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22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引擎的平衡装置,将油过滤器配设在车辆减速时油汇集的位置防止油切断,且可以确保泵室和过滤器之间吸入通路及吐出通路不弯曲而配设的空间,另外,降低油泵的驱动损失,而且达到平衡装置的小型化,使平衡装置的引擎搭载性提高。将泵室配设在2根平衡轴中的车辆后方侧的平衡轴侧,同时将在吸入通路吸入油的油过滤器配设在较2根平衡轴中的车辆前方侧的平衡轴的轴心的车辆前方侧,在泵室的周方向的一侧使吸入通路和吐出通路在铅垂方向重合,且吸入通路和吐出通路在从泵室向车辆前方直线延伸的状态下配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擎的平衡装置,特别是关于与油泵一体的51擎的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车辆用引擎,例如四循环四缸引擎,其分布上,在活塞、连接杆系统的重心上产生2次惯性力。作为消除这种2次惯性力的手段,在引擎具备使平衡轴以引擎转数的2倍的 速度(倍速)进行转动的平衡装置。这个平衡装置的设置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使平衡装置与缸块一体化的方法、 将平衡装置安装在曲轴正下的曲轴下盒或油盘的方法。这个平衡装置安装在曲轴正下的曲轴下盒或油盘的设置方法的情况下,为了 达到紧凑化,有将平衡装置和油泵进行一体化的分布。对于这样的分布,油泵的泵转子一般是与平衡轴同轴转动,需要引擎转数的于极力油流,需要流畅的结构。以往,在引擎用配平装置,在将调整油泵的吐出压的减压阀的承受部与容器 一体设置的同时,通过在避开吸入通路的延长线上的位置配置减压管,使油路 构成简略化、以达到装置整体紧凑化。在引擎用配平装置的容器,通过在2个平衡轴中的低侧的平衡轴的下方位置 上将油过滤器的安装部一体化,而达到紧凑化。见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2 0 0 3 - 1 2 9 8 1 6号公报;见日本专利文献 2特开2003-113898号公报。但是,以往,平衡装置和油泵一体化进行分布的情况下,由于需要紧凑化,的吐出性能低下的同时,增加了油泵的驱动损失的问题。对于横置(FF)引擎的情况,为了回避油过滤器在车辆减速时吸入空气的情 况,可以配置于车辆前方,这种情况下,到油过滤器之前的通路变长,出现平 衡装置的引擎搭载性恶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结构的不足,提供可以提高油泵的吐出性能且可以提高引 擎的搭载性的平衡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擎的平衡装置。本专利技术为,在汽缸轴线向车辆前方倾斜的汽缸块的下方设置收容有以曲轴 的倍速进行转动的两根平衡轴的容器,在该容器的长方向的端部上安装有由所 述平衡轴引擎的平衡装置进行驱动的油泵,所述容器由所述油泵的泵室和将油 吸入这个泵室的吸入通路和从所述油泵吐出油的吐出通路而形成的引擎的平衡 装置,其特征为,将所述泵室配设在所述两根平衡轴中的车辆后方侧的平衡轴 的侧面的同时,在所述吸入通路将吸入油的油过滤器配置在较所述两根平衡轴 中的车辆前方侧的平衡轴的轴心的车辆前方侧,在所述泵室的周方向的 一 侧使 所述吸入通路和所述吐出通路在铅垂方向上重合,且使所述吸入通路和所述吐 出通游J人所述泵室向车辆前方直线延伸的状态下进4于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引擎的平衡装置,通过采用使油泵的泵转子的 前后的油通路减少弯曲且不占用空间的结构,使油泵的吐出性能提高,且使平 衡装置的引擎搭载性得到提高。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提高油泵的吐出性能,及提高平衡装置的引擎搭载性的目 的,实现油泵的转子的前后的油通路弯曲减少且不占用空间的结构。 附图说明图1车辆上倾斜状态下搭载引擎的截面图。图2具备平衡装置的引擎的斜下方角度的斜视图。 图3平衡装置的斜上方方向的斜视图。图4取下下容器状态下的平衡装置的底面图。符号的说明1引擎;2缸; 3缸块; 4曲轴下盒; 5油盘; 6 缸 头; 7曲轴; 8连接杆; 9活塞; 1 0平衡装置; 1 1 容器; 1 2 上容器; 1 3下容器; 1 4第一平衡轴; 1 5 第 二平衡轴; 3 6第一平衡齿轮; 4 0平衡链轮; 4 4 第二平衡 齿轮; 4 7平衡链; 4 8曲轴链轮; 5 1油泵; 5 2 油泵盒; 5 3油泵盖; 5 4内转子; 5 5外转子; 5 6泵室; 5 7 吸 入通3各; 5 8吐出通3各; 6 0油过滤器; 6 2油吸入管; 6 4 连接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图1、图2中,1为车辆用四循环四缸引擎(以下称"引擎,,)。这个引 擎1具备,形成缸2的缸块3和装配在这个缸块3下面的曲轴下盒4和这个曲 轴下盒4的下面所装配的油盘5和缸块3的上面装配的缸盖6。在缸块3和曲轴下盒4之间支撑有曲轴7。这个曲轴7上,借助连接杆8与 在缸块3的缸2内往复动的活塞9连接。如图l所示,引擎l,使缸块3的缸2的缸轴线CL相对于垂直线V从曲轴 心0倾斜角度6且横置(FF)状态下搭载在车辆上。如图l所示,引擎1的缸块3的下方,也就是说,在曲轴下盒4的下面油 盘5内,配设有平衡装置10。这个平衡装置10为,打消活塞9连接杆8系统的 重心的2次惯性力的手段。这个平衡装置10如图3、图4所示,具备容器ll。这个容器ll,由上容器 12和下容器13组成,收容以曲轴7的2倍速度(倍速)进行转动的2根第一平 衡轴(驱动轴)l4、第二平衡轴(驱动轴)15。这个第一平衡轴14、第二平衡轴15在曲轴7的下方,各轴线C1、 C2与曲 轴7分别平行延伸配设,另外曲轴下盒4与油盘5的结合面平行延伸配设。另外,第一平衡轴14较第二平衡轴15配设于车辆的前方侧。这样,第一 平衡轴14成为车辆前方侧的平衡轴,第二平衡轴15成为车辆后方侧的平衡轴。如图4的取下平衡装置的下容器13状态下的底面图所示,上容器12对在车 辆长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平衡轴14、第二平衡轴15进行支撑,在指定间隔下具备 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右侧支撑部16具备,支撑第一平衡轴14的右侧的第一右侧轴承部18和支 撑第二平衡轴15的右侧的第二右侧轴承部19,和第一右侧轴承部18连接设置 的形成右侧螺孔20的第一右侧引擎安装螺母21,和第二右侧轴承部19连接设 置的形成第二右侧螺孔22的第二右侧引擎安装螺母23。第一右侧螺孔20上插 有第一右侧安装螺栓24。第二右侧螺孔22上插有第二右侧安装螺栓25。左侧支撑部17上具备,支撑第一平衡轴14的左侧的第一左侧轴承部26, 和支撑第二平衡轴15的左侧的第二左侧轴承部27,和第一左侧轴承部26连接 设置的形成第一左侧螺孔28的第一左侧引擎安装螺母29,和第二左侧轴承部 27连接设置的形成第二左侧螺孔30的第二左侧引擎安装螺母31。第一左侧螺 孔28上插有第一左侧安装螺栓32。第二左侧螺孔30上插有第二左侧安装螺栓 33。另外,图中没有表示,下容器13,具备上容器12的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 支撑部17所对应的右侧支撑部和左侧支撑部。第一平衡轴14具备,第一右侧轴承部18所支撑的第一右侧轴颈部34,和 第一左侧轴承部26所支撑的第一左侧轴颈部35,和在第一右侧轴颈部34和第一左侧轴颈部35之间且在第一右侧轴颈部34侧的第一平衡齿4仑36及第一左侧 轴颈部35侧的第一中央侧平衡码37,和较第一右侧轴颈部34的车辆右方的/人 容器11突出延伸的延长轴部38的前端上以链轮安装螺栓39,安装的平衡链轮 40,和较第一左侧轴颈部35在车辆左方的以单侧的状态支持的第一端侧平衡码 41。第二平衡轴15具备,第二右侧轴承部19所支撑的第二右侧轴颈部42,和 第二左侧轴承部27所支撑的第二左侧轴颈部43,和在第二右侧轴颈部42和第 二左侧轴颈部43之间且在第二右侧轴颈部42侧上所述第一平衡齿轮36所啮合 的第二平衡齿轮44及第二左侧轴颈部43侧的第二中央侧平衡码45,和较第二 左侧轴颈部43在车辆左方的以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擎的平衡装置,在汽缸轴线向车辆前方倾斜的汽缸块的下方设置收容有以曲轴的倍速进行转动的两根平衡轴的容器,在该容器的长方向的端部上安装有由所述平衡轴引擎的平衡装置进行驱动的油泵,所述容器由所述油泵的泵室和将油吸入这个泵室的吸入通路和从所述油泵吐出油的吐出通路而形成的,其特征是:将所述泵室配设在所述两根平衡轴中的车辆后方侧的平衡轴的侧面的同时,在所述吸入通路将吸入油的油过滤器配置在较所述两根平衡轴中的车辆前方侧的平衡轴的轴心的车辆前方侧,在所述泵室的周方向的一侧使所述吸入通路和所述吐出通路在铅垂方向上重合,且使所述吸入通路和所述吐出通路从所述泵室向车辆前方直线延伸的状态下进行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宏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