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方法及空气液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11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包括储存罐、存储气循环出管、存储气循环进管和泵,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储存罐底部内腔连通,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储存罐上部内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的液态空气储存方法及空气液化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方法及空气液化装置,可避免储存罐内存储的液态气体分层,保持储存罐内液态空气不发生变化。

A Storage Equipment, Method and Air Liquefaction Device for Liquid 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方法及空气液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空气存储领域,尤其涉及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方法及空气液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一些电子产品,需要在特定的气体环境中生产,对气体组成的含量有较高要求,在生产此类电子产品时需要不断供应符合标准的空气,以达到生产环境的要求,现有的空气有采用高压气体储存和液态储存两种方式,高压气体储存的空气占用空间大,存储量低且存储的高压气多大于15兆帕,气体压力大,安全隐患大;而液态储存的空气在存储过程中,由于存储的液态空气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气体,各种不同的气体液化后密度不同,在储存设备内存储一段时间后,不同的液化气体会发生分层,导致使用存储设备内的空气时,气体会按照分层顺序排出,排出气体的组分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方法及空气液化装置,可避免储存罐内存储的液态气体分层,保持储存罐内液态空气不发生变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包括储存罐、存储气循环出管、存储气循环进管和泵,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储存罐底部内腔连通,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储存罐上部内腔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存储气循环出管、存储气循环进管和泵将储存罐内下部的液态空气抽出再从储存罐上部注入,使储存罐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液态空气循环,防止储存罐内的液态空气静置因各组分密度不同产生分层,保持储存罐内液态空气不发生变化。进一步的,还包括换热器A、汽化储存气溢出管、液化储存气回注管、冷媒A注入管以及冷媒A排放管,所述汽化储存气溢出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储存罐顶部连接且与所述储存罐上部内腔连通,所述汽化储存气溢出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A的热流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A的热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液化储存气回注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液化储存气回注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储存罐的底部连接且与所述储存罐下部内腔连通,所述冷媒A注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A的冷流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A的冷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媒A排放管的输入端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存储在储存罐内的液态空气因吸热汽化产生的气体经换热器A与冷媒A进行换热后液化,液化后的储存气经过液化储存气回注管注入储存罐内,可使储存罐内的液态空气保持液体状态,以保证液态空气的组分不会因各种气体汽化而发生变化。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罐包括内壳、外壳和保温层,所述内壳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保温层在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液态空气存储于所述内壳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保持储存罐内低温,防止储存罐内的液态气体汽化。进一步的,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和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均为保温管。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在存储气循环出管和存储气循环进管内流动的液态空气保持液态,防止其汽化。进一步的,还包括气体浓度测试仪A、气体浓度测试仪B和气体浓度测试仪C,所述气体浓度测试仪A的探头设置于所述储存罐内的顶部,所述气体浓度测试仪B的探头设置于所述储存罐内的底部,所述气体浓度测试仪C的探头设置于所述储存罐的中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监测储存罐内存储的液态空气是否分层。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态空气的储存方法,采用上述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通过所述泵、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以及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使所述储存罐内上部存储的液态空气和所述储存罐内下部存储的液态空气循环,将所述储存罐内存储的液态空气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止储存罐内存储的液态空气上下分层,使储存罐内存储的液态空气不发生变化,储存罐提供的气体的组分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空气液化装置,包括压缩冷却设备、膨胀机、换热器B、空气输入管、空气输出管以及上述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所述压缩冷却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膨胀机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膨胀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B的冷流道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B的冷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冷却设备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空气输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B的热流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空气输出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器B的热流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空气输出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储存罐的内腔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缩、冷却、膨胀后的冷媒B气体与空气换热液化空气,冷媒B气体仅需压缩至1.3兆帕左右,向冷媒B气体提供的压力小,与现有的压缩纯化气储存方法或者直接加压的液化方法对比,无需向空气提供较大的压力,也可避免高压气体和高温的液体的安全隐患,对设备性能要求低,做功少,耗能少,制成的液态空气储存在储存罐内,可使储存罐内的液态空气不会发生分层,使用气体时,气体组分能搞符合标准。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冷却设备包括压缩机A、冷却器A、压缩机B和冷却器B,所述压缩机A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器A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器A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B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压缩机B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器B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器B的输出端与所述膨胀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B的冷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A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布压缩,每一次设备对冷媒B提供的压力小,对设备要求低,每一次冷媒B气体升温不会太高,安全性好,每一步冷媒B气体压缩后均对其进行冷却,防止冷媒B气体温度过高,损坏后续压缩设备。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媒B补充气管、冷媒B放出气管和压力测试仪,所述压力测试仪设置于所述换热器B的冷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冷却设备的输入端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冷媒B补充气管的输出端和所述冷媒B放出气管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换热器B的冷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冷却设备的输入端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冷媒B补充气管上设置有阀门A,所述冷媒B放出气管上设置有阀门B。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检测循环的冷媒B气体的气压,气压过高可打开阀门B放出冷媒B气体,气压过低可通过打开阀门A通入补充冷媒B气体,安全且能保证冷媒B气体的冷却效果。进一步的,还包括加温冷媒气管,所述加温冷媒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膨胀机的输出端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停止液化空气后,温度极低的冷媒B气体还充满膨胀机、换热器B的冷流道及相应的低温管路,易造成危险,通加温冷媒B气体后,膨胀机、换热器的冷流道及相应的低温管路恢复室温,排出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示意图之一;图2为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示意图之二;图3为空气液化装置示意图;图中:1-储存罐、11-内壳、12-保温层、13-外壳、14-气体浓度测试仪A的探头、15-气体浓度测试仪B的探头、16-气体浓度测试仪C的探头、21-液态空气注入管、22-汽化储存气溢出管、23-液化储存气回注管、24-冷媒A注入管、25-冷媒A排放管、26-储存气输出管、27-存储气循环进管、28-存储气循环出管、29-低温泵、3-换热器A、4-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包括储存罐1、存储气循环出管28、存储气循环进管27、泵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罐(1)、存储气循环出管(28)、存储气循环进管(27)和泵(4),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28)的输入端与所述储存罐(1)底部内腔连通,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28)的输出端与所述泵(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泵(4)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2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27)的输出端与所述储存罐(1)上部内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罐(1)、存储气循环出管(28)、存储气循环进管(27)和泵(4),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28)的输入端与所述储存罐(1)底部内腔连通,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28)的输出端与所述泵(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泵(4)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2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27)的输出端与所述储存罐(1)上部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A(3)、汽化储存气溢出管(22)、液化储存气回注管(23)、冷媒A注入管(24)以及冷媒A排放管(25),所述汽化储存气溢出管(22)的输入端与所述储存罐(1)顶部连接且与所述储存罐(1)上部内腔连通,所述汽化储存气溢出管(22)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A(3)的热流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A(3)的热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液化储存气回注管(23)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液化储存气回注管(23)的输出端与所述储存罐(1)的底部连接且与所述储存罐(1)下部内腔连通,所述冷媒A注入管(24)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A(3)的冷流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A(3)的冷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媒A排放管(25)的输入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罐(1)包括内壳(11)、外壳(13)和保温层(12),所述内壳(11)在所述外壳(13)内,所述保温层(12)在所述内壳(11)与所述外壳(13)之间,液态空气存储于所述内壳(1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气循环出管(28)和所述存储气循环进管(27)均为保温管。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态空气的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浓度测试仪A、气体浓度测试仪B和气体浓度测试仪C,所述气体浓度测试仪A的探头(14)设置于所述储存罐(1)内的顶部,所述气体浓度测试仪B的探头(15)设置于所述储存罐(1)内的底部,所述气体浓度测试仪C的探头(16)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群刘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泰博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