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振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76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振减振器,尤其是分体式飞轮,具有一个输入部件及一个输出部件,该输入部件可无相对转动地与一个内燃机的驱动轴相连接,该输出部件可抵抗一个第一储能装置及一个第二储能装置的阻力相对该输入部件扭转,该第二储能装置相对第一储能装置并列地连接。为了在振动技术上隔离内燃机工作时出现的不平衡,该第二储能装置具有多个储能部件,这些储能部件在圆周的不同位置上分布地铰接在输出部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振减振器,尤其是一种分体式飞轮,它具有一个输入部件及一个输出部件,该输入部件无相对转动地与一个内燃机的驱动轴相连接,该输出部件可抵抗一个第一储能装置及一个第二储能装置的阻力相对输入部件扭转,第二储能装置相对第一储能装置并列地连接。
技术介绍
这种扭振减振器例如被连接在机动车的驱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视工作方式而定,包括初级飞轮质量的输入部件与包括次级飞轮质量的输出部件相互扭转或小或大的角度。在此情况下在内燃机工作中可能出现不平衡,该不平衡将使输入部件振动。该振动不应被传递到输出部件上,因为它将会导致与输出部件耦合的变速器的损坏及导致不希望的噪音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地构成一种扭振减振器,尤其是一种分体式飞轮,它具有一个输入部件及一个输出部件,该输入部件无相对转动地与一个内燃机的驱动轴相连接,该输出部件可抵抗第一储能装置及第二储能装置的阻力相对输入部件扭转,第二储能装置相对第一储能装置并列地连接,可相对于输入部件扭转,以致从振动技术上隔离在内燃机工作中出现的不平衡,即不会由输入部件传递到输出部件。该任务将在扭振减振器——尤其是一种分体式飞轮,它具有一个输入部件及一个输出部件,该输入部件无相对转动地与一个内燃机的驱动轴相连接,该输出部件可抵抗第一储能装置及第二储能装置的阻力相对输入部件扭转,该第二储能装置相对第一储能装置并列地连接,可相对于输入部件扭转——上这样来解决第二储能装置具有多个储能部件,这些储能部件在圆周上分布地铰接在输出部件的不同位置上。由此可以使用压簧,这些压簧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起到超死点弹簧的作用。优选既在输入部件也在输出部件上各设置一个飞轮质量。视实施形式而定输入部件和/或输出部件也构成飞轮质量或其一部分。至少部分地由输入部件及输出部件构成的两个飞轮质量借助轴承装置可相对彼此扭转地被支承。两个储能装置用于使在内燃机工作时出现的振荡式振动不传递到可与变速器输入轴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输出部件或次级质量上。扭转角——直到该扭转角上第二储能装置一直施展其递减作用——也被称为后角(Freiwinkel)并优选为1至10度,尤其为5至6度。第二储能装置的递减作用与第一储能装置的作用这样地协调,使得在后角区域中第一储能装置的作用几乎被补偿扭振减振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二储能装置的储能部件分别至少包括一个压簧,尤其一个螺旋压簧。该压簧用于使输入部件及输出部件通过摩擦锁合彼此耦合,只要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的有限扭转角不被超过。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二储能装置的储能部件分别包括一个铰接部件,该铰接部件用一个端部铰接在输出部件上。相对扭振减振器的转动轴线,该铰接部件被铰接在输出部件的径向内部或径向外部。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储能部件各包括一个耦合部件,该耦合部件可抵抗压簧的力地相对铰接部件移动。优选耦合部件可在一个移入状态与一个移出状态之间移动,在移入状态中输出部件通过耦合部件借助摩擦锁合与输入部件耦合,在移出状态中输出部件与输入部件不耦合。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输出部件的径向内部设有一个耦合套筒,该耦合套筒与输入部件无相对转动地连接。该耦合部件可作为单独的部件固定在输入部件上或与输入部件一体地构成。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耦合部件的相对该扭振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内端部通过一个压簧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的扭转角相关地不同强地压在耦合套筒上。优选耦合部件在小扭转角时这样程度地压在耦合套筒上,以致在耦合部件与耦合套筒之间产生摩擦锁合。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耦合部件的相对该扭振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内端部被接收在一个接收部分中,该接收部分被设置在一个同步环中,该同步环可相对耦合套筒及输出部件扭转。通过该同步环可同时地操作所有的储能部件。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同步环上在各接收部分的区域中在径向外部构造有两个止挡,通过这些止挡可限制同步环相对输出部件的扭转角。通过这两个止挡可间接地限制铰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的偏转角度。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耦合部件的相对该扭振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内端部铰接在至少一个夹紧环上,该夹紧环可有限地相对输出部件扭转。优选在轴向上在两个夹紧环之间设置一个转换环。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夹紧环与一个滚动环之间设有自由轮机构部件,这些自由轮机构部件借助转换环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的扭转角相关地可被夹紧在夹紧环与滚动环之间。滚动环与耦合套筒无相对转动地连接。滚动环例如可通过压配合与耦合套筒力锁合地连接。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自由轮机构部件通过弹簧部件预加载,这些弹簧部件支撑在夹紧环上。通过预加载的自由轮机构部件可保证扭振减振器在两个扭转方向上不被干扰地工作。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耦合部件的相对该扭振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内端部铰接在输出部件上。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耦合部件的相对该扭振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外端部与输入部件相对输出部件的扭转角相关地与输入部件形成接触。在限定的扭转角被超过时,压簧这样地卸荷,以致失去与输入部件的接触。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特征及细节可由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描述的说明中得到。在此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及在说明书中所述的各个特征其本身或以任意的组合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重要部分。附图表示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扭振减振器第一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2图1中的扭振减振器的横截面图;图3在偏转状态中的图1及2中的扭振减振器的输出部件;图4至6在不同状态中的图3中的一个放大的区段;图7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4至6的部分;图8扭振减振器第二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9在未偏转状态中的图8中的扭振减振器的横截面图;图10在偏转状态中的与图9相似的视图;图11至14在不同状态中的图10中的一个放大的部分;图15扭振减振器另一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16图15中的扭振减振器的横截面图;图17至20在不同状态中的图16中的一个放大的部分; 图21至25在不同状态中的图15至20中所示的扭振减振器的一个概图;图26至32扭振减振器另一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及横截面图;及图33一个笛卡儿坐标系图,其中记录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扭振减振器的扭矩相对扭转角度的关系。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及2中以纵截面及横截面示出一个扭振减振器1。该扭振减振器1-它也被称为扭转振动减振器-是一个双质量飞轮。该双质量飞轮1包括一个可固定在机动车内燃机的曲轴上的初级飞轮质量或初级质量2,该初级质量也被称为输入部件2。一个次级飞轮质量或次级质量4借助一个轴承3、例如一个滑动轴承绕一个旋转轴线5同轴心地及可转动地支承在初级质量2上。该次级飞轮质量4可无相对转动地固定在一个离合器装置的输入部件(未示出)上。初级质量2与次级质量4通过具有一个可压缩的储能器6的减振装置7形成传动连接,该减振装置也被称为第一储能装置7。这里储能器6为在圆周方向上纵长的、具有大压缩行程的螺旋弹簧,它被接收在一个室14中,该室中可被至少部分地注入一种粘性介质。该室14由两个可用金属薄板制成的部件15,16限定,这些部件属于初级飞轮质量2。部件15具有一个径向延伸的区域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振减振器,尤其是分体式飞轮,具有一个输入部件(2,17)及一个输出部件(24),该输入部件可无相对转动地与一个内燃机的驱动轴相连接,该输出部件可抵抗一个第一储能装置(7)及一个第二储能装置(30;180;210)的阻力相对该输入部件(2,17)扭转,该第二储能装置相对第一储能装置(7)并列地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储能装置(30;180;210)具有多个储能部件(31-34,105,106;181;207,208),这些储能部件在圆周的不同位置上分布地铰接在输出部件(24)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施韦德勒J耶克尔A科伊
申请(专利权)人: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