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装置、矫正设备、纱笼矫正设备及矫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67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矫正装置、矫正设备、纱笼矫正设备及矫正方法,矫正装置用于矫正待矫正工件,待矫正工件具有变形点,矫正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用于确定待矫正工件的位置信息;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定位组件间隔设置,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用于与待矫正工件限位接触;矫正组件,矫正组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与固定部相接触,并通过固定部驱动待矫正工件绕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矫正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纱杆矫正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Correction device, equipment, cage equipment and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矫正装置、矫正设备、纱笼矫正设备及矫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矫正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矫正装置、矫正设备、纱笼矫正设备及矫正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纱笼的纱杆在染色工艺流程中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造成自动化生产流程运行不畅。现有技术中,纱杆检修和矫正主要依靠人力来解决,即依靠人工肉眼来检测纱杆变形情况,当纱杆需要矫正时,人力将纱杆沿纱杆变形反方向矫正促使纱杆恢复竖直状态。然而,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纱杆数量较多,人工校直纱杆费时费力,且校直后精度差,效果无法保证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正装置、矫正设备、纱笼矫正设备及矫正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纱杆矫正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矫正装置,矫正装置用于矫正待矫正工件,待矫正工件具有变形点,矫正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用于确定待矫正工件的位置信息;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定位组件间隔设置,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用于与待矫正工件限位接触;矫正组件,矫正组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与固定部相接触,并通过固定部驱动待矫正工件绕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进一步地,待矫正工件包括变形段,变形段位于变形点的上方;其中,固定部可活动地设置,以在固定部与待矫正工件限位接触后,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变形段的延伸方向相一致。进一步地,待矫正工件为杆体,固定部为套杆,套杆用于套设在变形段上。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连接部,第一驱动部与连接部的一端相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相连接,以使第一驱动部通过连接部驱动固定部沿靠近或远离变形段的方向移动;其中,连接部为柔性件,以在固定部与待矫正工件限位接触后,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变形段的延伸方向相一致。进一步地,矫正装置还包括机架,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机架上,连接部为绳体,固定组件还包括:滑轮部,滑轮部设置在机架上,绳体搭设在滑轮部上。进一步地,机架上设置有导向支架,导向支架具有导向孔;其中,当第一驱动部驱动固定部沿靠近变形段的方向移动时,固定部完全脱离导向孔后,固定部移动至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变形段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的预设位置。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视觉监测部,视觉监测部用于获取待矫正工件的位置信息;控制部,控制部与视觉监测部相连接,以接收视觉监测部所获取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控制固定组件移动至使固定部与待矫正工件的端部相对设置的位置。进一步地,矫正装置还包括机架,定位组件还包括: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设置在机架上;安装架,视觉监测部设置在安装架上,旋转驱动部与安装架驱动连接,以在旋转驱动部驱动安装架绕预设轴线转动时,使视觉监测部在原始位置和信息采集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视觉监测部位于信息采集位置时,视觉监测部获取待矫正工件的位置信息并传递至控制部,控制部通过将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相比较,以确定固定组件的移动距离。进一步地,矫正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为多个,多个第二驱动部沿固定部的周向方向设置;矫正部,矫正部为多个,多个第二驱动部与多个矫正部一一相对应地相连接,以驱动矫正部与固定部相接触,并通过固定部驱动待矫正工件绕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矫正设备,包括机器人和矫正装置,矫正装置为上述的矫正装置,矫正装置设置在机器人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纱笼矫正设备,包括纱笼和矫正装置,矫正装置为上述的矫正装置,待矫正工件为纱笼的纱杆,矫正装置位于纱笼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矫正方法,矫正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矫正装置,矫正方法包括:控制定位组件确定待矫正工件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控制固定组件移动,并使固定部与待矫正工件限位接触;控制矫正组件与固定部相接触,并使固定部驱动待矫正工件绕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进一步地,当待矫正工件转动预设角度后,矫正方法还包括:控制固定组件回位至初始位置;控制定位组件二次确定待矫正工件的位置信息;其中,当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相一致时,待矫正工件矫正完毕;或,当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不一致时,控制矫正组件对待矫正工件进行二次矫正。本专利技术的矫正装置通过定位组件、固定组件以及矫正组件能够对待矫正工件进行快速的矫正。在具体矫正过程中,定位组件确定待矫正工件的位置信息,固定组件进行位置调节使得固定部与待矫正工件限位接触,此时,矫正组件的至少部分移动至与固定部相接触,并通过固定部驱动待矫正工件绕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直至待矫正工件矫正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矫正装置通过定位组件、固定组件以及矫正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待矫正工件进行自动化的矫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纱杆矫正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纱笼矫正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矫正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纱笼矫正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二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纱笼矫正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三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待矫正工件;11、变形段;20、定位组件;21、视觉监测部;22、旋转驱动部;23、安装架;30、固定组件;31、固定部;32、第一驱动部;33、连接部;34、滑轮部;40、矫正组件;41、第二驱动部;42、矫正部;50、机架;51、导向支架;60、纱笼。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矫正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矫正装置用于矫正待矫正工件10,待矫正工件10具有变形点,矫正装置包括:定位组件20,定位组件20用于确定待矫正工件10的位置信息;固定组件30,固定组件30与定位组件20间隔设置,固定组件30包括固定部31,固定部31用于与待矫正工件10限位接触;矫正组件40,矫正组件40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与固定部31相接触,并通过固定部31驱动待矫正工件10绕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本专利技术的矫正装置通过定位组件20、固定组件30以及矫正组件40能够对待矫正工件10进行快速的矫正。在具体矫正过程中,定位组件20确定待矫正工件10的位置信息,固定组件30进行位置调节使得固定部31与待矫正工件10限位接触,此时,矫正组件40的至少部分移动至与固定部31相接触,并通过固定部31驱动待矫正工件10绕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直至待矫正工件10矫正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矫正装置通过定位组件20、固定组件30以及矫正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装置用于矫正待矫正工件(10),所述待矫正工件(10)具有变形点,所述矫正装置包括:定位组件(20),所述定位组件(20)用于确定所述待矫正工件(10)的位置信息;固定组件(30),所述固定组件(30)与所述定位组件(20)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组件(30)包括固定部(31),所述固定部(31)用于与所述待矫正工件(10)限位接触;矫正组件(40),所述矫正组件(40)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与所述固定部(31)相接触,并通过所述固定部(31)驱动所述待矫正工件(10)绕所述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装置用于矫正待矫正工件(10),所述待矫正工件(10)具有变形点,所述矫正装置包括:定位组件(20),所述定位组件(20)用于确定所述待矫正工件(10)的位置信息;固定组件(30),所述固定组件(30)与所述定位组件(20)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组件(30)包括固定部(31),所述固定部(31)用于与所述待矫正工件(10)限位接触;矫正组件(40),所述矫正组件(40)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与所述固定部(31)相接触,并通过所述固定部(31)驱动所述待矫正工件(10)绕所述变形点转动预设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矫正工件(10)包括变形段(11),所述变形段(11)位于所述变形点的上方;其中,所述固定部(31)可活动地设置,以在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待矫正工件(10)限位接触后,所述固定部(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变形段(1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矫正工件(10)为杆体,所述固定部(31)为套杆,所述套杆用于套设在所述变形段(1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0)还包括:第一驱动部(32);连接部(33),所述第一驱动部(32)与所述连接部(3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部(33)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31)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部(32)通过所述连接部(33)驱动所述固定部(31)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变形段(11)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连接部(33)为柔性件,以在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待矫正工件(10)限位接触后,所述固定部(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变形段(1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装置还包括机架(50),所述第一驱动部(32)设置在所述机架(50)上,所述连接部(33)为绳体,所述固定组件(30)还包括:滑轮部(34),所述滑轮部(34)设置在所述机架(50)上,所述绳体搭设在所述滑轮部(34)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50)上设置有导向支架(51),所述导向支架(51)具有导向孔;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部(32)驱动所述固定部(31)沿靠近所述变形段(1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固定部(31)完全脱离所述导向孔后,所述固定部(31)移动至所述固定部(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变形段(1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的预设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20)包括:视觉监测部(21),所述视觉监测部(21)用于获取所述待矫正工件(10)的位置信息;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视觉监测部(21)相连接,以接收所述视觉监测部(21)所获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忠德王绍宗李周张倩卢影宋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