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30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壳,属于传感器的技术领域。所述手机壳可套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外,所述手机内设有手机电池以及与手机电池连接且可发射感应电流的线圈;所述手机壳内设有内嵌入式的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连接的传感器接口装置以及可更换固定在传感器接口装置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设有接收所述感应电流的线圈接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传感器接口装置可以随时更换传感器,单手既可以完成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线圈对手机壳进行供电,无需配置电源,不用专门进行充电。

A Mobil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壳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壳。技术背景目前智能手机壳的核心部件(如具有检测功能的部件或硬件电路模块)一般都是不可以更换的,成型后的具有检测功能的部件或硬件电路模块就直接封装在手机壳的内部,一体化的手机壳没有办法更换零部件,如果有部件损坏那么手机壳本身就要全部扔掉,维修起来也十分的麻烦和耗时间。目前市面上普通的手机壳一般都是只有装饰作用,有智能功能的手机壳较少,同时可以更换智能硬件模块的手机壳几乎没有。现有想要更换不同的智能检测功能就必须购买新的智能手机壳,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加大了成本,如果将所有功能全部一体化到智能手机壳中,更新换代的限制很大,同时智能手机壳的成本也会急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随时更换传感器、且可采用线圈进行供电的手机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壳,所述手机壳可套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外,所述手机内设有手机电池以及与手机电池连接且可发射感应电流的线圈;所述手机壳内设有内嵌入式的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连接的传感器接口装置以及可更换固定在传感器接口装置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设有接收所述感应电流的线圈接收端。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设有多个接口以及设置在每个接口内的磁性物质,每个接口内固定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所述磁性物质吸住固定在对应的接口内。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设有多个接口以及设置在每个接口内的卡扣件,每个接口内固定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所述卡扣件固定在对应的接口内。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还设有固定多个接口的固定框架。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还设有设置在每个接口上端且与固定在该接口内的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线路以及设置在每个接口下端且与固定在该接口内的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线路。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包括与硬件电路模块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线路、与硬件电路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线路、与每个接口的第一连接线路连接的第一分支线路以及与每个接口的第二连接线路连接的第二分支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与每个接口的第一分支线路连接,第二线路与每个接口的第二分支线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接口呈上下两排设置,每排设有多个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还设有作为电流输入接口的主供电模块,通过主供电模块向硬件电路模块进行充电。进一步地,手机还设有控制所述线圈开启的线圈开关。进一步地,手机壳设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硬件电路模块和传感器接口装置设置在内表面内。本专利技术通过传感器接口装置可以随时更换传感器,单手既可以完成操作,通过传感器实现手机壳的检测功能;本专利技术采用线圈对手机壳进行供电,无需配置电源,不用专门进行充电。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用户无需进行设置,手机软件可以自动检测到传感器。手机壳与手机接触非常紧密,合理解决和规避无线供电和通信的长距离效果极差问题,供电效果和数据通信效果都非常好。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手机壳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手机壳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传感器接口装置的单独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传感器接口装置装上传感器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手机给手机壳进行充电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手机的无线充电功能进行充电的手机壳,手机壳套在无线充电手机外,手机壳可以保护手机。如图1至图5所示,手机壳1内设有内嵌入式的硬件电路模块10、与硬件电路模块10连接的传感器接口装置20以及可更换固定在传感器接口装置20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100。其中,硬件电路模块10设有线圈接收端11和作为电流输入接口的主供电模块(图未示);手机壳1设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硬件电路模块10和传感器接口装置20设置在内表面内。手机2作为无线充电手机,其内设有手机电池(本实施例为锂电池)、与手机电池(图未示)连接的线圈21、连接手机电池和线圈21的连接线路(图未示)以及控制线圈21开启的线圈开关(图未示),线圈开关设置在手机的侧面。当然线圈开关也可以是设置在手机内的APP(应用程序)的虚拟开关,通过在APP(应用程序)中操作进行启动线圈。当手机2套在手机壳1内时,手机2的线圈2发射基于一定频率磁场和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为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手机壳1的线圈接收端在所述磁场内接收到线圈21产生的感应电流、并将手机2内的手机电池的能量转移至所述硬件电路模块10内,即将手机电池的能量从作为手机的发射端转移至作为手机壳2的线圈接收端11,手机电池的电量经线圈21向线圈接收端11移动,以此手机2向手机壳1的硬件电路模块10进行供电。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手机壳1内设置嵌入式的硬件电路模块10,将手机2的无线充电接收功能变成可以提供手机壳1供电的一个功能,利用可无线充电手机的硬件配置中的线圈21转变为发射线圈,在手机壳1的硬件电路模块10设置受电线圈作为线圈接收端11,开启可无线充电的手机背后的线圈开关(图未示),导入手机电池中的电流产生磁场,手机壳2的线圈接收端11在磁场中获得一定的电流,从而供电给手机壳1的硬件电路模块10,手机壳1的线圈接收端11的感应电流输入到手机壳1的主供电模块(电流输入接口),最后由主供电模块输入至硬件电路模块10;当关闭手机2的无线供电功能后,手机壳1也进入断电状态。本专利技术利用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即可实现随时供电的手机壳。本专利技术中,电压大小约为3.3V,手机壳2的硬件电路模块10所使用的主控芯片为低功耗的STM32L031G6U6,硬件电路模块10工作后,可以和手机1之间进行无线数据交换,以STM32L031G6U6和手机内的APP(应用程序)为主要连接对象,手机无线传输指令后可以无线接收到手机壳1的硬件模块数据。本专利技术手机壳1内具有传感器100,通过传感器100实现手机壳的智能检测功能。在手机2内的APP(应用程序)来看到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功能。如图3和图4所示,传感器接口装置20设有多个接口201、设置在每个接口201内且可吸附传感器的磁性物质202、设置在每个接口201上端且与固定在该接口201内的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线路203、设置在每个接口201下端且与固定在该接口201内的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线路204以及固定多个接口201的固定框架205,每个接口201内放置一个传感器100(实际应该在每个接口201内放置一个传感器100,图4由于绘图问题,8个传感器成为一个黑块),每个接口201内的传感器100通过磁性物质202吸附且固定在对应的接口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壳,所述手机壳可套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内设有手机电池以及与手机电池连接且可发射感应电流的线圈;所述手机壳内设有内嵌入式的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连接的传感器接口装置以及可更换固定在传感器接口装置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设有接收所述感应电流的线圈接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壳,所述手机壳可套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内设有手机电池以及与手机电池连接且可发射感应电流的线圈;所述手机壳内设有内嵌入式的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连接的传感器接口装置以及可更换固定在传感器接口装置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设有接收所述感应电流的线圈接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设有多个接口以及设置在每个接口内的磁性物质,每个接口内固定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所述磁性物质吸住固定在对应的接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设有多个接口以及设置在每个接口内的卡扣件,每个接口内固定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所述卡扣件固定在对应的接口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还设有固定多个接口的固定框架。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还设有设置在每个接口上端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黄显魏红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麦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