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36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部件,所述减振部件具备在相同的设置位置可以使多个频率的振动同时减小的小型的动态吸振器,以使与来自振动机器的多个频率对应的动态吸振器互不干扰。振动部件(1)具备:具有折回的形状,且以线对称的方式形成的板状的第一振动体(2);以及在与所述线对称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与第一振动体(2)相对向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振动体(2)对称形成的板状的第二振动体(3);且由第一振动体(2)和第二振动体(3)形成一对动态吸振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部件,其可减小来自振动机器的多个频率区域的振动。
技术介绍
在AV (Audiovisual)机器及复印机等振动机器中,使用了电动机、 齿轮等高速旋转的部件。伴随这些部件的高速旋转产生的振动的增大,需 要研究有关噪音问题及读取精度的恶化的振动噪音的减小对策。伴随高速 旋转的零件的振动主要起因是电动机的间歇式旋转(因施加于电动机的脉 冲信号及磁铁的排列的影响)、及齿轮的齿彼此的冲击。因此,励振的周 期是一定的。设该周期为T(s),周期T的倒数(=1/T)为基频率f(Hz)。目前,作为减小上述振动的技术,提出有一种通过使由质量和弹簧构 成的动态吸振器的共振频率与基频率f一致,从而减小振动的动态吸振器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动态吸振器将使用弹性 部件的动态吸振器安装在电动机的旋转轴上。另一方面,来自AV机器及 复印机等振动机器的振动不仅发生基频率f下的励振力,而且同时也发生 频率为基频率的整数倍的频率(2f (Hz)、 3f (Hz)、、 nf (Hz)的高次 谐波振动)的励振力。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动态吸振器,其能够减 小振动的频率的调整限定在基频率f等单一的频率。因而,为了大致完全 制止振动,需要不仅能够对应基频率而且也可以同时对应高次谐波振动的 技术。作为可以同时对应高次谐波振动的技术,例如,己提出如下的技术。目前,提出有使用了动态吸振器的船舶主发动机控制装置(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2)。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船舶主发动机控制装置是将固定有 形成质量一弹簧系统的多个附加配重以及振动板的动态吸振器安装在设 置于船体发动机室的柴油发动机上的装置。另外,还提出了具有多个弹性体及配重的小型动态吸振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该专利文献3所记 载的小型动态吸振器是将多个弹性体的一端固定在动态吸振器主体上、同 时将配重以位置可调整的方式设置在这些多个弹性体的另一端而形成的 动态吸振器。另外,还提出了将多个不同的吸振部插入位于托架主体的局 部的切口而形成的减振托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该专利文献4所记 载的减振托架是在托架主体的一部分形成有使振动的部分的固有振动频 率相互不同的多个吸振部的托架。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2669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2565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一1510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58286号公报但是,用于减小专利文献2至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振动的技术,都是 相对于多个频率的振动而设置与各个频率对应的个别的动态吸振器的技 术。可是,实际上,在对例如板状体等具有振动分布的连续体的振动减小 进行研究的情况下,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在连续体上产生的弯曲变形被 传递的弯曲波的波长(波腹彼此的间隔)变短。另外,在研究同时减小基 次f、高次谐波(2f、 3f…、nf)的频率的振动的情况下,由于频率越高弯 曲波的波长就越短,因此,需要多个被调整为高频率的动态吸振器。因此, 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的动态吸振器彼此的间隔将变狭,在分别设置对应于 各频率的动态吸振器的情况下,彼此的动态吸振器势必会干扰而产生不能 设置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情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部件,其 具备小型的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在相同的设置位置可以使多个频率 的振动同时减小,以使与来自振动机器的多个频率对应的动态吸振器彼此 互不干扰。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部件涉及能够减小来自振动机器的多个频率区域下的 振动的减振部件。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部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有如下 的几个特征。即,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部件单独具备以下的特征或具备将这些特征适当组合的特征。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部件的第一特征为,包括具有折 回的形状、且形成为线对称的第一振动体;以及在与所述线对称的方向正 交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振动体相对向且与所述第一振动体对称地形成的第 二振动体,由所述第一振动体和所述第二振动体形成一对动态吸振器。根据该结构,通过形成具有折回的形状的动态吸振器,与不具有折回 的形状的现有的动态吸振器相比,可以使构成动态吸振器的振动体(本发 明中的第一振动体及第二振动体)的刚性下降。由此,在设计对应于特定 的振动频率的动态吸振器时,本专利技术的动态吸振器与现有的动态吸振器相 比,可使尺寸縮小(将动态吸振器作成小型)。另外,通过形成具有折回的形状的动态吸振器,在第一振动体(及第 二振动体)中,不仅第一振动体(及第二振动体)整体发生以同相位进行 振动的一次波型的振动,而且从第一振动体(及第二振动体)的折回部到 前面的部分也发生主要进行振动的其他振动波型(二次波型、三次波 型、…)。由此,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部件能够以多个振动频率进行振动,可以 减小来自振动机器的多个频率区域的振动。进而,由于第一振动体(及第二振动体)以线对称的方式形成,且, 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以彼此相对向的方式对称形成,因此在第一振动 体(及第二振动体)的线对称中心部、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的连结部, 难以产生扭矩,不受配设减振部件的减振对象物的形状及尺寸的影响。因 此,只根据吸振部(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的尺寸、形状,就能够设 定吸振部的共振频率。艮口,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部件为具备小型的动态吸振器的减振部件,所述小 型的动态吸振器在相同的设置位置可以使多个频率的振动同时减小,以使 与来自振动机器的多个频率对应的动态吸振器彼此互不干扰。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部件的第二特征是,所述第一振动体及所述第二 振动体作为一对切口部形成在所述板状体上,其中该一对切口部以使连接 设置在所述板状体上的半岛形状的切口部和所述板状体的连结部彼此相 对向的方式形成。根据该构成,设置在板状体上的一对切口部形成动态吸振器。因此,不需要在板状体上安装另外的减振部件。由此,可使板状体轻量化,同时, 由于在板状体的表面不存在凸状物,因此方便使用且可以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减振部件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的 概略图2是表示相对于图1所示的各减振部件的各频率的响应的图; 图3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二、第三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四、第五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图5 (a)所示的减振部件的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六、第七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八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九、十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IO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十一、十二变形例的概略图11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十三、十四变形例的概略图12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十五、十六变形例的概略图13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第十七、十八变形例的概略图14是将多个图4 (b)所示的减振部件21配置于板状体10的配置图15是表示图1 (b)所示的减振部件的其他变形例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1 减振部件2 第一振动体3 第二振动体 10 板状体16、 17 切口部18 —对切口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折回的形状、且形成为线对称的第一振动体;以及在与所述线对称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振动体相对向且与所述第一振动体对称地形成的第二振动体;由所述第一振动体和所述第二振动体形成一对动态吸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宜男山口善三杉本明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