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居福专利>正文

配重飞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604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重飞轮,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于上面板上等距设有数个透孔,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于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体与内筒体,内筒体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设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于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筒体的中间,在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数条补强筋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混泥土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大为降低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重飞轮,特别涉及一种以铁材配合混泥土结合为一配重飞轮,可 大为降低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并可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机械用的所有圆形飞轮配重系统,大都采用铸铁模块、灌制而成,但现今 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制作一大型的配重飞轮,所需的原料成本极高,而飞轮配重系统在 运转过程中会高速转动,因此,飞轮的配重,本身整体重量比值及圆周值都需达到零误 差,才不会在运转时产生跳动,以致不能周常作业,故每一个灌铸成型的配重飞轮表面, 都必须经过加工母机作车平及车圆的加工处理,加工过程极为费时、费事,且加工费用 又极为昂贵,而特大型的配重飞轮,常因无大型的加工母鸡进行加工处理,而使加工极 为困难;缘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习知飞轮配重存在有如上述的缺失,乃潜心研究、改良, 遂得以首创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并可大幅提升经济 效益的配重飞轮。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配重飞轮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于上 面板上等距设有数个透孔,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于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 体与内筒体,内筒体系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系设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 间,于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系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 轴管,系设于内筒体的中间,于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数条补 强筋,系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系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 等预留管的一端系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混泥土,系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 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本专利技术配重飞轮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实现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于上面板上等距设有 数个透孔,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于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体与内筒体,内筒体系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系设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于内筒体 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系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 筒体的中间,于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数条补强筋,系设于外 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系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 系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铁沙,系注入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 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配重飞轮,在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穿伸于 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筒体的中间,于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 筋固定;数条补强筋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 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混泥土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 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可供方便运输及组装, 并可节省运输的空间及费用;因此,可降低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并可大幅提升经济效 益。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系以十二分之一的铁材及十二分之十一 的混泥土原料的比例制作而成之配重飞轮。本专利技术的配重飞轮l,请参阅图l所示,主要包括有 一上面板IO与一下面板11, 以一厚度适中的铁板,依所设计的配重飞轮1的圆周尺寸裁切成圆形的一上面板10及 一下面板11,该上面板10与下面板11上均设有一轴孔100、 110,在上面板10上等距 设有三至六个透孔101,于上面板IO上另外等距设有六至十二个穿孔102,于透孔101 内设有盖面103; —外筒体12与一内筒体13,以铁板制成圆筒状,该内筒体13设于外 筒体12的内部,而内筒体13与外筒体12系设于上面板IO与下面板ll之间,于内筒 体13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130;数支拉力筋14,穿伸于内筒体13壁面上的穿孔 130;轴管15,系设于内筒体13的中心处,该轴管15以一铁管设为配重飞轮1的轴承 中心,该轴管15的长度为配重飞轮1的厚度,在轴管15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 16供拉力筋14的一端固定;数条补强筋17,绕设于外筒体12与内桶体13之间,该等 补强筋17以大小不同的钢筋串成网状;数支预留管18,系以铁管制成,该等预留管18 系等距设于外筒体12与内桶体13之间,该等预留管18的一端穿设F上面板10的穿孔 102内。制作时,请参阅图1 图4所示,首先,将轴管15设入于内筒体13的中心处,将 各拉力筋14等距穿设于内筒体13的各穿孔130内,将该等拉力筋14的内端焊固于轴 管15及固定片16上,另将拉力筋14穿设于内筒体13的穿孔130的部位,予以焊固, 再将各补强筋17焊固于各拉力筋14上固定,该等补强筋17可相互联结串成网状,再 将内桶体13的下端焊固于下面板11上,其轴管15的下端穿设于下面板11的轴孔110 内,并将轴管15的下端与下面板ll相焊固,另将数支预留管18的下端等距焊固于下 面板11上,再将外筒体12的下端焊固于下面板11上,外筒体12系套设于内桶体13 的外部,将拉力筋14的外端焊固于外筒体12的内壁面上,而预留管18系等距位于内 筒体13与外筒体12之间,再将上面板10焊固于外筒体12与内桶体13的上方,而轴 管15的上端系穿设于上面板10的轴孔100内,并将轴管15的上端与上面板10相焊固, 而数支预留管18的上端系穿设入上面板10的穿孔102内,并将预留管18的上端与上 面板10相焊固,再将混泥土 2由上面板10的各透孔101注入内筒体13与外筒体12 之间,使内筒体13与外筒体12之间注满混泥土 2形成配重区3,混泥土 2则与拉力筋 14及补强筋17结合为一体,待混泥土2干涸凝结后,再将盖片103设入于上面板10 的透孔101内填平,并予以焊固,如此,内筒体13与外筒体12之间则形成一配重区3, 通常整个配重飞轮1直径外端的五分之一处系为配重区3 (亦为离心点),而内筒体13 的内部则为空心区4,藉由于配重区3内以补强筋17串成网状,可增加配重区3混泥 土2的固定强度,其原理相同于RC结构的设计。而本专利技术的配重飞轮l制作完成后,该配重飞轮l须经比重值的检测,欲调整整个 配重飞轮1的比重值时,藉由于配重区3内设有数支预留管18,在检测该配重飞轮1 哪个部位须加重时,可于该部位的预留管18中置入相当比重的铁材做比重值的调整, 使配重飞轮1各部位的比重值得以达到零误差,而配重飞轮1整体的外观均系以铁板焊 固而成,铁板的表面系为平整状,仅需于其焊接处予以稍作研磨,使整体的配重飞轮l 表面极为平整,无须经加工母机的整平处理,可节省加工时间及加工成本。而传统以铸铁制造配重飞轮的成本,以目前一公吨的铸铁费用约为40,000元,而 加工母机的加工费用约为IO,OOO元,其制造费用共计50,000元,如果以IO公吨计算, 其制造费用则须500,000元,传统配重飞轮的制造费用极为昂贵,反观本专利技术配重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在上面板上等距设有数个透孔,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在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体与内筒体,内筒体系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系设于上 面板与下面板之间,在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筒体的中间,于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数条补强筋,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等距 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混泥土,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居福
申请(专利权)人:林居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