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524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污水净化池;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设置于所述污水净化池内,将所述污水净化池的池腔隔分为依次相通的厌氧区、缺氧区、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好氧区;平流式沉淀池,所述平流式沉淀池与所述污水净化池连通;及管路切换机构,所述管路切换机构分别与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所述好氧区连通,并能够通过对不同管路启闭切换而灵活改变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模式。本方案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灵活改变污水处理装置的实际运行模式与处理工艺类型,使用更加灵活多变,适用范围广,污水处理更具备针对性,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和净化效果更好。

Switchable multi-function and multi-mode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其容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水质恶化。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及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环保总局及地方政府对污水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城镇污水处理中的氮、磷排放进行严格控制,部分地区要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甚至更严格的地方标准。由于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落后,雨污合流导致污水厂水量、水质随季节波动明显,夏季水量大污染物浓度低,冬季水量少污染物浓度高,对污水厂运行调控提出考验。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池通常按照某种特定的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因而只能够针对某一种水质特性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工艺单一,灵活性差,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污水处理需求,导致污水净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根据所需净化处理的污水水质灵活切换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使用灵活多变,适用范围广,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和净化效果好。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污水净化池;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设置于所述污水净化池内,将所述污水净化池的池腔隔分为依次相通的厌氧区、缺氧区、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好氧区;平流式沉淀池,所述平流式沉淀池与所述污水净化池连通;及管路切换机构,所述管路切换机构分别与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所述好氧区连通,并能够通过对不同管路启闭切换而灵活改变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模式。在上述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中,隔离机构装设在污水净化池内,能够将污水净化池的池腔隔分形成厌氧区、缺氧区、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好氧区,该始终类型的区域构成了不同净化模式的工艺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将平流式沉淀池与污水净化池连通,并使管路切换机构分别与厌氧区、缺氧区、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好氧区连通,根据需要处理的污水水质(碳、氮、磷含量及有机物含量)不同,能够通过对不同管路进行启闭切换,从而改变污水、污泥在不同类型区域之间流向路径,便能够灵活改变污水处理装置的实际运行模式与处理工艺类型,进而使单个污水处理池具备多个工艺处理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池,本方案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多变,适用范围广,污水处理更具备针对性,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和净化效果更好。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切换机构包括第一污泥回流管、内回流管、与所述内回流管接通的第一回流接头、及连通于所述内回流管中的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和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所述内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好氧区的前段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回流接头与所述缺氧区的前段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二污泥回流管、及与所述内回流管接通的第二回流接头,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和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所述内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好氧区的前段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回流接头与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闸阀和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闸阀和所述第一流量计分别连通于所述内回流管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回流管上的第一混合液回流泵、及连通于所述第二回流管上的第二混合液回流泵,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缺氧区的末端和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的末端和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二闸阀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闸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计连通于所述第一回流管和所述第二回流管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端均与水源连通的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缺氧区的前段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的前段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以及所述第三进水管上均装设有第三闸阀和第三流量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区包括好氧区中段,所述生物填料浮游于所述好氧区中段的污水中,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与所述鼓风机连通的主气管、与所述主气管连通并伸入所述好氧区内的第一曝气管、与所述主气管连通并伸入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内的第二曝气管、与所述第一曝气管连通的第一曝气盘、及与所述第二曝气管连通的第二曝气盘,此时所述好氧区中段形成为MBBR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好氧区的池底和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的池底的推流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污水净化池,11、厌氧区,12、缺氧区,13、缺氧好氧可变区,14、好氧区,141、MBBR区,20、隔离机构,30、第一污泥回流管,40、内回流管,50、第二污泥回流管,60、第一回流管,70、第一进水管,80、第二进水管,90、第三进水管,100、鼓风机,110、主气管,120、第一曝气管,130、第二曝气管,140、第一曝气盘,150、第二曝气盘,160、推流器,170、投配药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够实现在同一个净化容器内,针对不同水质或特性的污水实现工艺切换,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净化作业。具体地,该污水处理装置(对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简称)包括:污水净化池10、隔离机构20、平流式沉淀池及管路切换机构。所述隔离机构20设置于所述污水净化池10内,将所述污水净化池10的池腔隔分为依次相通的厌氧区11、缺氧区12、缺氧好氧可变区13以及好氧区14;所述平流式沉淀池与所述污水净化池10连通;所述管路切换机构分别与所述厌氧区11、所述缺氧区12、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13以及所述好氧区14连通,并能够通过对不同管路启闭切换而灵活改变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工艺类型。一实施例中,污水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净化池;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设置于所述污水净化池内,将所述污水净化池的池腔隔分为依次相通的厌氧区、缺氧区、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好氧区;平流式沉淀池,所述平流式沉淀池与所述污水净化池连通;及管路切换机构,所述管路切换机构分别与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所述好氧区连通,并能够通过对不同管路启闭切换而灵活改变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净化池;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设置于所述污水净化池内,将所述污水净化池的池腔隔分为依次相通的厌氧区、缺氧区、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好氧区;平流式沉淀池,所述平流式沉淀池与所述污水净化池连通;及管路切换机构,所述管路切换机构分别与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缺氧好氧可变区以及所述好氧区连通,并能够通过对不同管路启闭切换而灵活改变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切换机构包括第一污泥回流管、内回流管、与所述内回流管接通的第一回流接头、及连通于所述内回流管中的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和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所述内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好氧区的前段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回流接头与所述缺氧区的前段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二污泥回流管、及与所述内回流管接通的第二回流接头,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和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所述内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好氧区的前段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回流接头与所述厌氧区的前段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闸阀和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闸阀和所述第一流量计分别连通于所述内回流管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多功能多模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回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唐霞申云叶永鹏李江鹏许家文肖先念李碧清黄晓玲沈韵璇侯毛宇赵家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