动产生的干扰、测量装置不能承压耐热以及设备标定困难的问题。

Measurement Method for Flow Distribu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Working Fluids in Parallel Tube Bund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两相流测量领域,涉及一种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发展迅速,其具有容量大、参数高、效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火电设备发展的主流。而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水冷壁的设计和优化是超超临界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准确预测联箱并联分支管中的两相流流量分配是联箱设计和运行的重要保证,对两相流系统的状态监测、过程控制及安全运行等均有重要的作用。为建立超临界锅炉垂直水冷壁水动力特性计算模型,首先要对高温高压工质在集箱和水冷壁中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精准的实验和模型研究。因此,对联箱内的高温高压两相工质的流量分配和相分配进行准确测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现有的多数测量技术中,测量仪表或测量设备的使用会对并联管内的两相流分配造成干扰,产生额外的压降会影响并联管内原有的流量分配特性,使结果与实际流动情况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而高温高压两相工质所具有的高压力、高温度等特点,对测量装置的承压耐热能力也带来了巨大挑战。电学法是一种经典的气液两相流含气率测量方法,但存在着如下缺陷,气液两相混合流体的等效电导和含气率有关,但易受流型、温度变化、流体内杂质引入导致的导电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若不能预先获知两相流的流型信息,准确地测量含气率将很难实现。光学法包括光衰减法和光导探针法,其主要适用于气液两相流含气率较低或者较高的条件下。利用光学法进行含气率测量通常对被测介质有一定的限制,且对被测介质和应用环境清洁度有较高的要求,测量结果易受介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射线法测量含气率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测量仪器的标定也相对容易,因此在两相流参数测量中的研究和应用也比较成熟。但射线法需要解决射线穿过管壁产生的衰减问题,并且需要一个稳定的放射源,同时放射源的维护成本高,使得该方法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据检索,发现以下与本申请相关的公开专利的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专利文献CN104075766A公开了一种管内相分隔式高含气率气液两相流体流量测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管道、内管、两级旋流器、渐缩管、旋流管、过渡管、渐扩管、消旋器、常规小型分离器以及气体和液体流量计组成;其方法通过采用管内相分隔技术,配合离心和重力分离作用,经多个分离步骤完成气液两相流体在管道内的完全分离,最后分别使用气体和液体流量计测量出各相流量;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大幅度缩小分离法类气液两相流测量装置的体积,改善测量的实时性,并能显著降低制造成本,便于在工程上广泛应用。专利文献CN1065724公开一种气、液两相管流流量测量方法与装置,用于较长气、液两相流管线内气、液体积流量的直接在线测量。它是用一条上坡后再下坡的特殊管路使上坡管内产生间歇性流动,阻断液塞后的液膜流动,并且形成具有一致流速分布的液塞前锋液面。用安装于上坡管上的两个泡状流空泡份额传感器获得有关参数,通过信号处理、数据采集及运算系统,进行必要的计算和修正,则可实现气、液体积流量的测量。专利文献CN103033225A公开一种稳态情况下两相流分相流量的测量装置,主要包括:汽水分离器、气体流量计、石英玻璃管、减压阀和截断阀。本专利技术满足空气-水或蒸汽-饱和水的两相流分相流量的测量要求,工作安全可靠,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简单,适合应用于较高压力情况下的两相流分相流量测量,尤其适合于高含气率两相流测量。上述专利均未同时解决测量过程中对两相流动产生干扰、测量装置不能承压耐热、设备标定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对管束内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流量测量,且能够避免测量过程中对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流动产生的干扰、测量装置不能承压耐热以及设备标定困难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用于两相流换热系统中,其中,所述两相流换热系统包括并联管分配集箱、并联管汇集集箱、冷却水出口集箱、套管、冷却水入口集箱及若干支管,各支管的一端与并联管分配集箱的出口相连通,各支管的另一端沿轴向穿过套管后与并联管汇集集箱的入口相连通,冷却水出口集箱的出口与套管的入水口相连通,冷却水入口集箱与套管的出水口相连通,冷却水出口集箱的出口处设置有截止阀,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套管入水口处冷却水的温度TC1及压力pC1,再根据套管入水口处冷却水的温度TC1及压力pC1确定套管入水口处冷却水的焓值hC1=h(pC1,TC1);测量套管出水口处冷却水的压力pC2及温度TC2,再根据套管出水口处冷却水的压力pC2及温度TC2确定套管出水口处冷却水的焓值hC2=h(pC2,TC2);测量套管入水口处冷却水的质量流速GC,得套管中冷却水的换热功率QC=GCAC(hC2-hC1),其中,AC为冷却水侧管道截面积;设支管入口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焓值为hH1;获取支管出口处的压力pH2及水温TH2,再根据支管出口处的压力pH2及水温TH2确定支管出口处工质的焓值hH2=h(pH2,TH2),设支管出口处内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质量流量为GH,得支管内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换热功率QH=GHAH(hH1-hH2),其中,AH为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侧管道截面积;建立当前套管内冷却水流量下的热平衡方程;2)改变套管内冷却水的流量,再重复步骤1);3)根据建立的两次套管内冷却水流量下的热平衡方程,求解支管入口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质量流量GH及焓值hH1。还包括:根据支管入口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压力pH及焓值hH1计算支管入口处的流体干度x=x(pH,hH1)。步骤1)中的热平衡方程为:GCAC(hC2-hC1)=kGHAH(hH1-hH2)(1)其中,k为考虑实验误差因素影响的引入热平衡系数,k通过标定获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冷却水将支管内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冷却至单相状态后,测得冷却水侧的换热功率及冷却后的单相水焓值,从而获得各支管入口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流体焓值。另外,保持支管内工质的流动及分配特性不同,通过改变套管内冷却水的流量,以构建两组热平衡方程,并以此计算各支管的入口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质量流量。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冷却水将支管内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冷却至液相后进行测量,冷却水流量可调,因此管内工质温度和压力的适用范围大;其次,本专利技术不直接针对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进行测量,避免参数测量装置对支管内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流动和分配造成的干扰,使得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支管内真实的流动与分配特性;最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测量参数集中在冷却水侧,参数测量装置不需承压耐温,设备标定较为容易,测量装置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其中,1为并联管分配集箱、2为支管、3为并联管汇集集箱、4为冷却水入口集箱、5为套管、6为冷却水出口集箱、7为保温层、8为截止阀、P表示压力测点、T表示温度测点、M表示流量测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用于两相流换热系统中,其中,所述两相流换热系统包括并联管分配集箱(1)、并联管汇集集箱(3)、冷却水出口集箱(6)、套管(5)、冷却水入口集箱(4)及若干支管(2),各支管(2)的一端与并联管分配集箱(1)的出口相连通,各支管(2)的另一端沿轴向穿过套管(5)后与并联管汇集集箱(3)的入口相连通,冷却水出口集箱(6)的出口与套管(5)的入水口相连通,冷却水入口集箱(4)与套管(5)的出水口相连通,冷却水出口集箱(6)的出口处设置有截止阀(8),套管(5)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7),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套管(5)入水口处冷却水的温度TC1及压力pC1,再根据套管(5)入水口处冷却水的温度TC1及压力pC1确定套管(5)入水口处冷却水的焓值hC1=h(pC1,TC1);测量套管(5)出水口处冷却水的压力pC2及温度TC2,再根据套管(5)出水口处冷却水的压力pC2及温度TC2确定套管(5)出水口处冷却水的焓值hC2=h(pC2,TC2);测量套管(5)入水口处冷却水的质量流速GC,得套管(5)中冷却水的换热功率QC=GCAC(hC2‑hC1),其中,AC为冷却水侧管道截面积;设支管(2)入口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焓值为hH1;获取支管(2)出口处的压力pH2及水温TH2,再根据支管(2)出口处的压力pH2及水温TH2确定支管(2)出口处工质的焓值hH2=h(pH2,TH2),设支管(2)出口处内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质量流量为GH,得支管(2)内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换热功率QH=GHAH(hH1‑hH2),其中,AH为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侧管道截面积;建立当前套管(5)内冷却水流量下的热平衡方程;2)改变套管(5)内冷却水的流量,再重复步骤1);3)根据建立的两次套管(5)内冷却水流量下的热平衡方程,求解支管(2)入口处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工质的质量流量GH及焓值hH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管束内高温高压工质流量分配的测量方法,用于两相流换热系统中,其中,所述两相流换热系统包括并联管分配集箱(1)、并联管汇集集箱(3)、冷却水出口集箱(6)、套管(5)、冷却水入口集箱(4)及若干支管(2),各支管(2)的一端与并联管分配集箱(1)的出口相连通,各支管(2)的另一端沿轴向穿过套管(5)后与并联管汇集集箱(3)的入口相连通,冷却水出口集箱(6)的出口与套管(5)的入水口相连通,冷却水入口集箱(4)与套管(5)的出水口相连通,冷却水出口集箱(6)的出口处设置有截止阀(8),套管(5)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7),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套管(5)入水口处冷却水的温度TC1及压力pC1,再根据套管(5)入水口处冷却水的温度TC1及压力pC1确定套管(5)入水口处冷却水的焓值hC1=h(pC1,TC1);测量套管(5)出水口处冷却水的压力pC2及温度TC2,再根据套管(5)出水口处冷却水的压力pC2及温度TC2确定套管(5)出水口处冷却水的焓值hC2=h(pC2,TC2);测量套管(5)入水口处冷却水的质量流速GC,得套管(5)中冷却水的换热功率QC=GCAC(hC2-hC1),其中,AC为冷却水侧管道截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雄常福城孙东峰王思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