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62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摩托车轮毂,包括轮毂和圆筒形的制动鼓,其制动鼓的外圆柱面上沿轴向设置有凸台,轮毂的内孔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制动鼓安装在轮毂中时,所述凸台与凹槽对应并用螺钉从轮毂的外壁进行轴向紧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制动鼓设置成有用于传递力的凸台和轮毂凹槽配合的结构形式,当制动鼓达到磨损极限后,旋出螺钉即可轻松更换制动鼓,使用可以减少浪费,减少消费者的维护费用,且结构简单、适用,在原有轮毂模具结构的基础上无需大的调整。(*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轮毂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摩托车轮毂的制动鼓为圆筒形,轮毂与制动鼓的安装方式是在铸造轮毂时把它作为嵌件与轮毂铸为一体,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这种状态下的制动鼓2与轮毂1结合紧密,连接稳定、牢固。但是,此种方式的缺陷就是一旦制动鼓磨损到一定极限必须报废时(通常情况下磨损0.5~1mm),整个轮毂也就报废,轮毂通常还可以使用,这就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轮毂,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使轮毂的制动鼓可以更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摩托车轮毂,包括轮毂和圆筒形的制动鼓,其制动鼓的外圆柱面上沿轴向设置有凸台,轮毂的内孔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制动鼓安装在轮毂中时,所述凸台与凹槽对应并用螺钉从轮毂的外壁进行轴向紧固。上述方案中凸台和凹槽的数量为3-6个,沿圆周均布。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制动鼓设置成有用于传递力的凸台和轮毂凹槽配合的结构形式,当制动鼓达到磨损极限后,旋出螺钉即可轻松更换制动鼓,使用可以减少浪费,减少消费者的维护费用,且结构简单、适用,在原有轮毂模具结构的基础上无需大的调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摩托车轮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制动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轮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制动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3、图4,本技术的摩托车轮毂,包括轮毂1和圆筒形的制动鼓2,其制动鼓2的外圆柱面上沿轴向设置3个凸台3,轮毂1的内孔设置有与所述凸台3相适配的3个凹槽4,制动鼓2安装在轮毂中时,将凸台3与凹槽4对应,使制动鼓2相对于轮毂1本体周向固定,并用螺钉5从轮毂1的外壁进行轴向紧固。凸台3与凹槽4可以依照制动力大小设置3至6个,沿圆周均布。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轮毂,包括轮毂(1)和圆筒形的制动鼓(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2)的外圆柱面上沿轴向设置有凸台(3),轮毂(1)的内孔设置有与所述凸台(3)相适配的凹槽(4),制动鼓(2)安装在轮毂(1)中时,所述凸台(3)与凹槽(4)对应并用螺钉从轮毂(1)的外壁进行轴向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和凹槽(4)的数量为3-6个,沿圆周均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摩托车轮毂,包括轮毂和圆筒形的制动鼓,其制动鼓的外圆柱面上沿轴向设置有凸台,轮毂的内孔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制动鼓安装在轮毂中时,所述凸台与凹槽对应并用螺钉从轮毂的外壁进行轴向紧固。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制动鼓设置成有用于传递力的凸台和轮毂凹槽配合的结构形式,当制动鼓达到磨损极限后,旋出螺钉即可轻松更换制动鼓,使用可以减少浪费,减少消费者的维护费用,且结构简单、适用,在原有轮毂模具结构的基础上无需大的调整。文档编号F16D65/02GK2759921SQ20042010567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9日专利技术者余川, 谢仁德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轮毂,包括轮毂(1)和圆筒形的制动鼓(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2)的外圆柱面上沿轴向设置有凸台(3),轮毂(1)的内孔设置有与所述凸台(3)相适配的凹槽(4),制动鼓(2)安装在轮毂(1)中时,所述凸台(3)与凹槽(4)对应并用螺钉从轮毂(1)的外壁进行轴向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川谢仁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