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兆雄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25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包括底架、储液箱、针筒和集液盆,储液箱设置在针筒的上方,储液箱与针筒之间通过外箱连接,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位于外箱内,且出液口的底部设置有挡板阀,挡板阀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外箱的侧壁上;底架的底部设置有脚踏气泵,脚踏气泵连接气缸,气缸伸缩杆通过第四连杆连接摇臂,摇臂另一端与三角板的第一角铰接,三角板的第二角通过推杆连接活塞,三角板的第三角通过曲柄连接第三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脚控制消毒液的流出或关闭,根据消毒工作的需要即开即关,避免了消毒液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医护人员可以腾出双手进行其它工作,方便对病人伤口的清洗和消毒,省时省力。

An Easy-to-Use Wound Disinfection Equipment for General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
技术介绍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在进行外科手术时,需要对其伤口进行消毒,传统的消毒设备在操作时,医护人员一只手要控制消毒液的开关,另一只手要握住摄子用棉签擦拭和清理伤口,操作很不方便,有时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使用,配合不好消毒液白白流掉,造成浪费,还不能满足消毒的需求,影响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包括底架、储液箱、针筒和集液盆,储液箱设置在针筒的上方,储液箱与针筒之间通过外箱连接,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位于外箱内,且出液口的底部设置有挡板阀,挡板阀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外箱的侧壁上;底架的底部设置有脚踏气泵,脚踏气泵通过胶管连接气缸,气缸缸体设置在底架上,气缸伸缩杆通过第四连杆连接摇臂,摇臂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三角板的第一角铰接,三角板的第一角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转轴铰接,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三角板的第二角通过推杆连接活塞,活塞位于针筒内,针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液管;三角板的第三角连接曲柄,曲柄的中部通过第三转轴连接防护罩,曲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防护罩上。进一步地,导液管的出口设置有消毒嘴。进一步地,曲柄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螺钉,用于限制曲柄的转动范围。进一步地,集液盆位于消毒嘴的下方,集液盆通过支柱安装在底架上。进一步地,防护罩通过支架安装在底架上。进一步地,集液盆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脚踏气泵带动气缸作伸缩运动,气缸驱动摇臂控制三角板运动,三角板的第一角通过第一连杆驱使第一转轴转动,使挡板阀离开出液口将消毒液从储液箱的释放到针筒内,之后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使挡板阀进行复位,阻止了消毒液流出;三角板的第二角通过推杆驱使活塞在针筒内做压缩运动,使消毒液从导液管中流出进行消毒工作,之后再由第二复位弹簧通过曲柄对推杆进行回位,阻止了液体的流出。本技术可以用脚控制消毒液的流出或关闭,根据消毒工作的需要即开即关,避免了消毒液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医护人员可以腾出双手进行其它的清理工作,方便对病人伤口的清洗和消毒,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图中:1-底架,11-支柱,12-支架,21-脚踏气泵,22-胶管,23-气缸,24-针筒,25-活塞,26-推杆,27-外箱,28-消毒嘴,29-储液箱,210-出液口,211-挡板阀,212-第一转轴,213-第一复位弹簧,214-第一连杆,215-第二转轴,216-三角板,217-曲柄,218-限位螺钉,219-第三转轴,220-第二连杆,221-第三连杆,222-第二复位弹簧,223-摇臂,224-防护罩,225-第四连杆,226-导液管,3-集液盆,31-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包括底架1、储液箱29、针筒24和集液盆3,储液箱29设置在针筒24的上方,储液箱29与针筒24之间通过外箱27连接,储液箱29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210,出液口210位于外箱27内,且出液口210的底部设置有挡板阀211,挡板阀211通过第一转轴212铰接在外箱27的侧壁上;底架1的底部设置有脚踏气泵21,脚踏气泵21通过胶管22连接气缸23,气缸23缸体设置在底架1上,气缸23伸缩杆通过第四连杆225连接摇臂223,摇臂223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215与三角板216的第一角铰接,三角板216的第一角通过第一连杆214与第一转轴212铰接,第一连杆214上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13;三角板216的第二角通过推杆26连接活塞25,活塞25位于针筒24内,针筒24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液管226;三角板216的第三角连接曲柄217,曲柄217的中部通过第三转轴219连接防护罩224,曲柄2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220连接第三连杆221,第三连杆221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222,第三连杆221的另一端设置在防护罩224上。导液管226的出口设置有消毒嘴28。消毒液通过导液管226导出由消毒嘴28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消毒。曲柄217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螺钉218,用于限制曲柄217的转动范围。集液盆3位于消毒嘴28的下方,集液盆3通过支柱11安装在底架1上。从消毒嘴28泄漏下来的消毒液由集液盆3进行收集,避免污染环境。防护罩224通过支架12安装在底架1上。将各连杆、曲柄217和复位弹簧设置在防护罩224内,有利保护设备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集液盆3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31。集液盆3收集的废液通过排液管31排出。本技术在使用时,用脚踩踏脚踏气泵21,促使气缸23的伸缩杆作伸出运动,驱使摇臂223带动第二转轴215转动,第二转轴215通过第一连杆214带动第一转轴212转动,使挡板阀211打开,消毒液从储液箱29中流出,此时第一复位弹簧213在回复过程中使第一转轴212朝相反方向转动,再使挡板阀211回位对液体进行封堵;流下的液体通过外箱27流入针筒24内。同时,三角板216的第二角驱使推杆26带动活塞25在针筒24内做压缩运动,使液体受压进入外箱27及导液管226,由于挡板阀211的封堵,使液体只能从导液管226中流出通过消毒嘴28对伤口进行消毒;第二复位弹簧222在复位过程中由第二连杆220带动曲柄217将推杆26复位,从而停止消毒液继续流出。本技术可以用脚控制消毒液的流出或关闭,根据消毒工作的需要即开即关,避免了消毒液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医护人员可以腾出双手进行其它的清理工作,方便对病人伤口的清洗和消毒,省时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包括底架(1)、储液箱(29)、针筒(24)和集液盆(3),其特征在于:储液箱(29)设置在针筒(24)的上方,储液箱(29)与针筒(24)之间通过外箱(27)连接,储液箱(29)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210),出液口(210)位于外箱(27)内,且出液口(210)的底部设置有挡板阀(211),挡板阀(211)通过第一转轴(212)铰接在外箱(27)的侧壁上;底架(1)的底部设置有脚踏气泵(21),脚踏气泵(21)通过胶管(22)连接气缸(23),气缸(23)缸体设置在底架(1)上,气缸(23)伸缩杆通过第四连杆(225)连接摇臂(223),摇臂(223)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215)与三角板(216)的第一角铰接,三角板(216)的第一角通过第一连杆(214)与第一转轴(212)铰接,第一连杆(214)上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13);三角板(216)的第二角通过推杆(26)连接活塞(25),活塞(25)位于针筒(24)内,针筒(24)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液管(226);三角板(216)的第三角连接曲柄(217),曲柄(217)的中部通过第三转轴(219)连接防护罩(224),曲柄(2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220)连接第三连杆(221),第三连杆(221)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222),第三连杆(221)的另一端设置在防护罩(22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普外科伤口消毒设备,包括底架(1)、储液箱(29)、针筒(24)和集液盆(3),其特征在于:储液箱(29)设置在针筒(24)的上方,储液箱(29)与针筒(24)之间通过外箱(27)连接,储液箱(29)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210),出液口(210)位于外箱(27)内,且出液口(210)的底部设置有挡板阀(211),挡板阀(211)通过第一转轴(212)铰接在外箱(27)的侧壁上;底架(1)的底部设置有脚踏气泵(21),脚踏气泵(21)通过胶管(22)连接气缸(23),气缸(23)缸体设置在底架(1)上,气缸(23)伸缩杆通过第四连杆(225)连接摇臂(223),摇臂(223)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215)与三角板(216)的第一角铰接,三角板(216)的第一角通过第一连杆(214)与第一转轴(212)铰接,第一连杆(214)上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13);三角板(216)的第二角通过推杆(26)连接活塞(25),活塞(25)位于针筒(24)内,针筒(24)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液管(226);三角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雄武星君李玥昊郭晓敏杨红萍权苑
申请(专利权)人:王兆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