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射冲头及压射冲头激光熔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09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射冲头及压射冲头激光熔覆,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活动设置有驱动底座组件,所述驱动底座组件顶部设有驱动夹持组件,所述驱动夹持组件一侧设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固定安装在基座一侧,此压射冲头及压射冲头激光熔覆,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处理后的压射冲头,在有效提高其表面硬度的同时,能够极大的提高模具的热疲劳性能,以进而有效提高压射冲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压射冲头进行激光熔覆前打磨时,能够提高单次压射冲头打磨量,且将打磨与擦拭集成在一起,打磨后自动对其表面进行擦拭处理,以去除油污和金属粉尘等杂物,提高压射冲头表面处理效率,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加工效率。

Laser cladding of a piezoelectric punch and piezoelectric pu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射冲头及压射冲头激光熔覆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模具
,具体为一种压射冲头及压射冲头激光熔覆。
技术介绍
压射冲头是压铸机和挤压铸造机直接将金属熔液挤入模具成型的零件,其作用是在液压推杆的作用下,将压射室内的高温金属溶液快速压入模具型腔中,并以一定的压力维持一段时间,直至铸件最终冷却成型再进入下一个压射循环。现有技术中压射冲头直接与高温金属液接触,且与熔杯高速摩擦,这就决定了压射冲头的易损性,而为了降低压射冲头的易损性,就需要对压铸模具压射头表面改性,然而,现有的压铸模具压射头表面性能改进技术,其压射冲头的表面硬度和热疲劳性往往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其压射冲头表面改性效果差,不能很好的提高压射冲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压射冲头在表面改性前的处理较为麻烦,而根据专利号CN201621428511.4公开的一种冲头切割打磨装置,其冲头单次打磨数量有限,且其仅仅提供打磨,其表面氧化物在机械打磨后需要再人工使用有机溶剂或清洗剂进行擦拭,其工序较多,工序位交接和人工擦拭都会影响其压射冲头表面处理的效率,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压射冲头改性前的处理效率,从而降低了企业压射冲头表面改性的生产加工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压射冲头及压射冲头激光熔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射冲头及压射冲头激光熔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射冲头激光熔覆,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表面清理,先通过机械打磨除去热作模具表面氧化膜,再采用有机溶剂或清洗剂擦拭,有机溶剂为酒精或者丙酮等。步骤二:激光熔覆,通过调整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离焦量等工艺参数,制备钴基合金涂层。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的激光功率400~600W,扫描速度5~10mm/s,离焦量3~10mm,钴基涂层为Co-Cr-W合金,涂层厚度为500~1000μm,硬度600~700Hv。优选的,一种压射冲头激光熔覆,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活动设置有驱动底座组件,所述驱动底座组件顶部设有驱动夹持组件,所述驱动夹持组件一侧设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固定安装在基座一侧,且打磨组件下方设有擦拭组件,所述擦拭组件固定安装在基座设有打磨组件的一侧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处理后的压射冲头,在有效提高其表面硬度的同时,能够极大的提高模具的热疲劳性能,从而很好的对压射冲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对压射冲头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有效提高压射冲头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在压射冲头进行激光熔覆前,能够方便高效的对压射冲头进行表面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单次压射冲头打磨量,且将打磨与打磨后的擦拭集成在一起,在对其表面打磨后,随即自动对其表面进行擦拭处理,以去除油污和金属粉尘等杂物,同时配合有机溶剂或清洗剂自动进给机构,以持续进行压射冲头表面处理,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局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局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局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另一方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驱动夹持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局剖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压射冲头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C区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D区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驱动底座组件;3-驱动夹持组件;4-打磨组件;5-擦拭组件;6-移位气缸;7-固定座;8-底板;9-升降气缸;10-连接板;11-定向滑块;12-定向滑槽;13-安装座;14-驱动电机;15-传动齿;16-顶板;17-立轴;18-支撑板;19-活动夹持件;20-驱动凹槽;21-固定夹块;22-活动夹块;23-转轴;24-固定板;25-活动板;26-紧位螺杆;27-导向滑块;28-导向滑杆;29-打磨板;30-固定杆;31-固定框架;32-海绵块;33-分流管;34-连接管;35-进料管;36-喷淋组件;37-分流座;38-喷嘴;39-进水管;40-冲头本体;41-钴基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射冲头激光熔覆,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表面清理,先通过机械打磨除去热作模具表面氧化膜,再采用有机溶剂或清洗剂擦拭,去除油污和金属粉尘等杂物,有机溶剂为酒精或者丙酮等。步骤二:激光熔覆,通过调整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离焦量等工艺参数,制备钴基合金涂层,提高表层硬度的同时提高模具抗热疲劳性能。。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的激光功率400~600W,扫描速度5~0mm/s,离焦量3~10mm,钴基涂层41为Co-Cr-W合金,涂层厚度为500~1000μm,硬度600~700Hv。一种压射冲头激光熔覆,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内活动设置有驱动底座组件2,所述驱动底座组件2顶部设有驱动夹持组件3,所述驱动夹持组件3一侧设有打磨组件4,所述打磨组件4固定安装在基座1一侧,且打磨组件4下方设有擦拭组件5,所述擦拭组件5固定安装在基座1设有打磨组件4的一侧内壁,对冲头进行表面处理时,首先设置驱动底座组件2,然后分别将待加工冲头放入驱动夹持组件3夹持固定,接着通过驱动底座组件2带动驱动夹持组件3将待加工冲头移动到打磨组件4处,并通过设置驱动夹持组件3进行机械打磨,打磨完成后,驱动底座组件2复位并运动,接着驱使驱动夹持组件3将打磨后的冲头移动到擦拭组件5处进行擦拭,以去除油污和金属粉尘等杂物。所述驱动底座组件2包括移位气缸6、固定座7、底板8、升降气缸9和连接板10,所述移位气缸6固定安装在基座1内远离打磨组件4的一侧,所述底板8位于基座1内底部,所述底板8与基座1滑动连接,且底板8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7,所述移位气缸6输出端与固定座7连接,所述升降气缸9设有两个,所述升降气缸9对称固定安装在底板8顶部,且升降气缸9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通过驱动底座组件2,方便驱使待加工冲头移动,以便后续打磨和擦拭的加工。所述底板8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定向滑块11,所述基座1内底部设有两个定向滑槽12,所述定向滑块11分别通过定向滑槽12与基座1滑动连接,通过定向滑块11和定向滑槽12,能够有效提高驱动底座组件2的稳定性,使得驱动底座组件2在移动时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以便高效加工。所述驱动夹持组件3包括安装座13、驱动电机14、传动齿15、顶板16、立轴17、支撑板18和活动夹持件19,所述安装座13位于底板8上方,且安装座13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1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13顶部设有驱动凹槽20,所述驱动凹槽20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4,所述顶板16通过螺栓活动安装在安装座13顶部,所述顶板16内等距贯穿有多个立轴17,且顶板16与立轴17均通过转轴23转动连接,所述立轴17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15,所述传动齿15彼此啮合,且其中一个传动齿15与驱动电机14输出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射冲头激光熔覆,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表面清理,先通过机械打磨除去热作模具表面氧化膜,再采用有机溶剂或清洗剂擦拭,有机溶剂为酒精或者丙酮等;步骤二:激光熔覆,通过调整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离焦量等工艺参数,制备钴基合金涂层;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的激光功率400~600W,扫描速度5~10mm/s,离焦量3~10mm,钴基涂层(41)为Co‑Cr‑W合金,涂层厚度为500~1000μm,硬度600~700H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射冲头激光熔覆,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表面清理,先通过机械打磨除去热作模具表面氧化膜,再采用有机溶剂或清洗剂擦拭,有机溶剂为酒精或者丙酮等;步骤二:激光熔覆,通过调整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离焦量等工艺参数,制备钴基合金涂层;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的激光功率400~600W,扫描速度5~10mm/s,离焦量3~10mm,钴基涂层(41)为Co-Cr-W合金,涂层厚度为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张冬顾剑锋王博张幸杨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