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离合器及具有其的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8243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离合器及具有其的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气动离合器包括:气缸;活动设置于所述气缸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气缸的内部腔体分为充气腔体及压缩弹簧腔体;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充气腔体的一侧,所述推杆相对于所述气缸伸出时,带动所述气动离合器进行分离;所述推杆相对于所述气缸收缩时,带动所述气动离合器进行结合;设置于所述压缩弹簧腔体内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背向所述推杆的一面相抵,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内壁相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动离合器,能够保证在进气装置故障或进气管道损坏时,依然能够离合器结构的分离,从而实现了发动机的起动。

Pneumatic clutch and its pneumatic clutch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离合器及具有其的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气动离合器及具有其的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就是指汽车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气动离合器是靠空气压力推动摩擦组件来传递动力,靠复归弹簧来放开。气动离合器在各种业界被以各种方式使用着,尤其气动离合器更是广泛应用,和其它的离合器相比有很多的优点,即使是相同机能也持有很优越的性能。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存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因此,需要气动离合器能够实现在车辆纯电动起步、制动能量回收或者由混合动力模式切换到纯电动模式等工况下,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而在车辆由纯电动模式切换到混合动力模式时,混合动力系统要求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目前,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中,基本采用的原理是进气推动活塞伸出,实现离合器的分离,放气活塞缩回,实现离合器的结合。在这种控制方案下,当进气装置(电动打气泵等)出现故障,需要起动发动机进行打气的情况下时,会因为离合器无法分离,导致发动机起动失败,整个动力总成功能失效。因此,如何保证在打气泵故障时,依然能够分离离合器,实现发动机的起动,是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动离合器,以保证在打气泵故障时,依然能够分离离合器,实现发动机的起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气动离合器的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离合器,包括:气缸;活动设置于所述气缸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气缸的内部腔体分为充气腔体及压缩弹簧腔体;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充气腔体的一侧,所述推杆相对于所述气缸伸出时,带动所述气动离合器进行分离;所述推杆相对于所述气缸收缩时,带动所述气动离合器进行结合;设置于所述压缩弹簧腔体内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背向所述推杆的一面相抵,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内壁相抵。可选地,上述气动离合器中,所述气缸的内部端壁与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相抵;所述气缸的内部端壁为所述气缸朝向所述活塞背向所述推杆的一面的内壁。可选地,上述气动离合器中,所述气缸的内部端壁设置有气缸定位部;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气缸定位部的外侧。可选地,上述气动离合器中,所述活塞背向所述推杆的一面具有活塞定位部;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活塞定位部的外侧。可选地,上述气动离合器中,还包括手动调节螺栓;所述手动调节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手动调节螺栓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气缸的外侧,通过拧动所述手动调节螺栓可以实现所述活塞移动并压缩所述压缩弹簧的操作。可选地,上述气动离合器中,所述手动调节螺栓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气缸的外端壁;所述气缸的外端壁为所述气缸远离所述推杆的一端的气缸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离合器,所述气动离合器为如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离合器;向所述气动离合器供气的进气装置;控制所述气动离合器充气及放气的控制阀结构;整车控制单元,所述整车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阀结构的开启及关闭。可选地,上述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中,所述控制阀结构为电磁阀组;所述电磁阀组具有多个进气阀及多个放气阀,所述进气阀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装置通过第一进气管道连接,所述进气阀的出气端与所述充气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道连通;所述放气阀的进气端与所述充气腔体通过第一排气管道连通,所述放气阀的出气端为排气口。可选地,上述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中,所述控制阀结构为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控制阀结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进气装置通过进气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阀结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充气腔体通过气路连通,所述控制阀结构的第三端口为排气口。可选地,上述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中,所述进气装置为储气筒。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动离合器,在车辆纯电动起步、制动能量回收或者由混合动力模式切换到纯电动模式等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需要气动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来断开发动机与电机之间的扭矩传递。在这种工况下,充气腔体进行排气,压缩弹簧在压缩状态下回复原位,推动活塞使推杆伸出气缸,带动气动离合器操纵机构压缩其离合器结构,实现离合器结构的分离动作。在车辆由纯电动模式切换到混合动力模式时,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需要气动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在这种工况下,外部的进气装置向充气腔体进行充气,推动活塞运动使推杆相对于气缸收缩,带动气动离合器操纵机构反方向运动其离合器结构,离合器结构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实现结合动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动离合器,能够保证在进气装置故障或进气管道损坏时,依然能够离合器结构的分离,从而实现了发动机的起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由于上述气动离合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气动离合器的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也应具有同样地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动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离合器,以保证在打气泵故障时,依然能够分离离合器,实现发动机的起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气动离合器的气动离合器控制系统。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离合器,包括气缸4-6、活塞4-2、推杆4-1及压缩弹簧4-3;活塞4-2活动设置于气缸4-6内,活塞4-2将气缸4-6的内部腔体分为充气腔体4-5及压缩弹簧腔体;推杆4-1与活塞4-2连接,推杆4-1位于活塞4-2朝向充气腔体4-5的一侧,推杆4-1相对于气缸4-6伸出时,带动气动离合器进行分离;推杆4-1相对于气缸4-6收缩时,带动气动离合器进行结合;压缩弹簧4-3设置于压缩弹簧腔体内,压缩弹簧4-3的一端与活塞4-2背向推杆4-1的一面相抵,压缩弹簧4-3的另一端与气缸4-6的内壁相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动离合器,在车辆纯电动起步、制动能量回收或者由混合动力模式切换到纯电动模式等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需要气动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来断开发动机与电机之间的扭矩传递。在这种工况下,充气腔体4-5进行排气,压缩弹簧4-3在压缩状态下回复原位,推动活塞4-2使推杆4-1伸出气缸4-6,带动气动离合器操纵机构压缩其离合器结构,实现离合器结构的分离动作。在车辆由纯电动模式切换到混合动力模式时,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需要气动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在这种工况下,外部的进气装置3向充气腔体4-5进行充气,推动活塞4-2运动使推杆4-1相对于气缸4-6收缩,带动气动离合器操纵机构反方向运动其离合器结构,离合器结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4‑6);活动设置于所述气缸(4‑6)内的活塞(4‑2),所述活塞(4‑2)将所述气缸(4‑6)的内部腔体分为充气腔体(4‑5)及压缩弹簧腔体;与所述活塞(4‑2)连接的推杆(4‑1),所述推杆(4‑1)位于所述活塞(4‑2)朝向所述充气腔体(4‑5)的一侧,所述推杆(4‑1)相对于所述气缸(4‑6)伸出时,带动所述气动离合器进行分离;所述推杆(4‑1)相对于所述气缸(4‑6)收缩时,带动所述气动离合器进行结合;设置于所述压缩弹簧腔体内的压缩弹簧(4‑3),所述压缩弹簧(4‑3)的一端与所述活塞(4‑2)背向所述推杆(4‑1)的一面相抵,所述压缩弹簧(4‑3)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4‑6)的内壁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4-6);活动设置于所述气缸(4-6)内的活塞(4-2),所述活塞(4-2)将所述气缸(4-6)的内部腔体分为充气腔体(4-5)及压缩弹簧腔体;与所述活塞(4-2)连接的推杆(4-1),所述推杆(4-1)位于所述活塞(4-2)朝向所述充气腔体(4-5)的一侧,所述推杆(4-1)相对于所述气缸(4-6)伸出时,带动所述气动离合器进行分离;所述推杆(4-1)相对于所述气缸(4-6)收缩时,带动所述气动离合器进行结合;设置于所述压缩弹簧腔体内的压缩弹簧(4-3),所述压缩弹簧(4-3)的一端与所述活塞(4-2)背向所述推杆(4-1)的一面相抵,所述压缩弹簧(4-3)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4-6)的内壁相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6)的内部端壁与所述压缩弹簧(4-3)的另一端相抵;所述气缸(4-6)的内部端壁为所述气缸(4-6)朝向所述活塞(4-2)背向所述推杆(4-1)的一面的内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6)的内部端壁设置有气缸定位部;所述压缩弹簧(4-3)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气缸定位部的外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2)背向所述推杆(4-1)的一面具有活塞定位部;所述压缩弹簧(4-3)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活塞定位部的外侧。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调节螺栓(4-4);所述手动调节螺栓(4-4)的一端与所述活塞(4-2)连接,所述手动调节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辉桂经良沈兆树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